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苟晞 字道将

苟晞 字道将

苟晞(?-311年),字道将,河内山阳人。苟晞起初是司隶部从事,司隶校尉石鉴极为器重他。后又获东海王司马越引荐,任通事令史,后调任阳平太守。永宁元年(301年),苟晞担任大司马司马冏的军事、尚书右丞。太安元年十二月(303年),长沙王司马乂击败司马冏,苟晞亦因司马冏倒台而被免官,但不久即被司马乂任命为从事中郎。永安元年(304年),司马越带晋惠帝北征邺城,讨伐皇太弟司马颖,苟晞任北军中候。晋惠帝兵败被司马颖俘获后不久,司马颖即被王浚和东嬴公司马腾打败而被逼带同惠帝回洛阳,苟晞此时则投奔范阳王司马虓,司马虓承制任用苟晞行兖州刺史。
永兴二年(305年),苟晞和广平太守丁绍一同击退公师藩。次年苟晞更在白马县将其斩杀。永嘉元年(307年),苟晞与汲桑部将石勒在阳平、平原相持并互有胜负,司马越领兵出镇官渡,声援苟晞。汲桑素来畏惧苟晞,不久后苟晞领兵在东武阳击败汲桑,汲桑退走;及后苟晞追击汲桑和石勒,连破九垒。因苟晞屡破强敌,建立起威名,当时的人更将他与韩信和白起比拟。
本来司马越与苟晞交好,更结拜为兄弟。但司马越的司马潘建议司马越自领当时由苟晞所统的兖州,又称苟晞有大志,不会甘愿只作臣下。司马越接纳潘滔的建议,自任丞相并领兖州牧,改苟晞领青州刺史、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但二人关系却出现裂痕。永嘉四年(310年),潘滔及尚书刘望等诬陷苟晞,令苟晞极为愤怒,上表请求斩杀潘滔等人,司马越不许,于是苟晞与司马越正式决裂,向各州郡陈述司马越的罪状,起兵讨伐他。次年正月苟晞再选精锐与曹嶷作战,但因大风扬起风沙令苟晞战败,只好弃城夜逃,并遭曹嶷追击,部众都向曹嶷投降。当年三月,司马越在项县去世,晋怀帝便命苟晞为大将军。苟晞见当时洛阳正有饥荒,于是上表请求迁都仓垣。晋怀帝答应,但朝中官员却不肯。不久后刘曜率军攻破洛阳,俘掳晋怀帝,豫章王司马端等逃出洛阳投奔苟晞,苟晞置行台,立司马端为皇太子;而司马端又承制命苟晞为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苟晞原本出身寒微,今天身居重臣,因而十分自满,蓄养婢女千人、侍妾数十,纵情享乐而且刑罚和施政很苛刻。于是人心背离,无人再为苟晞效命。不久石勒攻灭苟晞的盟友王赞,并且袭击苟晞所驻的蒙城,苟晞被石勒所捕并署为左司马。一个多月后,苟晞和王赞图谋反叛石勒,石勒便将他们杀死。
统帅 B
(苟晞击公师籓,破汲桑,灭吕朗,讨刘根,败石勒,威名甚盛,时人拟之韩白。)
武力 C
(史不载其勇。)
军谋 B-
(苟晞为前锋讨汲桑,桑素惮之,于城外为栅以自守。晞将至,顿军休士,先遣单骑示以祸福。桑众大震,弃栅宵遁,婴城固守。晞陷其八垒,死者万馀人,遂定邺而还。)
智略 C
(苟晞见朝政日乱,惧祸及己,而多所交结,每得珍物,即贻都下亲贵。兖州去洛五百里,恐不鲜美,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发暮还。然在郡以严苛立功,日加斩戮,流血成川,人不堪命。至于永嘉之后,刑苛肆欲,枉杀阎亨,忠勤未能取也。)
内政 C
(苟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从母子犯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其杖法如此。后至青州,以严刻立威,日行斩戮,州人谓之“屠伯”。及拥立司马端,刑政苛虐,纵情肆欲。辽西阎亨以书固谏,晞怒,杀之。由是众心稍离,莫为致用,加以疾疫饥馑,部将叛逃,终为石勒所擒灭。)
魅力 D+
(苟晞擢自孤微,崭露锋芒,继而威名盛显,时人拟之韩白。及乎位至上将,志颇盈满,释位之功未立,贪暴之衅已彰,假手世龙,以至屠戮,斯所谓“杀人多矣,能无及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