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的内化及试用V2.0~~
今天是大年初一,昨天把想学习的内容大概list了一下,今天早上还有一些生活事情要搞搞,但是开心的是现在不会匆忙了,每件事情做透,不求多,然后就想,我最应该先做的事情,是把学以致用这件事情弄透,继续学习也好,写文也好,没有这个的通透,其实效果都要打折,时间支出的回报就不够高
昨晚写了肖战一博主题的新文,感觉不满意,感觉缺了东西,所以,今天早上我想了想,还是要把这个作为今天唯一的目标,先梳理好该如何学以致用

昨天晚上在写文的前面其实就打开了思维导图篇和学以致用篇,拎出来小梳理,发现其实是有个回旋感的,我想,学以致用就是个螺旋上升中的一个旋,是有一个上升力量的,那个用就是向上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个用,就是平地划了无数个圈,最后无从下脚,不知道哪里走,走来走去都是原来的水平
昨晚后来发现写多了,就Ctrl+X准备开个新草稿,结果。。。忘记粘贴了,不过没关系,知识在脑子了,重来也快的很,那今天我就要把学以致用的通透性推到一个新的程度!
这是V2.0,上次的那个梳理其实也不是V1.0,因为我之前就已经梳理过两次了,那就算上一篇学以致用梳理是V1.3,那这个V2.0也是发散思维版,发散就是读厚的过程,再提炼才是逻辑压缩的过程,先后是有顺序的

早上给邹大发了下自己的小思考,没有得到回复不重要,结论贴出来,向前走一步比较好

这里面有两个点还需要再梳理:
1. 学习过程中抽取理性逻辑,我觉得可以梳理出常见逻辑框架并深刻理解,这样在先发散的读学习对象的时候,就会能匹配合适的逻辑框架,再抽取的时候直接一边重读一边把内容放到框架相应的位置,再读完也就梳理完了,有效率些
2. 适用落地场景是叶教课程提过的,看起来美妙的方法论的冰山之下的内容,也要深刻思考各个要素,然后去理解自己过去哪些用了哪些没用,效果的反思,让以后的思考和应用更有效~

然后我忽然就想通很多事情,比如昨天我朋友情绪不高,想想问她,她就提了一句男朋友的过分行为,然后就说其实还是有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忘了,以前我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敏感记性这么好,所以自己痛苦难过居多,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们那样不记事秒睡
但今天想到落地场景要素,我忽然觉得自己的敏感也是很好的,因为改变真的很难,不痛到一定程度,是不想改变的,我的第一次大改变在29岁的8月,之前都是小打小闹的改变,换个事业部,随意换了岗位,后来小的改变验证了不行,为了有希望走出痛苦只能迭代改变了,而改变一次、两次、三次之后,胆子就大很多,整个人不在意的就多了,能力强了,对生活有认知和自我清醒,所以,越到后来就越快乐,我宁愿自己神经敏感,也不愿意用不断忘却痛苦来拖延和麻痹神经,这样只会思维越来越钝吧,比起缓慢的改变,我更喜欢快点改变,我希望自己越来越敏捷,不管是肢体上的还是思维上的

首先来整理常见逻辑吧,之前在直击本质里应该有接触过(2021-2-12中断去学习直击本质)
2021-2-14 07:42:04,时间到了两天后啦,上次写到一半决定回去重读直击本质,昨天读了一半,然后今天早上就重新再出了个思考力图

行为原理的认知,对应的是学习力,抽取框架,学习的框架就用表达的,都是信息加工


再补充一个好的学习对象要点:不管是书,还是人~~~有没有发现,就是思考力框架嘛,经典就是经典啊!真是越用越赞!

而理解和复盘中的正确归因,对应的是直击本质,这就是为什么我当时写学以致用的时候,就觉得应该去研究下逻辑,结构法可以向上溯源目标因,向下查找具体成因,所以是非常赞的归因所必备法,很多人认为是思维导图,不过本质上就是归因法

2021-2-22,过了这么多天,终于可以再次面对这个学以致用了,正好白天让自己做梳理,不学新,自己不想从头再整理了,于是就用了这个框架里的第二条,讲小课,找了之前一个请教的同事去用语音给他分享
单纯的讲学以致用,其实就是那四个步骤,最关键的是第一步中的抓重点,抓重点的能力就是学习力思考力,大量练习,熟悉一些逻辑框架,第二步就是表达,讲出来,其实还是思考力,信息继续处理,放进来拿出去,加强熟悉,第三步就是思考能用在哪里,我觉得把自己目前要应对的场景想一遍,过去印象深刻的一些场景想想就好了,不用过度衍生,第四步就是checklist,如果近期场景中用得到,那就checklist,如果用不到,那就算了,以后工作的单独checklist的时候再思考脑中的储存认知进行输出就好了~~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