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英文名称: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简称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是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组建于1970年, 是我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之一,管理使用西昌、文昌两个航天发射场。西昌发射场1982年交付使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
自1984年1月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以来,到2013年底已发射中国国内外卫星82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90年4月7日,该中心成功发射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昌优越条件颇多:海拔高、纬度低;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水源丰富稳定;交通和通讯条件理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卫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近80颗国内外卫星从这里送入太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三个第一:
第一,是在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第二,是在1986年2月1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国通信卫星看电视听广播的历史,我们现在看的电视节目和天气预报都是我们自己的卫星传送的;这些卫星都是用老三号发射工位发射升空的。
第三,1990年成功发射我国承揽的第一颗商业卫星——“亚洲一号”。“亚洲一号”是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一颗通信卫星,可以说它在当时被称作“灾星”,它转到五个国家都没发射成功,后来美国休斯公司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航天飞机把它抓了回来,于1990年4月7日又从老三号发射塔将它成功从这里发射出去。所以说老三号发射塔是一个功勋塔。现在已功成身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国内外卫星28次。1985年10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承揽卫星发射业务,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考察团体。先进可靠的设施和条件,为卫星的发射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服务。1984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17颗国内外通讯卫星,这表明我国已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掌握商业发射能力与技术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航天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G5京昆高速雅西段的通车,及西昌航天城建设的加速和西昌内陆开放城市的崛起及西昌青山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的设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给许多参观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与回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位组成。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火箭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航天北路,卫星发射场位于四川省冕宁县泽远镇封家湾。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6℃,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自古人们在西昌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而今,又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服务于人类而声震环宇。她除了拥有“月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和“黄金地带”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外,又增添了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名称:“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
据航天专家介绍,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北纬28°14′42.72'',东经102°01′39.95'',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
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海拔1857米,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
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西昌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因此,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卫星发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里,这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能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发射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