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动物实验代做】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动物实验代做】
【造模机制】以不同品系小鼠活性淋巴细胞相互输注后,产生免疫介导作用,可直接抑制骨髓造血,还可以释放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IFN-γ)等造血负调控因子而间接抑制骨髓造血。
【造模方法】选用 DBA/2 小鼠(H-2*,MLS),6~14 周龄,作为细胞供体;BALB/e小鼠(H-2*,MLS'),雌性 8~10 周龄,体重 18~20g,随机分组。胸腺淋巴结细胞悬液制备:选DBA/2 小鼠断颈处死,常规消毒后无菌取出胸腺及颈部、颌下、腋窝、腹股沟、肠系膜等处淋巴结,加少量生理盐水,轻轻磨碎后用尼龙滤血网过滤,使成单细胞悬液。台盼蓝鉴定细胞活性,活性细胞应达 95%以上,细胞计数后配成所需浓度备用。模型建立:BALB/c 小鼠经”Co-Y射线 5Gy 全身照射后,当天由尾静脉输人取自 DBA/2 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输细胞量为每只 1×10°/0.2ml,对照组仅照射或输细胞或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至 60 天时终止。处死动物,取小鼠双侧股骨,用剪刀剪开股骨两头,露出骨髓腔,然后用消毒过的注射器、4 号针头,吸取 2ml RPMI 1640 培养液,反复冲洗骨髓腔,搜取全部骨髓细胞,使充分混匀,镜下计数骨髓有核细胞,和测定外周血象及T细胞亚群测定、干扰素*VIFPN-)测定。组织学检查及骨髓超微结构观察。
【模型特点】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实验小鼠自第8 天起陆续出现皮毛散乱、体重下降、脸色苍白、精神委靡,至第 20 天后逐渐出现濒死状态,解剖发现各脏器苍白,胸腺、脾脏,淋巴结萎缩,部分小鼠小肠有出血点。外周血及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减少。T细胞亚群再障组 Th明显降低,TS 则显著增高。TPN-y显著增高。实验小鼠骨髓增生极度低下,有核细胞明显减少,大量脂肪细胞代替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脾脏萎缩,小体数目少且形态小。超微结构可见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明显减少,各类细胞内核糖体减少,线粒体肿胀变性,呈空泡样变或髓样变,嵴不清晰或消失,内质网及核膜有不同程度扩张,血窦舒张,渗出、出血及结构破坏。
【应用范围】适合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观察药物作用。
【注意事项】照射和淋巴细胞输人是造模成功的两个必需条件,且要求两者达一定剂量。输淋巴细胞剂量低于 10°不能诱导出再生障碍性贫血;照射剂量达 5Gy才有诱导作用。胸腺和淋巴细胞混合输人效果好,单输 1X10*个脾细胞不能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单输以上数量的胸腺细胞和淋巴细胞也可诱导一定数量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以胸腺和淋巴结细胞 1:2混合时,诱导率最高。注意输细胞与照射时间的关系,照射之前及照射第 2日以后输淋巴细胞均无诱导作用,只有在照射当日输细胞才有诱导作用。
【模型评估】该模型具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成功率高,结果稳定,发病时间较集中,推迟死亡时间等优点,为开展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观察药物作用、筛选有效药物,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实验方法。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承接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