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国产动画战胜日本动画的日子要来了?!》

原标题:日本动画“在中国被打败”的那一天将会到来。通过“不依赖于天才”的战略,将颠覆压倒性的差异。
速览:日本动画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知名度。然而在中国,作为拥有特别众多粉丝的国家之一,在国产动画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日本动画的势头却在减弱。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我们找到了一家让(日本)动画业界相关人士惊呼“这是在中国做的吗?”的动画制作公司进行采访。

中方正在向日方学习技术和经验,也在努力解决日本一直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濒临失去巨大市场的日本,能否摆脱“张张嘴就能等钱流进来”的时代呢?
作者:[日]高桥史弥(Fumiya Takahashi)
译者:晓天
原文:https://www.huffingtonpost.jp/entry/story_jp_60a7445fe4b0a2568310dd6c
*本译文仅代表原作者、受访者观点,不代表译者立场。

《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哆啦A梦》…… 很多人看到这些作品的名字就能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其实,就算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是如此。尽管这些作品是由日本制作的,对于中国人来说仍是“国民级”的存在。而如今,作为象征着日本软实力的动画,在中国的存在感却在逐渐消失。 究其原因,是吸收了技术的中方在不断崛起,而“只要等着,中国的钱就会自己进到口袋来”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如果中国能制作的话…”
东京町田市,在沿街的办公楼中,有一家来自中国的动画制作公司“彩色铅笔”(总部位于中国重庆,以下简称“彩铅”)。由日本人、中国人以及越南人等国际员工进行动画的制作。其中大部分工作是为了交付中国的视频平台。
有一部令日本动画业界相关人士惊呼“这是在中国做的吗?”的作品,是以当地人气网络小说为原作,以网络游戏世界为舞台的《全职高手》。其中主角们利用武器和魔法进行战斗的场景的描写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我们的制作流程和技术基本上都是从日本学到的,特别是二维动画。” 彩色铅笔的代理社长瞿史伟如此说到。
这家中国公司通过之前承包动画外包制作的经验成长起来。他回忆说,“在中国和韩国(外包)单价很低的时候,我们经常被委托原画的绘制工作”,而原画很大程度影响了动画的品质。
中方也在积极改进技术。有的动画师在日本留学学习相关技术,而“中国的情况,有很多人材毕业于美术大学而不是动画专门学校。这当然需要时间,但由于他们有表达能力的基础,可以迅速提高。”

原创作品的供应也在增加。扶持彩色铅笔的公司阅文集团经营着一个网络小说平台。该公司从平台上大量的投稿中选择高人气作品进行动画化,从而创造收入。而阅文集团是中国IT巨头腾讯的子公司,委托同样由腾讯投资的“彩铅”制作,在腾讯系视频平台发布。在由巨型IT公司庇护的生态系统下,这些内容得以培育。
制作方面的技术含量有所提高,中国产的原作数量也有所增加。瞿先生说,日本动画逐渐被淘汰是很自然的。
“为什么日本动画过去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 这是因为之前在中国没有(高水平的)动画。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引入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就会留下‘还有这样有趣的东西啊’的深刻印象。《灌篮高手》和《哆啦A梦》对我们来说也是国民级的作品。”
“日本动画不会突然消失。但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正是来自中国的创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加有趣的东西。目前为止,引进日本作品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制作。但当我们能够制作的时候,来自中国的作品将变得更加强大。”
国产动画终于赶超日本
数字也印证了瞿先生所说的话。
中国的视频平台正在购买日本动画的播放权。 这类似于YouTube和niconico购买外国(日本外)动画的版权,并加入日语字幕进行传播。
这种购买的数量有了变化。 根据进行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研究的IP Forward的数据,2018年中方每年引进192部作品,2019年178部,2020年169部,呈下降趋势。
据当地媒体报道,即使是在集中了众多的日本亚文化爱好者的“bilibili”上,日本动画的播放量在2019年也被中国的作品所超越。
从护理行业走向动画的世界
人才层面也在积极解决问题。“彩铅”雇佣了7名全职的创作者,还有7名非正式员工。但如果他们工作1年后没有问题的话就可以晋升为正式员工。应届毕业生的月薪约为18万日元(约合10500 CNY),平均工资在20万日元(约合11700 CNY)以上。
而普通动画师的工作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日本动画师和导演协会的《2019年动画师状况调查》,动画师的平均年薪为440.8万日元(约合25.7万CNY)。然而,对于20-24岁的人来说,这个数字是154.6万日元(约合9万CNY),而全行业的平均数是262万日元(15.3万CNY),对于25-29岁的人来说,这个数字是245.7万日元(14.4万CNY),而全行业的平均数是361万日元(21.1万CNY),这两个数字都比全行业平均低100万日元(5.8万CNY)以上。 自由职业者占总数的50.5%,而全职雇员仅占14.7%。
“彩铅”以员工的稳定雇佣提供了一套不同的商业模式。“中国模式更像美国,和网飞与亚马逊一样,他们会支出足够的预算来购买一部好的作品。而预测订单的数量和金额也很容易。” 瞿先生说,“这一点与日本区别很大。”
也有人因为这套体系回归业界。28岁,负责动画检查和新人培训的藤森大志,曾因“经济原因无法坚持”而从日本的动画制作公司离职。此后一直在护理行业工作,但他在去年6月加入“彩铅”成为正式员工。他说,“能够正常地工作,正常地拿到工资的公司,在整个业界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始终能和同样的成员一起工作,也促进了技术的传承。26岁的朱奕菡毕业以来工作了3年。“几乎每天都能从关系好的画师那里学习绘画的方法”,她说。除了原画之外,她也开始接手演出的工作。
“动画并不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为专业人士支付工资,培养他们并且希望他们长期工作是一种正常的态度”,瞿先生说。另一方面,与日本不同,一些来自中国的订单考验着应对能力,例如"突然接到的作品,设定资料也不够。”“实话说,全职员工集中起来灵活应对会更容易。”
原作供应增加、动画技术提高、就业状况改善...... 中国动画已经明显夺走了曾自诩为无可匹敌的日本动画的份额。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多少?瞿先生以“个人的意见”说道。
“日本是有‘天才’的,从《铁壁阿童木》的时代到最近《EVA》的庵野秀明。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天才,在顶级层面日本要强得多。但是,即便天才获得了与之对应的合理报酬,而他们下面的人(包括生活)还是比较艰难的。依赖天才的光辉是不是也应该有个限度呢?”
那么,天才会在中国诞生吗?
“这需要时间,但我们会发掘出来的。因为市场需要他们。”
向着不依赖天才的时代前进
有一位对中国势力的进攻抱有危机感的人,他叫分部悠介,是专门从事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律师。他站在打击中国的盗版的第一线,也参与了日本动画在中国的扩张。
“在过去五年左右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中国的动画产业的逐步提高。”分部先生说,"日本的动画产业应该更加认真对待这个市场。”

到现在为止,因为没有中国公司与之竞争,还是"只要我们做出来,就能卖到中国;只要我们开口,中国的钱就会流进来”的时代。然而,他呼吁,现在应该改变这个观念了。
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有这种声音:“中国人已经不需要看日本动画了。”
分部先生说,“这么说有道理的。是否进入中国市场取决于公司的战略。”在这个前提之下,“日本市场正在萎缩。如果隔壁就有一个有吸引力的娱乐市场,那么关注它就是一种战略。 另外,我认为,日本动画作为日本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外交方面的意义。”
据估计,到2020年底,中国的动画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3万亿日元(1900亿CNY)。 虽然由于统计主体的不同,无法进行简单的比较,但日本动画协会公布的日本市场规模约为2.5万亿日元(2019年, 约合1500亿CNY)。
在中国,《名侦探柯南》的剧场版于2021年4月上映,比日本晚一天,引起热议;类似2016年新海诚的《你的名字》的大热也是热门的话题。
分部先生说,“一位罕见的天才的诞生,其作品超越了国界,即便在中国也能享受到。” 另一方面,"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一位天才。 有必要建立一个体系,使日本动画在中国持续火热。”
分部先生的建议很简单。
“分析中国市场,仔细考虑,然后展开行动。 看看那些流行的作品,了解在幕后工作的参与者和结构。我认为整个行业都应该考虑进入一个新市场通常的经营策略。”
采访后记
2011年,我曾经对中国的电视上播放的一部动画笑出声来。 这并非因为它是一部喜剧,而是做得实在太差了。设计上只能认为是对《数码宝贝大冒险》的模仿,人物仿佛是在每走一步都会动的地板上移动……
而在那十年之后,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
(日本)动画向中国扩张的阻力也在增加。中国政府正在通过限制播放包括日本在内的海外动画来保护国产动画。 特别是2021年4月起,对在网络播放的外国动画的审查进一步加强。对于中国的视频平台来说,即使他们好不容易从日本买来作品,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结束审查,最糟糕的情况是作品无法通过审查。因此减少购入是自然的。
分部先生所说“天才的作品是超越国界的”有些沉重。 在中国,表达自由度没有那么高。拥有超乎想象的想法的优势在日本不会消失。在“天才”之后继续培养新芽的同时,有必要制定一个不过度依赖某一方的战略。这也是我未来想采访的一个话题。
在中国,类似全球IT巨头阿里巴巴仍会突然遭到当局打击这样,经营环境存在高度不稳定性。这次所说的,生存在腾讯的生态系统下也不能说一定是安全的。
最后,我想再提一下彩色铅笔的瞿先生提出的建议,即应该利用好日本的优势。尽管作为一家中国公司的管理层,他对日本动画的热情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来。瞿也是很关注日本动画未来的一个人。
“中国对那些想和别人走不同方向的人不是很友好。相比之下,我认为日本就显得很宽容。能够展现‘还有这样一个世界啊’就是日本的厉害之处。 为了发挥好这一点,需要年轻一代的努力。为此,需要给他们合理的报酬。仅凭毅力和爱是有极限的。希望整个行业能成为一个整体。”
【高桥史弥/赫芬顿邮报日本版】
*本译文仅代表原作者、受访者观点,不代表译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