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把阅读当避难所,到用码字撑起人生

2020-08-03 16:55 作者:浅间  | 我要投稿

专栏三周年,让写写自己和文字的故事。

三十岁的我遥想当年,滋味其实有点苦——但好在,故事发展到现在,算是能忆苦思甜了。

 

那就信笔写一写吧。



小学丨“这孩子的作文需要补一补”

 

小学三年级之前,我是个留守儿童。

爸妈在城里打拼着白手起家,而我在山野田间,挖泥鳅钓鱼摸螃蟹,摘桑果采油菜花爬无花果树——完全看不出来,我居然能成长为现在这样的死宅。

 

三年级的时候,爸妈差不多安顿了下来,就开开心心把我接到城里一家团圆。

但对我来说,其实没什么好开心的。

熟悉的同学,喜欢的朋友,疼我的外公外婆都不能随时见到了,妈妈并没有让我觉得很亲昵,爸爸则很凶神恶煞——而学校,明明我在老家是班长学霸,到这边的第一学期,却掉到了中游。

花了很难的小半年来适应这边的生活,学习也渐渐走上正轨,但是作文却一直很差——想想也可以理解,在城里孩子听故事看电视抱着小人书也许还学学英语的时候,老家的我正在山上疯跑呢。

 

终于语文老师找到我爸妈,说:“这孩子的作文需要补一补呀。”

于是,我进了补习班。

 

补习班是某个语文老师开的,内容就是常规的作文写作,没什么特别。

但特别的是,那位老师有个不大的儿童书房,靠墙一面儿童书架,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早到的孩子都可以进去自由阅读——那对我来说,就像个宝库。

 

漫画、绘本、拼音故事、名著、诗词……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有意思的书和故事,那个小小的书房里,有我对文字最初的心动。

 

初中丨看到了就知道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皮实,从小长大到初中,只因为偷吃多了冰棍而生过两次需要打针的病——至于输液?不存在的。

结果初中忽然就严重地病了,激素类的病症,我属于表征特别单一却很严重那种,心跳最高的那段时间到了140+/分钟。

每月按时到医院抽血化验调整药量,医生开了证明,要保持情绪稳定,并且把所有的运动类活动都叫停。

体育课、课间操、运动会……我躲在阴凉的地方,看同学们嗷嗷叫苦,看久了没意思,就看看天上的云、操场边的树、再到脚边的草。

 

太无聊了,于是后来我开始在这些时候,抱一本书。

 

打篮球是什么感觉,颠排球是什么样的,骑车是什么感觉,跑步是什么感觉……你看我虽然什么都做不到,但是书里什么都有呀。

 

看过了也不能做到,但是,看到了就知道了。

就可以在不知情的人面前表现得像个正常的小孩子。

 

高中丨“如果我是阅卷老师,会给你满分”

 

高中的时候病终于好了。

而且换了个环境,没有认识我的人。

 

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个旁观者,然后很幸运的,我遇见了一个很好的学校,遇见了一群很好的老师和朋友,而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是个非常非常非常好的人。

 

开学第一次语文作业是写军训作文,老师让所有歌功颂德的文都堪堪及格,而我插科打诨玩儿段子的抱怨之作,得了97的高分。

上台读完之后我走下去,听到他在台上说:你们是高中生了,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了。

 

我那时候好像听到了,翅膀张开的声音。

 

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札记本,随时摘抄自己喜欢的文字,歌词小说也可以,“只要是让人喜欢的文字,都有可取之处”;

老师每周会布置一篇命题周记,然后说,你们如果愿意写,可以再写一篇不限题目的随笔——他每一篇随笔都会看,批注比作文还认真;

老师喜欢古诗词,会在课上慷慨激昂地读起来,一开始觉得好笑,然后慢慢的,就变得能欣赏那种朗朗上口的感觉;

老师会让我们分组排演戏剧课,他表扬带了鸟笼子来的“茶馆”,也表扬让杜十娘唱起佟掌柜之歌的我们组的逗比改编;

教戏曲的时候他让我们提前准备,抽到学号的要上去唱,被抽到的我尴尬得一X,然后他带着全班给我打拍子……

 

我记得我自己偷偷投稿,收到新概念作文的复赛通知,拿着信封去问他是不是骗子,当时他一脸惊喜欣慰地看过来的样子。也记得某次小测验,我写得神采飞扬却跑了题,发卷子之前他专门找到我,说:“如果我是阅卷老师,会给你满分。”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矮矮的,微微胖,皮肤很黑。

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那种人——可我确确实实是因为他的关系,才在所有的志愿学校都选了中文专业,不服从调配。

 

大学丨“为什么不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的大学不是什么好学校,但我们系真的很好。

老师们各有特色,讲课也很用心,有各种各样可以体验的东西,学校还有一个超级大的图书馆。因为每天学的都是中文相关的课程,除了极少数【比如训诂学】我都很喜欢,所以整个大学阶段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了。

 

那时候的我在学校、网上遇见了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一起阅读一起码字,一起追番一起玩游戏,一起搞动画做大纲剧本,一起出漫画、做同人本……

我第一次投稿过稿,文章变铅字拿到稿费,也第一次接到外包,赚到让爸妈惊讶的“零花钱”,有老师拉我一起做东西,也莫名其妙成为了艺术系工作室的编外人员……

 

但那个时候我对未来的规划,一直是考个教师证,毕业回老家当老师。

那是我考上中文系之后家里给我的定位。

 

然后大三下期,外教课口语考试。

已经混得很熟的伦敦小哥哥【不不不,他其实有老婆了而且之前的一学期就是她教我】在一对一的交流时问我:“你毕业了想做什么呢?”

我不假思索地说“当老师啊”。

他很震惊地看着我,脱口而出一个“Why?”

 

我被问得一愣,然后磕磕巴巴罗列着理由,告诉他老师是个好职业,而且我也考了教师证,学的也是中文……

然后我的歪果仁老师打断我说——“可是你喜欢写作呀?你为什么不做自己喜欢的事?”

 

灵魂拷问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后来我毕业了。

没有按家里人的期待回家教书,而是在读大学的城市一切靠自己的辗转谋生。

毕业之后换了好几份工作,但无一例外,都是我喜欢的、文字相关。

 

住过惨不忍睹的合租房,遇见过不靠谱的公司,结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也踩过不少的坑……最后我顺利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靠着自己笔下的文字,过上了还算舒适的生活。

曾经被我当做幻想乡和避难所的东西,在日日夜夜的光阴流转里织就成坚固的脊梁,扛起了我的人生。

 

其实,也没有想象那么难。

 

主动被动,厄运好运,好人坏人,校园社会、父母老师朋友……

各种各样的缘分牵连着,让我和文字相伴着,走到了现在。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

而我会在这条路上度过我的人生。


从把阅读当避难所,到用码字撑起人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