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ふみふみこ与浅野一二O对谈
真的很喜欢ふみふみこ老师和浅野老师的作品,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擅长描绘孤独感——在孤独中毁灭或共生。私心推荐!
还有一篇关于ふみふみこ和押见修造的访谈,里面谈论“毒亲”的话题很有意思。有时间放上来。
以下原文来自新潮社,侵删。
日语渣翻,请见谅~欢迎指正!


一方面被社会终结的预感所困,另一方面不可思议的空闹气氛也同时存在的1990年代,那个时候的闭塞感至今也存在的浅野,和在《爱与诅咒》(第一卷发售)中描写了当时暴力性的生存艰难的ふみふみこ,一起回顾了同龄人的青春期。


有“和家人想要和睦相处”的心情。(ふみふみこ)
——《爱与诅咒》以“半自传”的形式描写了性虐待、宗教等有关家庭的冲击性主题。
ふみ:我就想“成为漫画家后一定要画”这个主题。只是自己没有画那个的力量,等画完《我们是变态》,也许终于能画出来了。

浅野:ふみ的每部作品画风也会稍微变化,给人的印象是摆动幅度相当大,但这次又完全不同。说到“半自传”,难免会有“对作品的评价=对自己的评价”的部分,做好了那样的觉悟啊。
ふみ:我自己也自立了,从过去的自己中解放出来了。来东京的时间比较晚,大概二十七八岁。从那时起,我就能以漫画家的身份养活自己,一个人照顾自己……。
浅野:那是这几年的事吗?
ふみ:是的呢,好不容易到了最近。这是我打算在今后的《爱与诅咒》中描写的,和想逃离家人的心情一样强烈,也有“家人必须和睦相处”的心情。“一定要做个好女儿”这种意识,我觉得很受束缚。只是一个人的时候,发现“一切都可以由自己决定”的时候就会增加。
可是,明明是有这么多问题的家庭,一旦有了距离,对方就会感到寂寞,感觉很奇怪。我并没有打算从现在开始故意破坏关系,只是终于能说出“寂寞是你的责任”了。
浅野:反过来,对一切都由自己决定没有感到不安吗?
ふみ:有哦!继续自立这件事让我非常不安,所以焦虑地想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结果都失败了。但是,感觉“比那个时候好”。
浅野:我老家真的是没什么特点的一家人,说不上喜欢不喜欢……不过,我到初中为止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就像班长一样。这样的演技,完美地演绎了“好孩子”那样的东西。父亲有时忙得不在家,有一种很厉害的“家庭游戏”感。好像每个人都在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所以,上了大学来到东京之后,我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脱离了老家。
不过,我的任务更多的是教班上不来上学的孩子学习,虽然有点像高高在上的人,让人讨厌,但有了别人的帮助,我的自尊心才得以满足。
ふみ:就像《晚安布布》里面那个戴眼镜的孩子。
浅野:《晚安布布》中,有因为爱子的不幸而感到兴奋的布布的这一面……啊,正因为这样,家人才会说“你连挫折都不知道”。
ふみ:实际上已经很成功了。这也是没办的事。
浅野:目标稍微高一点嘛(笑)。总之,我和我周围的青年杂志的人都是细节主义、真实感至上主义那样的漫画制作方法。登场人物的性格虽然有模模糊糊的模型,但细节部分全部是依靠创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巩固。
所以,这次读《爱与诅咒》时,最害怕的是母亲看着遭受性虐待的父亲时笑的场面。在家庭场景中,父亲的性虐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想象的。但是,不光是父亲有问题,家人也有问题,这是我无法想象的部分。因为加入了只有ふみ才知道的细节,所以这个故事很有说服力。
ふみ:谢谢你。实际上,在现在在yom yom连载的第二卷中,出现了与成为高中生的爱子交往的渣男。正是浅野先生所说的“被人依赖,自尊心得到满足”的家伙。
不是有喜欢患有心理疾病的女人的男人吗?生病的女人会全力面对自己,所以很开心。当然和浅野先生不是一回事哦(笑)。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不管是丈夫还是妻子,谁都有这样的心理吧。

无法忘记在东京郊外“独自一人”的感觉(浅野)

——ふみ和酒鬼蔷薇圣斗,也就是“少年A”一样是在1982年出生,浅野是1980年出生。对于同时代的两位来说,作为一卷的舞台的90年代是怎样的时代呢?
ふみ:九十年代后半期,不仅是酒鬼蔷薇,阪神淡路大地震、地铁沙林等悲惨的事件也发生了很多,再加上是世纪末,整个世界都被终结的预感所困。现在回想起来,这完全不符合逻辑,因为接连发生了很多大事件。
试着画了这个作品,我再次感受到青春期的自己在家庭里所感受到的窒息感,和那个时代特有的闭塞感是同步的。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一定会很惨淡。
浅野:酒鬼蔷薇事件发生的1997年,我是高中生,ふみ是中学生。当时正掀起一股辣妹热潮呢。所以在闭塞感的基础上,还有一种喧闹的气氛。
因为热潮的中心是高中生,所以说不上是反作用,也就是说,不能乘上这股热潮的年轻人没有立足之地。不过,当时的高中辣妹也不过是把自己硬套在“女高中生”这个狭隘的价值里罢了。
ふみ:如果没有做电脑通讯的人,上网也找不到同伴。
浅野:没有像现在这样的SNS,地方上真的没有文化。虽然什么都没有,但在死胡同中有一种被疏远的感觉。正因为这一点一直留在骨子里,所以2000年二十多岁的我即使在画漫画的时候,也一直保持着同样的想法。“什么都没有啊。”
结果编辑对我说:“只会烦恼的角色不行,即使是说谎也没关系,要踏出第一步。”系列作品《多美好的人生》是最初的单行本,结局全部是编辑的主意。或许符合了大人们的需求,但说实话,我觉得对当时的自己来说,“踏出第一步”的感觉是不现实的。
ふみ:那种闭塞感在21世纪10年代的今天还残留着吗?
浅野:根本的部分没有变。跟我说话的人,很多都是同龄人,我一直在想,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大家还是太暗了。
ふみ:非常能懂!
浅野:如果能感觉到那个的话,非常值得信赖(笑)。
ふみ:从三十岁以下的年龄层开始,大家都突然变得开朗起来。据年纪比我小的漫画家说,“因为从一开始就绝望了”。没有将来的梦想,工资低也是理所当然的,根本没想过今后情况会变好。我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自己的漫画也会卖得好,虽然想挑战,但如果不行的话,就去超市工作吧。对现实看得很清楚呢。
浅野:原来如此。
ふみ:像我这样的人,认为漫画是超级畅销的东西,本来应该有梦想和未来的,为什么会消失呢,就是因为这样的状况,现状才会变得阴暗。这些孩子对“如何全力消费眼前的萌物”毫无疑问。
浅野:毫无疑问地推进是吧。
ふみ:正因为决定性的不同才憧憬。也许应该说是“根暗”。
浅野:二〇〇〇年代御宅文化渗透到社会上,现在不已经是“大家都是什么东西的粉丝”的状态了吗?总觉得很开心,我倒是觉得是好事。
ふみ:在漫画业界也开始追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很受欢迎。如果是新人的话,企划本身就无法通过。
野别:也可以搭别的顺风车嘛,大家都说很有趣嘛,这样也就过去十年了。
ふみ:“谁都可以接触到别人喜欢的东西”,网络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
浅野:网络如果在十几岁的时候有的话会怎么样呢……我去东京上大学的时候,正是连手机都勉强开始有了的时期。搬来后,在东京的尽头所感受到的那种“孤身一人”的感觉,真的无法忘记。那种完美的孤独之类的东西现在消失了。
ふみ:已经是宝贵的经验了。
浅野:所以我想,“坚持自己”“做自己”之类的东西,大概在我们这一代就已经结束了吧。
但是,没有网络的时代和现在比较的话,绝对是现在的好。《我们是变态》中的登场人物,虽然也有不被周围人理解的苦衷,但因为有网络,才那样相遇的。
ふみ:是啊。虽然也有网络特有的痛苦部分,但确实和他人有联系。


她杀死了酒鬼蔷薇,活了下来。
——主人公爱子期待总把“肃清肃清”挂在嘴边的同级生“松本”能够净化世界。酒鬼蔷薇的事件发生后,这种期待变得更加现实,但最终爱子被松本同学抛弃了。二位对于酒鬼蔷薇事件,现在是怎样看待的呢?
ふみ:那种“想破坏点什么”的意识,我想世上有很多人都有。如果是现在的话,也许会在网上遇到,但当时连这个都做不到,一直一个人待在那里,一想到那种憎恶的调和方式就觉得很可怕。
爱子被松本同学抛弃的情节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松本同学也好,爱子也好,和酒鬼蔷薇在某些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不同。我从很久以前就意识到自己是“酒鬼蔷薇一代”,但经常无法体会同龄人所说的“因为酒鬼蔷薇事件,自己的心情无处可去,很空虚”的感觉。那就是在心中一直和酒鬼蔷薇竞争吧?
我想把松本同学描绘成附体一掉下来就会突然忘记很多事情的女人,至于爱子,她想“杀死”自己心中的酒鬼蔷薇式的东西。想要成为特别的存在的心情,或是无法被人拯救的痛苦,都需要花费时间来调和……。

浅野:酒鬼蔷薇寄给报社的那篇文章《持续透明的我》,我当时大概没读。只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现在读起来,我觉得这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很厉害。
我想我和ふみ过着完全不同感觉的十几岁,发觉个人在各自的经验中所抱有的感觉,其实都集中在那篇文章里,有点可怕。十四岁就能把时代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异质的。
ふみ:好像很危险。“我能理解这个人的心情,正因为如此才恶心”,我一直在这种地方摇摆不定。在画《爱与诅咒》的时候,我也在想:“我和酒鬼蔷薇的区别是什么呢?”
浅野:酒鬼蔷薇也是中二病,表现出来的是杀人了。
ふみ:表达方法错了。此外还有西日本鉄道の高速バス「わかくす号」事件中的“ネオ麦茶”,秋叶原无差别杀伤事件中的死刑犯加藤智大等等。
浅野:ふみ和他们,年龄都一样。
ふみ:所谓“愤怒的十七岁”。其中,只有秋叶原的加藤让我感觉有点不一样。
浅野:这是为什么?
ふみ:和酒鬼蔷薇那样在少年时代,也就是中二病就闯祸的孩子不同,加藤在长大成人后,因为社会上的挫折,失去了可以去的地方,才犯下罪行。倒也不是同情。
浅野:比起在视野狭窄的青春期出现中二病态,能稍微看清社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时的绝望更深。
ふみ:我觉得很深。到了那个时候,就会爆发出“不管怎样都可以”的心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一直在画中二病,《我们是变态》其实也是讲中二病的。非常喜欢二次元世界和空想,想成为那样的东西而憧憬,但是因为“现实并没有那么有趣”而绝望,直到中二病停止为止的故事。
从那以后,必须想办法用自己的脚站着走下去。因为很难做到,所以在作品里画了很多次。
浅野:青春期结束后,还是会有一次自我否定,所以有时会做出和之前的自己不同的事情。对漫画的喜好也会变。
ふみ:即使是如此,只要活着,在未来说不定哪天还能再次爱上那部作品。这种体验不是很重要吗?
2018/05/02于新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