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神了!《西游记》竟然被运用在了瓷器上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元末明初,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

明 陈奕禧题《西游记图册》
国家博物馆藏
而《西游记》这样一本当时爆款小说,那想把瓷器卖出好价钱的制瓷工匠,绝对不会放过。

图源于网络
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元末釉下褐彩瓷枕,瓷枕开窗部分,便绘有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纹样,形象逼真,走在最前面的是孙行者,猪八戒肩扛铁钯、唐僧骑马、沙僧打伞随后。此瓷枕也说明了在《西游记》成书之前,里面的角色、取经故事基本已经定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瓷枕上工匠描画的沙僧还不是武僧形象,只是一个手持伞盖的扈从,与西游记中的挑担武僧有所区别。

元末 磁州窑“古相张家造”唐僧取经图瓷枕
广东省博物馆藏
随着明代《西游记》小说的出现,明清的制瓷匠人们根据小说情节,创造出了更多精彩内容。同时此时的瓷器、壁画上的孙悟空身穿儒服,形象开始儒化与世俗化。
以戏曲故事为绘制题材的瓷器,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被技艺高超的制瓷工匠描绘到瓷器上,栩栩如生,成为经典纹样,如下面康熙五彩盘,所绘当为《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一节:悟空让唐僧假意成婚,换取通关文牒后再一同逃离。

清康熙 五彩西游记人物故事图大盘
中国嘉德2020年拍RMB 89,700成交
盘中间所绘四名女性角色头戴翎羽,或可定位为女儿国国王及群臣,画面右侧清晰可见为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唐僧作俯身合手状,徒弟三人于其后似在商议,四人形象唯悟空与今日形象差异较大,确是符合原著中雷公脸的造型。最左侧窗外还有一天神作窥视状,根据其手中宝杵,当为韦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