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和齐娥的故事 十六 作于2010
最终,终究纸里包不住火,尤其遇上这几个不省油的灯,小琪的事情还是让奶奶知道了,奶奶的情绪也因此受到非常大的打击,整天在自责和悔恨中唉声叹气,因为这个心中的结没人能解开,时间不长终于病倒了。
正当奶奶被送到医院时,哥们弟兄姐妹之间,由于多年积下的恩怨也终于爆发了,互相指责埋怨,当初大嫂自从结婚嫁到白家,婆媳虽然不似母女的关系,但还算融洽,这么多年始终婆媳没有红过脸,一来大哥在老娘和媳妇的关系之间能个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二来,大嫂这么多年下来也学会了见嘛人说嘛话“,变成了一个“外面儿”人,说话办事会察言观色左右逢源,自从嫁进老白家门儿,一直和婆婆没分家一起过,为婆婆担了很多重担。大哥的功劳不能埋没,大嫂也确实为这个家庭受了许多的累,和大哥搞对象时,弟弟妹妹还小,直到白城参加工作,大哥和大嫂恋爱已有六年之久,为这家付出了许多,才走进婚姻殿堂,筑起了自己的爱巢,即便是结婚以后,还是在为这个家庭受苦受累。
大嫂生的是闺女,当初婆婆希望大嫂再生第二胎,可是由于大哥大嫂单位的压力,没有敢要第二胎,这不仅在婆婆心中,更主要的是在大嫂的心中烙下唯一的遗憾。大哥大嫂没有完成这个任务,然而白城却生了个大胖小子,所以在老人心中自然就有了偏心,虽然,论为这个家的付出,大哥大嫂还有大姐肯定是第一份的,而白城由于是老嘎达,从小就受宠,很少为这个家承担什么,再加上又生了个小子,老人心中就更加宠爱有加,虽然当初奶奶对白城婚姻不满意,曾经一度中断来往,但随着白城一家又回归奶奶的大家庭,爱的天平瞬间倾斜,这多少引起了大嫂心中的愤懑和不平。
再说白城,自从老娘病倒,住院看病需要钱,嫂子、妹妹的钱也要还,而且也确实妹妹房改真是需要钱,再加上妯娌之间、姑嫂之间矛盾日益加深,把白城搞得焦头烂额。一次在跑活儿的间隙,碰上了多年不见的一个同事,二人闲聊的时候,得知这个同事最近因为遇上一些困难,正在和单位商谈买断的事情,白城此时联想到自己,也是有点走投无路的感觉,随即便和这位同事打听其买断的一些具体细节,因为他也有点动心想走这条道,以解燃眉之急。当时的单位,虽然还有工会,即便有个工会主席也是兼职,根本就没有独立编制,工会已形同虚设,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点帮老总欺压员工的味道,他又能帮得了你什么,况且你又是下岗职工,已远离单位多年,好似被抛弃的人,无奈何,白城想如果依靠买断工龄,能给结算一笔钱,不仅能还亲戚的借款,而且还能为老母亲治病出点力。
其实当时单位还真没有这个先例,只是当时企业有这种说法,公司领导起初也是拿不定主意,在经过上级主管部门认可的前提下,白城终于用他的26年工龄换回了2万6千块钱,他也开创了我单位买断工龄的先河。
26年啊,2万6,望着手中的2万6,如同头上插的草标一般,自卖自身,把自己的后半生赌了进去,虽然已经下岗多年远离单位,眼前的景物已经陌生,但此次双脚踏出工厂大门的那一刻,那种感受,如同把自己埋葬了一般,眼泪情不自禁的,如同断线的珍珠流了下来。
白城,把这2万6,花几千块钱,买了一辆破旧的小货车,在外拉货以维持生计。一部分用来给奶奶治病。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病情越来越重,在亲人的互相埋怨和指责中,操劳一生的老娘,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白城用另一部分还清了欠账,当欠帐还清的那一刻,似乎亲情也随之烟飞灰灭了,哥哥妹子,形同陌路,老娘如地下有知,当会死不瞑目啊。还清了亲戚的借款,似乎也算清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新中国两个阶段,49——79,一个人人有着积极向上信仰的阶段,家庭和睦兄弟手足亲情。79以后,人们没有了积极向上的信仰,所谓的正能量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挡箭牌,抵挡不住金钱财产诱惑和攻击,夫妻反目兄弟成仇比比皆是,电视媒体恬不知耻的家丑外扬,只有79才能铸成这样的事情,从此兄弟姐妹恩断义绝。
简短截说吧后来白城的家也赶上了平房改造,但手中仅有的一点点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好被政府安置到非常偏僻的离市区近百十来里地的郊区居住,那时齐娥也已经退休(因为属于特岗,四十五退休),只是儿子工作还没有着落,一家生活非常困难。
这一篇不算太长的故事,原本还要讲下去的,但是故事讲到这里我还是草草的结束吧,因为后面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真是不好讲了。在此篇故事截稿之时,传来一个更麻烦,也更棘手的事情,白城的老父亲房屋也遇上拆迁改造,名下的这一房产,因立遗嘱问题,哥哥妹妹和白城诉诸法律打上了官司至今未果,只有白城的姐姐放弃财产继承,独自把年迈体衰的老父亲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