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9.2 利息和企业利润(4)
借贷资本供求双方的竞争,尽管在利息率的确定上起着决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竞争本身并不能说明有关利息率的全部情况,譬如,它不能说明,当市场上借贷资本供求平衡的时候,平均利息率是由什么决定的。马克思指出,在平均利息率的决定上,习惯和法律的传统等等,也和竞争一样起着作用。
在利息率的决定上,所以存在这样的特点,是由利息本身的性质引起的。我们知道,在借贷资本的场合,同一资本是取得了双重的存在:在借贷资本家手里是作为财产资本,而在职能资本家手里则是作为职能资本。这种情况,虽然使两个当事人[1]都有了分割利润的权力,但是并不能使同一资本发生两次职能,生产两次利润。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作为职能资本的资本在发挥作用,而作为财产资本的资本,在这里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利息和企业利润的分割,并不是因为财产资本和职能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或实现过程中,起了不同性质的作用,而完全是由于这个过程以外的原因,即由于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的使用权的分离,才使得同一利润要以不同的名义在两类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借贷资本本身不能提供一个内在的标准[2],来决定自己占有利润的比例,并作为市场利息率依以摆动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借贷资本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利息率就只能由习惯和法律的传统等等来决定了。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平均利息率也像平均利润率一样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据统计,美国短期贷款的利息率在1866—1880年为3.6-17%,1880—1900年为2.63-9.75%,1901—1920年为2.98-8%,1921—1935年为0.75-7.81%,1945—1956年为0.75-3.63%。造成这种下降趋势的原因,首先是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前面说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因而,以平均利润率的变动为转移的利息率也就有下降的趋势。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原因引起利息率的下降。第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食利阶层的人数日益增加,他们或者因为资本过小而不能独立经营,或者因为利息收入已够维持奢侈生活而不愿组织生产,于是把自己的货币资本变成了借贷资本。第二,信用制度的发展,也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游资容易集中起来,形成大量的借贷资本。这两点都可能使得借贷资本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需求的增长速度,从而引起利息率的下降。
利息率的下降趋势,反映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日益增大的资本部分不能用于生产,造成了借贷资本的经常过剩。这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及其矛盾的深刻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利息和企业利润不外是剩余价值或平均利润的特殊部分,二者都是来源于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利息和企业利润的分割,只是资本家分裂为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结果;二者数量比例的变化,也只是这两类资本家在竞争中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利息和企业利润的分割及其相互对立,并不能改变它们共同的实质和来源。
注:
[1] 借者和贷者。
[2] 像商品有内在的价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