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芯片的用途与植入方式
关于鹦鹉芯片的话题仍然存在很多误解,许多人认为这种芯片不适合被植入鹦鹉体内,因为与猫和狗相比,鹦鹉的体型相对较小。另外也有许多人误解了鹦鹉芯片的用途。所以这篇文章会专门介绍一下鹦鹉芯片的大小、植入方式和用途。

1. 什么是鹦鹉芯片?
微芯片是装在玻璃腔中的小型电子设备,大约一颗米粒大小,可被植入动物体内。它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安全无毒。当扫描仪经过被植入动物芯片的身体区域时,芯片会被激活并将识别号和芯片制造商的名称发送到扫描仪显示屏。扫描人员就能使用制造商数据库来查询并定位鹦鹉所有者的信息。通常,鹦鹉芯片的设计寿命为25年以上。
2. 鹦鹉芯片是如何被植入的?它们对鸟类安全吗?
对于猫和狗,芯片会被皮下植入,植入区域通常在肩胛骨之间。但是鸟类几乎没有皮下区域,并且植入芯片后会在它们薄薄的皮肤下产生一个明显的肿块,鸟类发现肿块后可能会将其咬出。因此,鹦鹉芯片一般会被植入鸟胸部左侧的肌肉组织中大约1/4 到 1/2英寸的位置。
该芯片会通过皮下注射针植入,针头的尖端大到足以排出米粒大小的东西。虽然注射器看上去非常大,但是注射过程跟典型的注射没太大区别。虽然植入芯片可以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完成,但许多兽医更喜欢用麻醉,以确保芯片位置的正确放置和控制出血。手术后注射部位可能会有一些压痛感,但它非常的轻微,并且鸟被植入芯片后都一生都不会意识到植入物的存在。
最常见的是中大型的鸟类被植入芯片,但小至65克的鸟类也可以安全地植入芯片。许多人会因为鹦鹉的经济价值或情感价值而选择植入芯片。

3. 可以用鹦鹉芯片追踪丢失鸟的位置吗?
答案是不可以,这是一鹦鹉芯片的一个常见误解。动物芯片不是 GPS 设备,无法确定丢失鸟的下落。事实上,大多数扫描仪都需要在离鸟几英寸(1英寸=2.54cm)的范围内使用才能激活设备。它们仅用于识别走失的鹦鹉的身份。未来的鹦鹉芯片可能足够先进,能包含 GPS 技术,但目前我们还无法到达这个地步。不过,由于许多鹦鹉的寿命都能轻松超过鹦鹉芯片的设计寿命,下一代鹦鹉芯片有可能会包含此功能。
4. 鹦鹉芯片有什么用途?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大堆鹦鹉走失的消息。人工饲养的鹦鹉经常会在饥饿时找到潜在的人类照顾者。我们不能在鸟类身上使用项圈或扣上标签,因此鹦鹉芯片是能帮助找回走失鹦鹉最有用的办法。动物收容所中的鸟类在被领养(或安乐死)之前会接受芯片扫描。
鹦鹉的价格并不便宜,经常成为盗窃的目标。大多数偷鸟贩并以“低价”将偷来的鹦鹉卖给毫无戒心的人,再编一个故事讲述自己为什么不能再继续养。当新主人带的鸟鸟去看兽医时,经常会发现前主人留下的芯片。
在这里想讲一个非常有趣的,关于一只鹦鹉失而复得的故事。故事背景是离婚期间争夺监护权。涉案女子想要得到蓝黄金刚鹦鹉的监护权,不是因为她喜欢这只鹦鹉,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拿走前夫最喜欢的宠物,这是她报复前夫的方式。他前夫赢得了这只鸟的监护权。但是几周后,该女子偷偷闯入前夫家中偷走了这只金刚鹦鹉,并谎称说这只鸟是前夫作为礼物送给她的。该女子认为金刚鹦鹉大同小异,没有人能够分辨出来,却没有考虑到鹦鹉芯片的存在。
5. 关于鹦鹉芯片的其他
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制造商提供的扫描仪只能读取他们自己品牌芯片发出的无线电频率。也有可以读取任何品牌的通用扫描仪,但大多数动物收容所都没有这种类型的扫描仪。因此,建议使用广为人知的品牌。

是否使用鹦鹉芯片是个人选择。有些人不愿意让他们的鸟经历植入手术。另外一些人不愿意为鸟走失冒风险而选择植入芯片。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的确不用考虑鹦鹉走失的可能性。但在现实中,笼门或房间窗门被意外打开,鹦鹉被盗是时有发生的。在此类事件可能发生之前,应该慎重做出选择。
注意:
鹦鹉芯片的植入也有利有弊。曾有实验室大鼠和小鼠在植入物附近的结缔组织中发生癌性肉瘤的实例。由于癌症的位置关系,被假定为是动物芯片所导致的结果。但并没有下确定性的结论。然而鸟患癌症的可能性要比带鹦鹉遛弯时走丢的可能性小很多。我个人从未听说过任何宠物因植入宠物芯片而患上癌症的案例。
参考:《Microchipping your parrot》
作者 Patty Jourgensen 专门研究鸟类健康、行为和营养,自1987年以来一直参与救援和照顾鸟类的工作。
https://birdtricksstore.com/blogs/birdtricks-blog/microchipping-your-parr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