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保壳大法
多年前,星空君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上市公司为了保壳祭出的各种神操作。
砸锅卖铁卖点血,通过非经常性损益增加点利润,避免因为连续亏损而退市。
应该说,通过考核上市公司的业绩来作为退市标准,本意上是好的,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重要手段。
但让监管层万万没想到的是,通过财务操作来保壳,竟然被做成了生意。
尤其是A股有一段时间不进不出,导致上市的唯一渠道就是借壳上市。业绩再差的公司,靠卖壳也能发大财。
在经营困难的时候,破壳值万贯,能留住壳成了很多垃圾上市公司毕生的努力。
有一种资本运作公司,以买卖股份为生意。你业绩好的时候,花点小钱从我这里买点股份,等你业绩差需要保壳的时候,你把股份卖掉,换来超额收益。
最过分的时候,100万买的股份,能几个亿出手。
当然了,这是表面上的“公允价值”,至于桌子底下其他的交易,投资者是看不到的。
2020年,证监会颁布了号称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和原来的退市规定相比,增加了信披违规退市规定,并完善了财务退市指标。
大部分通过虚假交易来美化财务指标的保壳骚操作,在退市新规下,都现了原形。
退市新规和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比较趋同,主要是市场化的指标,比如1元退市、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等。
说时迟那时快,供销大集连续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
供销社概念虽然拉动了ST大集涨停,股价勉强达到了1块钱。
ST大集控股股东海航商控或其一致行动人海航投资突然宣布将增持公司股票,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增持价格不低于0.99元。
11月3日,ST大集的收盘价已达到1元,在增持利好消息下,公司股价只要维持住1元以上,就能逃离危险区。
为了扭转困境,公司发布公告称,目前意向战略投资者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已与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对公司的尽调工作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将尽快完成尽调工作,双方共同协商拟定下一步投资合作方案并推进协议签署,最终的投资决定还需根据对供销大集尽调结果并履行相关决策审批程序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虽然叫“供销大集”,但和供销社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而是属于海航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