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的后花园(1)——第51号元首令前夕的D集团军群
1943年,一场正在失败的战争
自1940年闪击西欧后,国防军便在西欧诸国部署了数量相当的部队作为占领军。不列颠空战的落败,“海狮计划”的搁浅。德国人的西讨就此终结。西边不亮东方亮。国防军很快便再次踏上“争取生存空间”的征程。1941年,德国人动员组建了一批“静态”步兵师以替换那些将要东征的部队来看守“魔鬼的后花园”。此后,西欧实质上是一座大的“兵站”。为数众多的部队在这里组建或者休整。比起冰天雪地,炮火延绵的苏联前线。尚且属于大后方的西欧总是令人神往。除了头顶越来越多的敌机,舒适的气候,美酒,美女总有一项令人沉醉。

这样整体平静惬意的环境在1943年随着德国人多条战线突然落败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首当其冲的是东线,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最终覆灭,更多集团军被击败。那个冬天的失利还在延续。而在北非,德意非洲军团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至此,地中海沿岸都成了盟军下一处可能的登陆点。1943年夏季的东部前线,寄予厚望的“回光返照”未能如期而至,反而是苏联红军的反击更加的犀利。现在,东线陆军的将领们无不希望拥有一条可以依托的稳固防线。而地中海也并不太平,即北非之后,西西里,接着是亚平宁,轴心国联盟也因为意大利的倒戈而被破坏。现在,德国人需要部署更多的部队在东线以外地区作战。

第51号元首令,发生转变的军事策略
多如雪花的前线战报,最终令纳粹德国最高军事领袖——阿道夫·希特勒下定决心。1943年11月3日,足以改变接下来战争走向的第51号元首令颁布了:德意志的元首认为过去的两年半的对苏作战虽然艰苦卓绝,但一切仍然可以忍耐,即使是通过退让占领的土地,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仍然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可如今,盎格鲁-美利坚的威胁更加令领袖担忧。出于这一原因,希特勒要求加强西线:陆军,空军,海军,SS,预备军,所有德国的武装力量都需要立即运转起来。而以牺牲西线力量为代价的调动不再被允许。至此,大量军事资源开始流入包括西欧在内的非战区。

可最先受此影响的却是东部战线。1943年冬,冰雪并无法阻止急于复仇的苏联红军,整条战线上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而他的死敌,东线陆军,所有的前线军团都饱受着兵力兵器不足,战斗力下降的恶果。在西线,希特勒指派隆美尔元帅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接替了并不令其能满意的D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元帅来督造修筑“大西洋防线”。为了避免再度四面楚歌,元首要求他的将军全都要为此而努力。

D集团军群,“魔鬼后花园”的园丁
1943年11月初,担任“魔鬼后花园”的管家的是时年68岁的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元帅,作为D集团军群/西线最高司令部的指挥官。这位国防军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已经在战争初期的闪击胜利中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将领。但“巴巴罗萨”行动的挫败,彻底揭开了希特勒与他的高级将领们不信任危机。包括三个集团军群司令被撤换,这其中就包括老帅伦德施泰特。闲赋的日子并不长久。1942年3月15日,希特勒重新召唤了这位老帅,命他接替因身体原因离职的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元帅成为西线最高司令,负责“大西洋防线”的修筑:这是一条2700公里长的复杂海岸线。

第51号元首令颁布前,冯·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着包括四个集团军和一个军事司令部在内的约60万平方公里的占领区。这里驻扎着625000名军人所组成的地面作战部队。

承担荷兰大部占领和海岸线的是尼德兰军事司令部(Wehrmachtbefehlshaber Niederlande),担任其指挥官的是航空兵上将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森。这位前王牌飞行员,从闪击西欧胜利后,便作为尼德兰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其所属的主要作战单位的是第八十八军下属的三个静态(bodenst.)步兵师。

承担尼德兰一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防御的是冯·萨尔穆斯大将的第15集团军。其所属的主要作战单位为三个(第八十九,第八十二和第八十一)军所指挥的6个静态步兵师和3个预备师(Res.Div.)。

负责法国西北部两个半岛(布列塔尼半岛和科唐坦半岛)防御的是弗雷德里希·多尔曼大将的第7集团军。他们的主要作战单位为三个(第八十四,第七十四和第二十五)军所指挥的8个静态步兵师和2个组建中的步兵师。

承担法国西南部,面向比利斯开湾海岸线的是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大将的第1集团军,只有两个(第八十和八十六)军所属的两个静态步兵师和一个预备师在他的指挥下。

最后,承担法国东南部,面向地中海的海岸线的是冯·索登斯特恩步兵上将的第19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由一个军和一个军级指挥部所属的4个静态步兵师和2个治安团组成。

除此之外,在更旷阔的西欧腹地,D集团军群还部署了数量众多的预备部队,训练基地和正在组建或者重建的部队。

在接下来的几十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些作战部队的状态,包括实力,兵员情况,重武器情况等,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敬请期待!

如果喜欢本文,有请三连支持我们!
微信公众号同名,欢迎关注芬里尔战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