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
亲密关系的深入包含真实的需求和互动
关系中的痛苦源于自我的存在性被否定。
焦虑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事情做不好的焦虑,
另一方面是藏在背后的自我否认。
对外界的感知,是一种内心的投射。
自己心里想着什么,就容易把外界看成什么。
而实际上,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仅仅是客观事实,一件事情的不顺利仅仅是事情的不顺利,不是对一个人个体的否认。
如果把事情的失败,看作对自我根本性否定,就容易陷入深深的痛苦。
当今谈论的安全感,很少是生命安全,而更多的是精神生命的生和死。
也就是,我的自我能否被看见,被接纳。
为什么很多人容易陷入
“一点小事就上升到对方不爱我”?
什么叫做爱?
在他们看来,“你没听我的,没按照我的来。”就是不爱我。
事情的发展,必须百分百按照自己的愿望来。
他们处于的就是,动力水平的自我:我升起的每一个愿望都是动力,必须马上完美解决。只有当我感到自己的意愿被看见了。愿望能实现。才能感受到“我活着”的体验。
更高的水平是意志水平的自我:“我超越任何具体意愿,意愿的生死不等于自我的生死。”这样就容易产生安全感。
为什么吵架了,总希望对方给自己道歉?
因为自己抱着主观恶意动机去看待对方。
“你得承认,你是故意伤害我的。”
而实际上,很多时候对方不是故意伤害的。
之所以这样要求对方,是仍然需要婴儿希望母体关爱般的满足。(婴儿的共生观念。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的要求必须被立刻完美满足。如果我的问题不去解决,就会死。)
我们希望对方心甘情愿道歉,但是对方是很难做到的的。没有他本身没有恶意,就会很委屈。即便他本身有恶意,现在也不会坦白承认。
什么样的关系是良好的亲密关系?
一个标准是,看自己的自我是不是被滋养了?
自己对自己的自我接纳是不是更高了?
其次可以看沟通。
关系的本身就是容器。
好的关系具备容纳和转化功能。
两个人的交流可以爆炸,但是有矛盾的节点也可以被转化,转化为更温和的,两个人更可以接受的方式,于是这个关系的容器,就变得更有承载力了。
不要害怕冲突。
冲突可以是一种加深关系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