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13 Ultra搭载 自研 环形冷泵散热,澎湃 P2 / G1 芯片...

【小米 13 Ultra正式发布:5999元起】
◇ 售价:12+256GB丨5999 元。/16+512GB丨6499 元。/16+1TB丨7299 元。
◇ 配色:橄榄绿、白色、黑色。
◇ 芯片:骁龙 8 Gen 2,LPDDR5X 和 UFS 4.0, 配备小米澎湃 P2 快充芯片和澎湃 G1 电池管理芯片(形冷泵散热)。
◇ 屏幕:6.7 英寸 3200×1440 分辨率 OLED 屏,支持 120Hz(LTPO)高刷/240Hz 采样率,支持 P3 色域和自动色彩管理(基于 CIE2015 空间),12bit 色深,峰值亮度 2600nit.(1300nit 全局亮度),低亮度1920Hz PWM高频调光、高亮度DC调光,华星光电C7基材。
◇ 后置:50MP主摄(IMX989丨23mm丨f1.9 / f4.0 两档可变光圈丨OIS)
•50MP超广角(IMX858丨12mm丨f1.8 光圈|0.5x)
•50MP长焦(IMX858丨75mm丨f1.8 光圈丨OIS|3.2x)
•50MP潜望超长焦(IMX858丨120mm丨f3.0 光圈丨OIS|5x)
——扩展焦段:2x(46mm)、10x(240mm)
◇ 前置:32MP
◇ 电池容量:5000mAh,支持 90W 有线秒充、50W Pro 无线秒充和 10W 无线反充。
◇ 机身尺寸:163.18mm×74.64mm×9.06mm,227克
◇ 通讯频段:n1/3/5/8/28a/38/40/41/77/78/79
— 其他配置:USB 3.2 接口(支持4K DisplayPort 输出)对称式立体声双扬声器,NFC、WiFi 7、蓝牙 5.3、1010 X轴线性马达,超薄屏幕指纹,IP68 防水防尘。
◇ 操作系统:MIUI 14(基于 Android 13)
专业影像套装,首发价:799元(建议零售价:999元)
4月15日,根据此前消息,小米 13 Ultra 将亮相 4 月 18 日晚 7 点的小米“携光同行”新品发布会,官方宣称其将开启移动影像光学时代。
发布将至今日官方为小米 13 Ultra进行的第三项功能预热,宣布搭载自研“双翼天线组”,全频信号提升 58%;新增独立 5G 天线,n78 信号提升 100%;采用全对称信号,360° 信号防握死。

今日小米官方微博发文预热小米 13 Ultra,表示新机将搭载小米自研澎湃 P2 芯片和澎湃 G1 芯片。在这两个芯片的加持下,小米 13 Ultra 的续航表现迎来大幅升级。在应急长续航模式下,即便是手机只有 1% 的电量,仍可续航 60 分钟或通话 12 分钟,可有效缓解用户续航焦虑问题。

此外,今日上午小米手机官方微博发文官宣:小米 13 Ultra,将搭载自研环形冷泵散热技术。这一技术采用气液分离设计,内部为单向循环结构,冷液传递速度大幅提升的同时可实现更高效的散热循环,散热能力相比于传统 VC 提升 300%。

此外,雷军表示小米 13 Ultra 在自研环形冷泵散热技术和最新一代骁龙处理器的加持之下,可实现全程 4K 60 帧视频录制不掉帧。
详细参数配置方面,根据此前爆料以及官方预热汇总如下:
性能:骁龙 8 Gen 2+环形冷泵散热
屏幕:6.7 英寸 QHD+ 分辨率 AMOLED,支持120Hz 高刷(LTPO)低亮度1920Hz PWM高频调光、高亮度DC调光
后置:搭载徕卡最新 Summicron 镜头,50MP 主摄(1 英寸索尼 IMX989,增加新的稳定功能,支持f / 1.9 和 f / 4.0两档可变光圈)+50MP (索尼 IMX858)超广角+50MP(索尼 IMX858)长焦+50MP(索尼 IMX858)长焦,后置四摄均支持自动对焦,而且还将有 dToF激光雷达传感器。 全焦段四摄光圈覆盖 f / 1.8-f / 3.0,12mm-120mm,等效 5X 光变。
前置:32MP
电池容量:4900mAh 电池,支持 90W 快充和 50W 无线充电,澎湃 P2 / G1。
机身尺寸:163.2 x 74.6 x 9.57mm,加上相机凸起部分总厚度为 15.61mm。
配备12/16GB RAM 和 256/512GB/1TB的存储空间,以及USB 3.X数据传输接口,并将继续采用素皮材质,提供全新的配色,主打特性将是徕卡影像。
操作系统:MIUI 14(基于 Android 13)



作为联名徕卡的最新旗舰手机,小米 13 Ultra 手机可选一个套装版本,从海报可以看到,手机可以搭配一个绿色的拍照手柄,配有专属的变焦轮和快门按键。

拉高海报亮度,可以看到是外接67mm滤镜,有快捷快门按键和变焦拨环,绿色素皮就是真机配色。

这一配件有些类似早年的诺基亚 Lumia 1020,同样的后置大圆盘镜头,同样的可拆卸拍照手柄。

针对“环形冷泵”技术今日小米官方曾再度发文,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所谓“环形冷泵”技术即通过独特的多层控水单向结构,用大自然的毛细力原理,将远端的冷却液抽至热区,液体在热区受热蒸发,又会向下传导至冷区,实现顺时针的单向循环。最终,制成了等效热导率三倍于传统 VC 的下一代散热技术。而小米环形冷泵的出现,绝对是移动散热史的一次革命性升级!

此外,小米官方表示,之所以没有选择在小米 13 Ultra 上直接加大 VC 均热板的面积,而是选择重新设计了环形冷泵的散热结构,是因为传统 VC 并不能无限制地加大。随着 VC 面积的增加,内部的汽体和液体会出现冲突,导致散热效率降低。

加之手机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方面的功耗也是随着快速增加,甚至不输大型 3D 游戏。尤其是影像能力全面优化的小米 13 Ultra,对影像系统散热的要求更是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小米通过“汽液分离”和“单向循环”两项关键的技术创新,参考航天卫星的散热方式研发出来更适合影像旗舰的“环形冷泵”技术。
搭载该技术的首款概念机首次发布于2021年11月5日,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宣布,小米正式推出一项面向未来的散热技术 —— 环形冷泵散热技术。官方海报显示,环形冷泵散热技术由小米 MIX 4 魔改版首发。

雷军表示,环形冷泵散热技术参考航天卫星散热方式,将冷却液抽至手机发热区,通过汽液相变,让热量高速传导,形成顺畅的单向冷却环路。实现两倍于 VC 的散热能力,是迄今为止手机最强被动散热系统。将于 2022 年下半年量产落地。

据介绍,环形冷泵由蒸发器、冷凝器、补偿腔以及蒸气和液体管道组成,蒸发器处于手机主板热源区域,当处理器等热源高负载运行时,冷液蒸发为汽态,通过自然膨胀驱动气流进入蒸气管道。当蒸汽流入冷凝器后,凝结成液,通过毛细力吸入液体管道进而回到补偿腔为蒸发器进行冷液补给,如此循环,无需外加动力。

雷军指出,虽然相变原理与 VC 液冷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实际效果大不一样。常规 VC 液冷由于无法汽液分离,所以向冷凝器移动的热蒸汽和向蒸发器回流的冷液体相向运动,相互阻碍,在高负载情况下容易出现液体回流困难。同时,环形冷泵由于特殊蒸汽管道设计,气道阻力大幅降低 30%,蒸汽流通更流畅,从而可以实现热量定向远距离冷端输送,使最大传热功率提升 100%。
谈及环形冷泵中的汽液可以单向流通的原因方面,雷军称最重要设计就是在补偿腔内增加“特斯拉阀”结构。

“特斯拉阀”类似单向阀效果,液体通过特斯拉阀从液体管道向蒸发器正向流通时正常放行,而蒸汽从蒸发器向补偿器逆向流通时,依靠特斯拉阀内特殊设计让蒸汽回流互怼无法正常流通,进而实现单向流通的效果,大大提高气液循环效率。
实测方面,小米将一台小米 MIX 4 魔改,散热部分更换为环形冷泵,同时使用《原神》进行 30 分钟测试,在 60 帧 + 最高画质下可满帧持续运行,机身最高温度 47.7℃,相较普通骁龙 888 手机机身最高温度低 5℃,甚至比游戏手机有着更好的帧率发热表现。

雷军提到,得益于特斯拉阀带来的热量单向流通、汽液分离和低阻力汽道设计,小米自研环形冷泵的形态可以更加自由,几乎可以实现在机身内部任意形态的堆叠。例如可以做成“口”型,通过中空形态为电池增加厚度,提升电池容量;做成“凸”型则在增大电池的同时,为超大相机模组留出空间,堆叠想象空间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