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5.2.4 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4、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列宁曾经指出:“经济上政治上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1]因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在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条件下,一些部门、地区、国家发展很快,另一些部门、地区、国家发展很慢甚至倒退,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
资本主义经济上政治上发展的不平衡在帝国主义条件下极度地尖锐起来,并具有新的决定意义。这是因为:(1)技术空前高度发展。技术使某些国家有可能以很快的速度赶上或超过另外一些国家。因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旧的“势力范围”的划分,总是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新的力量对比发生冲突。(2)在帝国主义条件下,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当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时候,为了在势力范围的旧的划分和新的力量对比之间求得平衡,必须用帝国主义战争来重新瓜分世界。这种战争不可避免地要使帝国主义者彼此削弱。因此,在帝国主义阵线的最薄弱之点,形成了对无产阶级胜利的最有利的条件,使无产阶级能够比较容易地突破帝国主义阵线。
斯大林正确地概括说:“帝国主义时期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就是:一些国家跳过另一些国家,一些国家很快地被另一些国家从世界市场上排挤出去,以军事冲突和战争灾祸的方式周期性地重新分割已被瓜分的世界,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冲突加深和加剧起来,世界资本主义战线削弱,个别国家的无产阶级可能突破这条战线,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国家内获得胜利。”[2]
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经济的不平衡性和政治的不平衡性。经济的不平衡性是政治的不平衡性的基础。所谓政治的不平衡性是指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主观条件成熟程度的不平衡。这些主观条件首先就是阶级矛盾的尖锐程度、无产阶级阶级觉悟和组织性的水平、无产阶级领导基本农民群众的能力。
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出发,列宁作出了创造性的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几个国家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则是不可能的。这是列宁所创造的新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这个理论丰富了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向各国无产者揭示了革命的远景,鼓舞了他们进攻本国资产阶级的信心和决心。
在1917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那里,有错综复杂的、极其深刻的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的矛盾。由于历史上所形成的条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俄国的劳动者首先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社会的历史发生了一个决定性的转变。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证明了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如果说19世纪末叶,转变为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已进入衰落时期,那末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崩溃的历史时期。
这里我们应该指出,列宁的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战争不可避免的原理,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在那个时代,帝国主义还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体系,而反对战争的社会力量,由于实力不足和组织不够,还不能对帝国主义者发动战争的企图给以强有力的抵抗。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目前时期,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存在着反对帝国主义者发动战争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这些强大的力量是:坚持地捍卫和平事业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爱好和平的民族独立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内强大的工人运动和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和争取各国人民和平合作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些力量形成一股巨大的保卫和平的洪流,使得防止新战争具有实际的可能性。虽然即使在目前的条件下,由于帝国主义的存在,产生战争的经济基础仍然存在着,但是,战争注定的不可避免性在目前并不存在。而且,由于人民力量的壮大,如果帝国主义者发动新的战争,那末战争的结果必然是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崩溃。
列宁的关于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的论点,是揭露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又一基本观点。
注:
[1] 《列宁文选》,两卷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904页。
[2] 《斯大林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95-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