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草易衰风波里,鸿愿难遂隐仕间——谢灵运纪年小传

2020-05-20 13:08 作者:蝴蝶捉住了少年  | 我要投稿

        

(2017年作)

        在混乱的时代里,浪漫的情怀总是易被摧残;在坎坷的命运里,进或者退总是让人难以抉择。

        身处乱世的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有谁能够说自己的幸福生活一定能够维持下去呢?身世颠沛的人,有谁能毅然决然地维持自己的理想抑或完全放弃呢?

        在谢灵运身处的那个年代,权力与欲望交织纵横,国家政治变易频繁,明争暗斗翻云覆雨。在这样的的时代里,这位出身钟鸣鼎食之家的公子,充满着浪漫情怀,却一次次被卷入政治的漩涡,身处风波边缘的他,进亦无门,退亦无路,只好寄情山水,但仍然免不了流放岭南,身死他乡的悲哀结局。

        有幸的是他的诗文却流传了下来,作为元嘉三雄之一的他所作的诗文被明代王世贞形容道:“浓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则更似天然。”大才子王勃在他的成名作《滕王阁序》里提到:“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里的临川就指的是谢灵运。

        乱世动荡而山水不易,谢灵运的诗歌世界,出于浑浊,却充满了色彩。

 

(图片来自网络)


01

        晋太元十年,也就是385年,这一年的8月,谢灵运降生在会稽郡始宁县始宁墅里(今浙江上虞)。这时的谢灵运是幸运的,因为上天把他降生到了当时的豪门大户谢家中。

        就在几年前,谢灵运的祖父实现了建功立业的大任。382年,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第二年率军南下灭东晋,东晋派出谢石和谢玄(谢灵运祖父)迎战,在淝水一役中,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苻融军,立下赫赫战功。谢玄因此而加都督徐、兖、青、冀、幽等州,封康乐(今万载)公,食邑二千户。

       可以说谢灵运出生的时候,谢家也处于强盛之时,他出生的始宁墅左傍太康湖,右滨浦阳江,由北山和南山两部分组成,可见谢家的实力之雄厚。当谢灵运后来在元嘉八年再经过始宁墅的时候,那时的他已经经历过政治风暴的席卷,他写下了一首《过始宁墅》,其中首尾有四句精彩“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 、“挥手告乡曲,三载期旋归。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谢灵运自言年少耿介被世俗扭曲,离乡多年只盼归老,但是这个愿望他能够实现吗?

       且说灵运年少便天资聪颖,被谢玄喜爱,但在他四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388年,他仅仅四十五岁的祖父谢玄不幸病卒,这位在淝水之战中建立功名的将军在这一年人生画上了句号,这也暗示着谢家某种败落的迹象。

        谢灵运年幼之时一直在钱塘(今杭州)道士杜炅的道馆中寄养,399年十一月孙恩起义被平定后,谢灵运才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始宁墅,一二年内便到了建康(今江苏南京),他也即将迎来人生中的辉煌一刻。

        公元402年,晋兴元元年,那一年谢灵运18岁,承袭康乐公封爵,授员外散骑侍郎,食邑二千户。此时的他就住在谢氏官邸乌衣巷,这个地方就是后人所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堂前燕所飞过的那个乌衣巷。

        21岁那年,琅琊王司马德文任大司马,谢灵运为司马德文作大司马参军,值得一提的是也就是在这一年,陶潜决定辞官还乡,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归去来兮辞》。陶潜决心做一个隐逸之士,但是此时的谢灵运却慢慢步入了政治风波的中心。

 

02

        406年,因为谢混与时任抚军参军、豫州刺史的刘毅友善,谢灵运入刘毅幕府,却没有意识到刘毅的野心。就在六年之后,刘毅的官职越来越大,都四州军事,领荆州刺史,移镇江陵,此时他的欲望与野心越来越膨胀,以从弟刘藩为副职,结党自营。刘毅曾与刘裕协同讨平桓玄,但功居其次,因此对刘裕掌握朝政也颇有不满。

        好景不长,412年刘裕奉诏讨伐刘毅,杀掉了刘毅在京的同党,其中就包括谢灵运的族叔谢混,十一月之时刘裕即抵达江陵,而此时的刘毅已经被击败自杀,身为其卫军从事中郎的谢灵运也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也许是出于对谢家大户的基本尊重,跟随刘毅近七年的谢灵运安然无恙,刘裕任他为太尉参军,返回建康。

        刘裕这个人最初只是谢玄部下刘牢的一个小军官,在平定孙恩以及平定桓玄两次战事中脱颖而出掌握朝政,谢灵运出身豪门大户,谢氏望族,为了生存也只能屈身从之,其心中定有忿忿不平之感,而事实上后来谢灵运也并不被刘裕真正赏识。

        413年,谢灵运转任秘书丞,但不久就被刘裕免职。415年谢灵运从弟谢弘运跟随了当时的骠骑将军刘道怜,谢灵运为其做了组诗《赠从弟弘元》共六首,在一开始谢灵运还在赞颂其弟的才华,并且让他“舍潜就跃,假云翔天”,但是写到后面几首时心里的忧郁与痛苦再也难以控制,“违真一差,顺性难卷”,“心愧虽厚,行迷来远”,三十而立之年刚过,他已经需要重新抉择人生的方向。

03

        416年,刘裕率军队伐后秦,417年刘裕率水军西征,谢灵运为其送行,在卞水边感慨万千,于是回朝后挥毫作《撰征赋》,表面作记实则表意不屈。

         刘裕攻破长安后带功归还,417年6月为相国,封宋公,加九锡,同年召谢灵运到彭城,任他为黄门侍郎。

         这一年九月九日,孔靖辞官东归,谢灵运作《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有言曰:“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鸣葭戾朱宫,兰巵献时哲”、“岂伊川途念,宿心愧将别。彼美丘园道,喟焉伤薄劣。”送别友人,赞叹他的品德高尚同时仍不忘拍一拍刘裕的马屁,诗歌最后实则才是他的真实想法,你归隐回家,而我却在这里忝居官位,你已经走出了这复杂的政坛,但我仍然按在这里徘徊犹豫。仕与隐,一直是谢灵运内心的矛盾,不过隐逸的愿望产生的原因大部分是现实对他的逼迫。

        这一年,谢灵运在彭城过年,写下了一首《彭城宫中直感岁暮》:

草草眷徂物,契契矜岁殚。

楚艳起行戚,吴趋绝归欢。

修带缓旧裳,素鬓改朱颜。

晚暮悲独坐,鸣鶗歇春兰。

        满心悲苦,字字幽怨,谢灵运此时34岁但是已经感觉自己憔悴苍老,前途无路,抱负不得,回乡又不能,处境十分凄凉。然而悲伤并没有被化解,第二年,也就是419年,谢灵运回到建康,发现门生桂兴和自己的小妾私通,一气之下杀掉了桂兴,却被王弘抓住把柄弹劾,刘裕趁此免掉了他的官职。

        420年,刘裕称帝,国号为宋,东晋灭亡。这一年六月,谢灵运从康乐公被降为康乐县侯,食邑降为五百户。刘裕又任他为太子左门率,在庐陵王刘义真门下。谢灵运、颜延之、慧琳这几个文人与庐陵王交好异常,但是盛宴难继,422年一切都变了模样。

图片来自网络


04

        422年5月,刘裕病卒,少帝刘义符立,随后权臣傅亮谢晦为了削弱刘义真的势力,铲除其羽翼,出谢灵运为永嘉太守,颜延之为始安太守,慧琳也被调离了建康。

        刘裕一死,政坛掀起了又一阵腥风血雨,此时对这一切倍感失望的谢灵运在永嘉开始了他与山水为伴的生活,有趣的是颜延之在离开建康的时候途径浔阳还去拜访了陶渊明,可见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文人高洁之士大都有着一份规避的心理。

       谢灵运在永嘉时游历了溪山、绿嶂山、岭门山、石鼓山、白石山、匝江等多处山水,为了游山玩水,谢灵运还自己发明了一种特制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

        谢灵运在永嘉一年多的时间,423年秋称病回到了始宁墅,这段时间是他诗歌的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在谢灵运之前,还没有人真正把山水作为抒情寄托,因此他也被后人称为“山水田园诗的鼻祖”。

         当我们后人再提及谢灵运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首《登池上楼》正是在这一时期创作: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其实谢灵运自己都说不清为什么这句诗会如此受欢迎,但是它确实成为了谢灵运诗歌的标志之一。

        在前往永嘉任职的过程中,谢灵运写下了《七里濑》,诗有言曰: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在永嘉时期还有其他作品,例如《晚出西射堂》有言曰: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登江中孤屿》有言曰: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诗皆妙笔,永嘉时期的谢灵运著作甚繁,这里不再做一一展示。

       且说刘宋政坛,此时已是一片混乱,424年刘义符被废,然后被杀,八月刘义隆为帝,后来与谢灵运曾相知相交的庐陵王刘义真也被杀害,谢灵运悲痛万分,做《伤己赋》《庐陵王诛》。

        这一年,谢灵运一直居住在始宁墅,依旧游山玩水,谈玄说理,在北山营造新书斋石壁精舍,并作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由此可见谢灵运居住在始宁墅不与外界来往的日子还是很清闲的,谈玄养生,赏景游玩,不亦乐乎。在这段时间,他还完成了自己的另一篇代表作《山居赋》,“顺从性情,敢率所乐,而以作赋”,浩浩万言,惊世弘篇。

        426年政坛又起动荡,刘义隆诛杀权臣,揽权自握。召谢灵运为秘书监,谢灵运不肯,经范泰敦促才犹豫上任,上任时经过庐陵王坟墓,感慨而作《庐陵王墓下作》“含凄泛广川,洒泪眺连岗。眷言怀君子,沈痛结中肠”、“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举声泣已洒,长叹不成章。”追念君子,隐隐中也可见前途的未知。

        这一年谢灵运受命整理秘书阁的旧书并修订 《晋书》,还没有完成就又迁官侍中,次年陪文帝刘义隆出游北固山,写下了《从游京口北固应诏》,前部分赞美文帝美德,到结尾时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工拙各所宜,终以反林巢。曾是萦旧想,览物奏长谣。”自己拙于政事,还是想要辞官还乡。其实这个时候的谢灵运对刘义隆还是带有畏惧的,毕竟刘宋王朝从根本上带有着浓浓的血腥味,自己又与他的前政治对手刘义真交好,伴君伴虎着实不如还乡故里安定。在谢灵运表达自己归去愿望的这一年,陶潜逝世了,终年63岁。

        428年,这一年谢灵运44岁,他还乡的心愿终于达成,因为自己常称病不上朝,文帝暗示他自请解职,于是谢灵运便上表言病,文帝准许他回乡疗养。途中做《入东道路》,“鲁连谢千金,延州权去朝。行路既经见,愿言寄吟谣。”追思古人,心情轻快。

        在始宁墅的两年,谢灵运继续自己游山玩水的快乐生活,甚至从始宁南山砍伐树木开辟道路到临海境内,被临海太守怀疑他们是“山贼”。这段时间,谢灵运同样创作了不少诗作,表达志趣如《登石门最高顶》:“沉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赏玩风景有《石门岩上宿》:“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但是谢灵运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他一生中最后的安宁。

图片来自网络



05

         会稽太守奉佛,谢灵运却对他说:“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恼羞成怒之下,太守向文帝诬告谢灵运谋反,谢灵运连夜驰入建康上表自陈,文帝知道谢灵运被诬陷却将其留在建康,第二年出其任临川内史。谢灵运在临川任上依旧不理政事,游山玩水,诗有杰作《入彭蠡湖口》: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好景不长,谢灵运很快被弹劾,第二年司徒刘义恭派人逮捕谢灵运,也许是感到此行凶险,也许是对这黑暗的政坛再难忍受,谢灵运举兵反抗,并且赋诗将刘宋王朝比作暴秦,并且以鲁仲连,张良自比,要为故国复仇。但是谢灵运却被逮捕,押解到建康,廷尉言其当斩,文帝表面以谢玄功高,免去谢灵运死罪流放广州,显示自己的仁德之心,第二年便将其定为谋反罪,斩首于市,这时的谢灵运才49岁。

        谢灵运的一生,真正清平安定的日子细数无几,每隔一两年就要被卷入新的风波,池塘生春草的唯美意境在这乱世怎么能够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进而不能退犹不得,隐与仕的矛盾一直都存在于他的身上。

        虽然谢灵运被不断摧残,可是他的心里仍然有一股锐气,一股文人君子气,一股狂气,这也让他的名字最终没有陨灭在历史的风尘里。

 

 

 

参考资料

1.  《谢灵运年谱》 吉林师范大学 侯云龙

2.  《谢灵运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


BiliBili UP主:蝴蝶捉住了少年

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视频方面目前在动画区,希望给你的闲暇时间带来一丝愉快,惊喜和感动。

欢迎来到蝴蝶的小酒馆做客,远道而来的陌生人。


春草易衰风波里,鸿愿难遂隐仕间——谢灵运纪年小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