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立扬传
时立扬传
王照伦

时立扬(1899~1930) 男,汉族。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时家村人。在圣约翰书院(现华东政法学院,中国资格最老的教会大学,1879年由美籍犹太人施约瑟在梵王渡[今万航渡路]创办,1896年改组成为沪上唯一的1处高等学府。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圣约翰大学被拆散并入其他高校,文、理学院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圣约翰医学院与震旦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后改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改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圣约翰大学原校址交给新成立的华东政法学院)求学期间(1930年)因病逝世,终年31岁。
时立扬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圣约翰书院,成为全村历史上第1个考入大学的人,一时被传为美谈。在上海读书期间他夜以继日的奋发努力学习,各科成绩名列前茅,成为学贯中西、融会古今、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同时,他还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作为1名虔诚的基督徒,他热心传播福音,让更多的上帝的选民成为主的人;作为1名时代青年,他伴随着时代的脉搏律动,主动宣传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尽心尽力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其父时来盛钟爱第2个儿子时立扬(与继配时杨氏所生),并以时立扬为傲。时立扬病逝后,时来盛痛惜不已,日思夜想、食不甘味,终思念成疾,在时立扬逝世的次年撒手人寰。时来盛感觉将不久于人世时,将夫人叫到跟前嘱咐说:“千万别买掉东山,东山是聚宝盆,有东山在,可保全家老少衣食无忧。”时来盛逝世后,其夫人考虑到东山值钱(西山整个山也不如东山的1个角值钱),首先把东山卖掉以缓眼前之急。随后,这个在时家村有名的大家庭(时来盛与3位夫人[原配扬庄徐克顺之女时徐氏、继配岳家村扬夏全之女时杨氏、三配埠口任昌斗之女时任氏]生育7子5女)逐步衰落。
时立扬的夫人时孙氏(1898年出生)系岐古庄孙召中之女,与时立扬结婚后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关心帮助兄弟和姑嫂(帮侄媳妇照看孩子),勤劳善良(1人同时用3个鏊子烙煎饼供四五十个在扬家打工者和杨家家人食用),获家庭成员和邻里好评。同时,由于受到先夫时立扬所推崇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时孙氏有着现代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看到在她家打工的王家庄青年人王怀忠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聪明英俊,无视这2个家庭在经济条件上的巨大差距,决定把唯一的宝贝女儿许配给王怀忠为妻。
时立扬病逝后时孙氏悲痛欲绝,痛哭7天7夜滴水不进。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把巨大的悲痛埋藏在心底,专心抚养唯一的女儿时洪兰。由于把满腔的母爱倾注在长女身上,使时洪兰成长为心地善良、意志坚强的女性。因为有无边的母爱做铺垫,时洪兰于母亲在1954年病逝后,当过继问题发生变故时,在堂哥时洪台夫妇的支持下毅然作出为母送终的这一震惊乡里的壮举。
其女时洪兰1945年嫁现卞桥镇王家庄王怀忠为妻,1生养育5子2女。由于时洪兰教子有方,其子女多学有专长,有的还成为知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