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杂谈:孙猴巧行医
作者为虎扑 DionGlover
本篇杂谈作于2013年11月23日——11月28日
注:这篇原版图片缺失,我在其他地方找到一部分,自己又添加一部分,希望有完整版的大佬能分享一下,感激不尽

朱紫国,若以谐音论之,可作“朱子国”…顾名思义,此“朱子”乃指朱家子孙,便是大明皇室,因此许多考究派西学家喜欢将朱紫国的故事跟明朝发生的某个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
明正统十四年春,因司礼监太监王振克扣皇帝给予蒙古供使的赏赐,瓦剌太师也先毅然起兵,进犯中原…唐历贞观二十二年盛夏,獬豸洞的赛太岁在讨要宫女两人未果的情况下,终于决定要对朱紫国用兵,于是派心腹小校“有来有去”下山送战书…
明正统十四年盛夏,二十余万明军屯于居庸长城之支城“土木堡”处,为也先之四路大军所包围,并被切断了水源…唐历贞观二十二年盛夏,郁结在朱紫国国王腹中已有二年的那块米糕终于被八戒沙僧所制的乌金丹逼出,所用药引乃是无根之水;八戒又名木母,属木;而沙僧雅号黄婆,作土…因此便有“土木合金救君主”之佳话…
明景泰一年,御史杨善往迎也先,朝廷与瓦剌议和,善变卖家财,将土木之变被掳之皇帝私自赎回故国…唐历贞观二十二年夏末,圣僧之大徒弟孙悟空展大法力,施大智慧,巧变狐女春娇,盗得紫金铃,降伏赛太岁,消朱紫国一邦灾难,又扎草龙载前年被掳之金圣娘娘归国…
写到此处,看官亦可琢磨一二…
然朱紫非止一个谐音,又可读作“竹子”,此物幼时外皮青涩,内里淤滞,待得其熟,则外实内空,淤积自泻,那国君可不就是棵从青到熟的竹子么??
本段故事中还出现了一位打酱油的神仙,大名张伯端,在书中又叫紫阳真人,乃是北宋中期的一位贤人,我朝内丹派南五祖之首,作者生活的明嘉靖年间,还出现过重修紫阳庙的奇闻;他所写的《悟真篇》至今仍为许多内丹学家所采用,把其当作炼气还神的重要法门…

但是与《西游记》小说中的八十一难最相近的却不是这篇《悟真》;而是由张紫阳徒弟石泰所编的《还源》…这位石神仙按年齿算,比紫阳真人还要大,但学道却晚的多;相传张伯端在成都游玩时,偶遇刘海蟾,得“金液还丹诀”,真人来到阎浮世界,与名医石泰相投,于是又将此诀传与他,遂有师徒之名…
话说石泰修道之后,身轻体健,作九九八十一句还源篇传世,享寿137岁…巧就巧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竟与此篇中之语句多数相仿,影射意味之强烈,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本来就是作者创作小说时的范本…
笔者姑且借朱紫国来解说一下两者的联系:
本段故事在小说中被护法珈蓝分为两难,分别是第五十七“朱紫国行医”以及第五十八“降妖取金圣”

而《还源篇》中的第五十七句是“丹头初结处,药物己凝时,龙虎交相战,东君总不知。”我们从字面意思就可以体会,前半句“丹头初结,药物凝石”,到了小说中就变成了国王失去金圣宫后心中淤积的那块糕饼,而后半句中“东君总不知”,乃是说东来的和尚虽然医好了病,却不知因,龙虎相战便是指如今赛太岁要对朱紫国宣战:龙是指国君,而老虎在民间也被称作“太岁”…
接下来,《还源篇》的第五十八句则又有一番妙处,“旁门并小法,异本及闲言,金液还舟诀,浑无第二门。”其中,前半句到了书里就变成了悟空智取,并未在盗宝之前与妖怪硬碰硬,的“旁门”举动;而“闲言”则幻化为金圣宫巧赚赛太岁时所敷衍的浓情蜜意…后半句,金液还舟,在原著中就具象成了金圣宫以草龙为舟,回归故国;而“浑无第二门”,则变成了菩萨的一番训斥:“你这贼猴!若不是你偷了这铃,莫说一个悟空,就是十个,也不敢近身!快拿出来!”观音的意思是说,要降伏赛太岁,唯有盗铃一途,别无他门…
当然,某些看官会说此种索引过于牵强,笔者亦有同感;但小说中出现的丹道与医学术语又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丝怀疑…明清古典名著中,世人对于《西游记》的研究终归是不冷不热的,二三百年来温温吞吞,由道教到内丹,由内丹到官场,由官场到厚黑,又由厚黑转入内丹,众说纷纭,难以尽表;笔者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为普及《西游记》原著做出自己的贡献…
窃闻:洗尽心头病,讨灭妖邪尘。金圣乘龙还,灾劫不复生。
且看《孙猴巧行医》
1. 在电视剧版本出现之前,诸多关于朱紫国的文艺美术作品都以“盗铃”为主题,依笔者观之,甚为不妥,有道是:外病好治,心病难医;无论是“盗铃”还是“救后”,其目的依旧是为了医病;因此,创新性的将本段故事的主题引向“行医”,乃是编剧一次更加贴近原著精神的尝试,值得赞赏…
2.本集拍摄于86年4月,为后十五集中较早制作的一集,囊括小说中自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至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共四回书的内容…成片片长为60分钟…
3.很多看官喜欢将《西游记》定义为公路小说,倒也说得通,因为每回故事的开篇都是师徒在路上的对话:
三藏勒马叫:“徒弟们,你看那是甚么去处?”行者道:“师父原来不识字,亏你怎么领唐王旨意离朝也!”三藏道:“我自幼为僧,千经万典皆通,怎么说我不识字?”行者道:“既识字,怎么那城头上杏黄旗,明书三个大字,就不认得,却问是甚去处何也?”三藏喝道:“这泼猴胡说!那旗被风吹得乱摆,纵有字也看不明白!”行者道:“老孙偏怎看见?”八戒沙僧道:“师父,莫听师兄捣鬼。这般遥望,城池尚不明白,如何就见是甚字号?”行者道:“却不是朱紫国三字?”三藏道:“朱紫国必是西邦王位,却要倒换关文。”
但是央视版却将《西游记》彻底变成了回合体,好几集的开头都是由这一段落的专属主人公揭开的,并不拘泥于四众;如第七集《计收猪八戒》中高小姐的哀泣,第十三集《除妖乌鸡国》中王后的叹息,以及这一集朱紫国王的忧郁…这样改的好处不言而喻,会先声夺人,每一集开头都能抓人眼球,但是坏处亦有,观众看完后,完全不了解各个故事之间的顺序跟联系,使得人们总是认为《西游记》中的故事顺序是可以颠倒的…
朱紫国王龚鸣当时供职于上海话剧院,他82年从上海戏剧学院一毕业就听说杨导要拍西游,给剧组寄去了照片,结果终于在4年之后盼来了喜讯,虽不是自己一开始就瞄准的唐僧,却也不差,混了个消化不良的国君当…后来他这万岁作腻了,便化名王小二,在玉华州开了家快捷酒店…


4.至于说这个国家衣冠到底齐整到什么程度,我们参看一下剧中的展示:那孙猴子跟猪八戒后来上朝穿着的太医服竟然是通用服装,因为前面的这几位全部身着此装…这套行头放到如今大约就是白大褂般的存在…

5.朱紫国乃是西方繁华之地,人物衣冠齐整,说明此国君也算是个有道贤君;且此国距离小西天七绝山并不远,四众离开驼罗庄时已是春末,到此则正值盛夏,算来也就是千余里的脚程…
6.朱紫国不但富庶,民众也相当胆大,见了金公木母黄婆这三个怪物,并不躲避;而是扔瓦片丢砖块做耍子;可见国富则民明…
那些人有知事的,看看儿就回去了。有那游手好闲的,并那顽童们,烘烘笑笑,都上前抛瓦丢砖,与八戒作戏。可惜央版与张版均未如此展现,民众的反应依旧是惊恐害怕…


7.“会同馆”乃是驿站,并非衙门,两个管事一听是大唐来的,对四众还算恭敬,只是款待其在客房住下…猴子身体虽小,架子却最大,上来就要住正厅,依此论之,乃是他自己的毛病,因为文中既没有说客房不干净,也没说馆驿不准备菜蔬;但是张版的某些改编可就变了味,他偏要让两个管事作小人,轻视四众,而且从下到上把国君也改成了伪君子,拿原著的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很多名著翻拍剧就是由此垮掉的…

8.一个西邦国家的管事,手里拿着个中华形制的兽型红陶壶,当真妙极…道具师甄志才制作的这个低仿大汶口陶壶放到文化市场卖基本是二十块钱一支拿回家当夜壶的水平…

9.马德华在回忆起本剧的拍摄点滴时,总是忘不了八戒搬凳子戏弄悟空的桥段,可见他对这个自己设计的小情节相当满意;笔者也很喜欢这个动作,因为西行途中的猪猴关系已被杨导改的太过和谐,如果再没有这点调味剂,还真是寡淡如水…

10.朱紫国位于浙江绍兴,其街道便是绍兴有名的青石板路——长庆街;而国君的住处也名满天下,乃是王右军的高卧之地——兰亭…

11.小说中,唐僧面君时曾独背十七史详表取经之缘由:
贫僧那里三皇治世,五帝分伦。
尧舜正位,禹汤安民。成周子众,各立乾坤。
倚强欺弱,分国称君。邦君十八,分野边尘。
后成十二,宇宙安淳。因无车马,却又相吞。
七雄争胜,六国归秦。天生鲁沛,各怀不仁。
江山属汉,约法钦遵。汉归司马,晋又纷纭。
南北十二,宋齐梁陈。列祖相继,大隋绍真。
赏花无道,涂炭多民。我王李氏,国号唐君。
高祖晏驾,当今世民。河清海晏,大德宽仁。
兹因长安城北,有个怪水龙神,刻减甘雨,应该损身。
夜间托梦,告王救迍。王言准赦,早召贤臣。
款留殿内,慢把棋轮。时当日午,那贤臣梦斩龙身…
而电视剧因为彻底删去了太宗游地府等桥段,所以老和尚只能以超渡亡魂升天搪塞过去…这样一来,朱紫国君的那句“君正臣贤”也就用在了三藏身上,而非小说中斩龙救主的魏征…
12.那边厢唐长老上朝,这边厢孙行者捣鬼;悟空拿吃食诱八戒一段,电视剧之改编远胜小说,原著中金公说服木母乃是平铺直叙,并不牵扯沙僧这个捧哏;但杨导却让老猪歇脚,悟空悟净隔墙言语,颇为有趣,此处改编明显是借鉴自前面车迟国大闹三清观的段落…
行者先叫悟净,沙和尚醒来道:“哥哥,你还不曾睡哩?”行者道:“你且起来,我和你受用些来。”沙僧道:“半夜三更,口枯眼涩,有甚受用?”行者道:“这城里果有一座三清观。观里道士们修蘸,三清殿上有许多供养:馒头足有斗大,烧果有五六十斤一个,衬饭无数,果品新鲜。和你受用去来!”那猪八戒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
13.原著里和尚的吃食大约都是些馍馍蒸饼,上等的素斋便是蒸酥糖糕;他们何曾想过破戒吃烤肉呢??因此杨导加的这个荤菜诱惑其实不好,按照书中老猪的秉性,是肯定不会上钩的…

14.小说里,行者的风是没有导航定位功能的,他必须站在巽地,一口风吹散人群,然后亲手将榜文塞在八戒怀里;电视剧的改法虽然不合原著,但是行者用风将榜文引到八戒怀里的设定却紧凑了剧情,也节约了成本,不失为一处妙笔…

15.较之西梁国,祭赛国的臣民打扮,朱紫国又有不同,其穿着被王蕴琦设计成重环垂耳,特本与交领相应;这位老人家不单为剧组担任裁缝,还把女儿送上了天宫;90年代驰骋娱乐圈的三栖明星马羚正是她的千金…


16.群臣恭拜孙行者处,剧情基本完整复制原著,笔者没什么好说的,更衣这一出加戏,更是妙趣横生…本集真乃后十五集中的佳品…
17.神医上殿,木土皆不同行,怕事的八戒还说嘴哩:“事败了莫攀上我等。”因此,笔者认为八戒与悟空一同上殿的的改编似有不妥,因为行者瞧病这段剧情,编剧没给老猪设计什么台词,全是“嗨”“哈”等等的接话把儿,显得无足轻重…另外,孙长老一穿上这太医服,连紧箍都看不见了,按照电视剧自己的设定,那物件可是能被这绸布随意遮盖的东西??

18.行者在后面对阵赛太岁时,曾有言道:“吾受朱紫国拜请之礼,又蒙他称呼管待之恩,我老孙比那王位还高千倍,他敬之如父母,事之如神明。”杨导安排的跪拜简直是在打大圣的脸,本剧虽然在各个方面都在向着美化孙悟空的路子走,但唯独亏欠他一点尊严…

19.《孙猴巧行医》是迟重瑞入组后拍的第二集戏,此时他还有点婴儿肥,正在朝减重的目标奋进,到后来拍摄《三调芭蕉扇》的时候,我们就见到了成效…

20.“若象这等慢人,你国王之病,就是一千年也不得好。”电视剧中的行者只说了前半句,却漏了后半句,此皆是戴编删减剧情之故,未读原著之观众看到这个地方大约会以为这本是悟空的一句笑谈,并无深意,其实不然,且看孙神医的解释:“他如今是个病君,死了是个病鬼,再转世也还是个病人,却不是一千年也还不好?”若依金公所言,这世上就只剩下两种人了:一种是无疾而终的,一种便是像朱紫国国君那样的千年病鬼…
21.长老道:“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散道。”老和尚还是太实在了,如今这世道,看病抓药哪用得着本草难经啊,胶原蛋白又何须高知文凭??只要庸医敢信口雌黄即可…别看到此处唐僧已西行了十年,他对三个徒弟的手段却还是半知半解,从后面悟能悟净对巴豆大黄的解说看,不独悟空会本草,老沙老猪也是烂熟于胸哩…这老师傅当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眼歪看作大倭瓜…
沙僧乃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
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
22.《难经》乃是《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为扁鹊所著;金庸先生所著之《倚天屠龙记》中,蝶谷医仙胡青牛的老婆“王难姑”之名讳便是典出于此…
23.即便行者对药理学的解说头头是道,但万岁依旧不放心,遂请宫女试脉,此处加戏也堪称妙笔,因为这符合小说中“君王永远是水性”的设定…可惜戴英禄跟杨导都不懂脉学,因此行者对君王脉象之解说可谓是乱七八糟,小说明言,悟空是按“寸关尺”三脉为国王会诊,而非编剧胡诌的“金木阴”

24.作《西游记》者,虽不一定是道士,但必然是郎中,此三脉诊断之流畅,病因解析之鞭辟入里,亘古未有,不过当世读者读起这一段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像戴英禄这种粗读原著者,更是全部删掉了事,其实行者诊断之病情,用两个字便可反映——“积食”…可惜当时没有小儿健胃消食片,不然我等亦可做回神医,与那君王江山平分,美人共享…
25.病势已明,则要按方抓药了,杨导戴编为了凸显行者的无所不能,直接将巴豆大黄两处关键说辞删掉了,殊不知越如此,越不通,因为国王之病虽有隐情,但实为惊恐过度积食所致,而正如八戒沙僧所言,大黄巴豆乃是泻药的主要成分,应先将病患的积食排除,令其上吐下泻,然后方可用药,直接用锅灰与马尿混合,最多只能取得上吐的效果…
26.锅灰为何被叫做百草霜呢,其实不难理解,古人做饭,皆是点柴烧火,而柴取自大自然,各种木材草料皆可为柴,因此越老旧的锅,其出产的锅灰就越得百草的灵韵…

27.这西海龙子尿的好处本剧亦未提及,笔者深感遗憾,这样拍会给观众一种错觉:孙悟空根本就是戏弄国王,国王本身也无病无灾…其实小白龙的马尿,按他自己的说法,万物喝下去都大有裨益,何况是那肉身凡胎的君王…因此悟空用药,遵循的乃是先泻后补,医家良方,并非顺口胡诌…
“师兄,你岂不知?我本是西海飞龙,因为犯了天条,观音菩萨救了我,将我锯了角,退了鳞,变作马,驮师父往西天取经,将功折罪。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
28.“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猢狲之言语越发的不正经了,这六样东西凡人可能取到??若得他取,则只需在天庭的垃圾堆里翻上一翻…因此本段说辞删掉亦无妨,直接取无根之水给王上用下才是正经…
29.沉疴需用猛药,猛药必有疗效;服用了锅底灰马尿巴豆大黄所制的乌金丹,其表情竟能如此淡定,国王真乃神人也…出恭如厕并不符合杨导唯美的创作观念,所以她直接将药效体现后的诸般举动全部删掉,这样一来,就更显得孙猴行医是过家家了…总体来说,本集的前半部分虽有几处不错的改编,但也继承了剧组主创的一贯恶习:改编原著大手大脚,尊重小说缩手缩脚…
30.本剧中之君王,都是严守一夫一妻制的好皇帝,因此,玉圣宫跟银圣宫就自动隐身了…后来出现的张版,倒是好心给国王加了个银圣宫娘娘,但是却演变为一场后宫争宠的闹剧…
31.朱紫国君是个熟女控,正宫娘娘詹萍萍48年生人,拍摄本集时已是38岁,而龚鸣则还是28岁的小青年,十岁的年龄差距在崔洁的化妆效果下,并没有体现出分毫;入组之前,上海京剧院出身的詹萍萍刚刚在上影厂新片《快乐的单身汉》中主演过阿娟,委实火了一阵…完成当年的戏份后,她跟龚鸣又参加了87年春节的齐天乐晚会,并在开场节目《西游贺新春大连唱》中献声;92年,她放下演艺圈中的一切荣誉,孤身出国,从此再无音讯…据周游列国传播猴文化的大师兄透露,如今其在米帝从事发型师的工作…



32.当初国君将金圣宫推给赛太岁,虽说是为了自己保命,但按照他的辩解,可能也有救一国性命的打算,因为妖怪说,“若不交出美人,就要先吃国君,再吃群臣,然后一国民众吃个罄尽。”杨导将此处回忆直接去掉了台词,只通过音乐和画面带过,客观上起到了美化国君的作用,而且她所表现的场景,并非是国王将娘娘献出,而是妖怪自己摄去的…

33.至于国王建避妖楼以及獬豸洞先锋前来要人的段落,则都被戴编删了个尽,这部分的剧情后来的张版也未采纳,若以故事结构论之,确实略显拖沓,而且要宫娥解渴这种封x建x糟x粕若是搬上银幕,实在是有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此,我等看官亦能体会作者所描述之残酷的社会现状,前面宝象国公主失踪,国王将宫女侍卫不知打死了多少,全书无人表示怜惜,这一次妖怪要替朱紫国国王王后消灾,又要拿宫女撒气,可是宫女却未作孽,不曾射杀幼雀,焉用消灾??可见《西游记》中之奴婢,与山间野兽,洞中小妖一样,是随意可杀的…
34.獬豸洞的这位先锋,作者只描写了他的样貌,手段,至于最终下场与真正的名号,则一字未提,其在书中之地位,还远逊于黄风洞的虎先锋以及隐雾山的铁背苍狼…后来的衍生作品中,他也只在央视的动画版中有过登场记录…

35.杨导虽于妖怪的塑造漫不经心,但对女儿的编排则力求完美,她挑选的女主角们,一个个都是冰清玉洁,娇柔妩媚;其对贞操尤其看重,因此这个地方她特意加上了紫阳真人赠衣的桥段,让妖怪“猫咬尿泡空欢喜”…

36.关于赛太岁的样貌特征,其实归总起来,拢共有三个要点:一是獠牙,二为髭须,三是红发;王希钟老师设计的造型额外给他添加了一支独角,却去掉了髭须,不过由于将獠牙放在上颚,使得此怪异常威猛;总的来说算是弥补了缺少髭须的缺陷;后来的张版比起央版来,按照特征一一分析的话,因为多髭须而更贴合原著,但却将獠牙放置在下颚,并且形状粗短,而显得此怪凶蛮不足…另外,两个版本对很多妖怪塑形的最大问题还在于手掌缺失,央版张版在拍摄后期都遇到了资金瓶颈,为了节约成本,所以后来拍摄的剧集中都存在着大批量袒露人手的妖怪;说严重些,这已经算是比较劣质的穿帮了,因为两版在开拍之初可都是尝试过让演员全副武装演妖怪的,如今手套省了,效果也就跟着没了…
幌幌霞光生顶上,威威杀气迸胸前。口外獠牙排利刃,鬓边焦发放红烟。嘴上髭须如插箭,遍体昂毛似迭毡。眼突铜铃欺太岁,手持铁杵若摩天。


37.“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国强夺了金圣皇后,一向无缘,未得沾身,只苦了要来的宫女顶缸。两个来弄杀了,四个来也弄杀了。前年要了,去年又要;今年又要;今年还要,却撞个对头来了。那个要宫女的先锋被个什么孙行者打败了,不发宫女。我大王因此发怒,要与他国争持,教我去下什么战书。这一去,那国王不战则可,战必不利。我大王使烟火飞沙,那国王君臣百姓等,莫想一个得活。那时我等占了他的城池,大王称帝,我等称臣,虽然也有个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难容也。”
有来有去虽是赛太岁的心腹小校,但也知天理人情,当真是好人一个,论此则猴头手也忒快,一个妖精界的道德楷模转瞬间便命丧棒下,实在不该…下战书一段,因杨导戴编将前面先锋挑战,强要宫女未遂等原著段落一一删除,所以这个地方“有来有去”出场的真实目的便改成了“巡山”…

38.小说中,悟空所变的道童,乃是身着百衲衣,头挽双抓髻…但是这回剧组给六爷配的衣服却明显让人不明就里,这就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直裰子,还是从观音院化来的…本剧后半部分出现的各类道服,其形制都显得相当随意,这说明剧组并未在古常道观吸取到有用的道教知识…当初的严谨也只是因为可以照葫芦画瓢而已…
39.本回书中其实有很多累赘的描写,譬如行者刚刚打死有来有去就要回去请功这处细节,仅仅是为了向君王要那一串信物,其实猴子动身之前,按常理就应该能想到的,你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嘴脸与那獬豸洞的妖怪无二,娘娘又怎能信你???
40.本剧的獬豸洞,云栈洞,琵琶洞皆取自杭州灵隐寺的通天洞,这条怪石嶙峋的小路不单“有来有去”走过,猪刚鬣找媳妇时还常逛呢…

41.洞中的妖怪其实不多,也就几百口子,但西游世界中,敢明目张胆向堂堂一国下战书者,舍赛太岁其谁??从他后面的诸多言行看,脑子着实不大灵光…
42.孙悟空地里鬼的歪号可不是白叫的,其面对妖王的这番说辞,即便是真“有来有去”在此也未必说的顺溜…“甚么何也,何也!我说我不去,你却教我去。行到那厢,只见无数的人马列成阵势,见了我,就都叫拿妖精!拿妖精!把我揪揪扯扯,拽拽扛扛,拿进城去,见了那国王,国王便教斩了,幸亏那两班谋士道两家相争,不斩来使,把我饶了,收了战书,又押出城外,对军前打了三十顺腿,放我来回话。他那里不久就要来此与你交战哩。”杨导鉴于片长原因,将此处看似无关紧要的情节删去,让本集失了一点妙处…剧中的猴子是东转西闯,不经意间就来到了獬豸洞的后宫…

43.小说中,行者赚妖王与金圣宫饮酒之说词较前次更绝,想当初他若是滞留南赡部洲,凭借好口才去谋个一官半职,则我华夏之纵横家张仪犀首苏秦等辈,都要失业了…
“那娘娘问朱紫国王之事,是我说他不要你了,他国中另扶了皇后。娘娘听说,故此没了想头,方才命我来奉请。”
出于美化情种君王的目的,杨导将悟空的说辞改成了“朱紫国老王驾崩,新王登基”;此处改编较之原著就平淡了许多,看完之后不会让人有会心一笑的感觉…

44.赛太岁王仁是空政话剧团的老特型演员了,拍完《西游记》之后,他卸下妖怪的行头,马上主演了潇湘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毛x泽x东和他的儿子》…王老师入组的时候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武打方面体力有些跟不上,所以打斗中的妖王都是由马德华客串的…


45.接下来便是两赚紫金铃的故事了,此铃是中间小,两头大,中间那个铃铛只有茶钟子大小;而旁边两个铃铛却有拳头粗细…赚取的过程杨导其实改编的不多,但是出于节约成本少请演员的考虑,她将第二次赚取的主要人物转换了一下,依旧让有来有去去偷,但是小说里行者因第一次变做“有来有去”得手,第二次他为了消除妖王的怀疑,便又换了个人变,把自己装点成了娘娘的贴身女妖——玉面狐狸春娇;杨导的这处改编看似无可奈何,其实却正好可衬托出了赛太岁的蠢笨,同一个小妖,两次盗铃竟然能够浑然不觉,观音菩萨的宠物着实憨厚的紧…
46.为了让赛太岁解铃,行者可谓费尽心机,他把虱子臭虫一股脑的往妖怪身上招呼,看到此处,看官可要注意妖王的说辞了:“我从来不生此物,可可的今宵出丑。”金毛吼乃是观音坐骑,金毛莲足,生来洁净,而菩萨又是最爱干净的,其跨下之物又怎会生虱子呢???

47.纵览全书,堂堂正正主动向人类下战书的妖怪仅赛太岁一个;而吃悟空“外公外甥”脏梗的妖王也仅他一例;书中行者不止一次在妖怪面前自称外公,但真正被叫上这还是头一遭;赛太岁当真是直肠子,听闻朱紫国来了个叫外公的,竟然还煞有介事的问金圣娘娘国中可有人姓“外”,当真让人笑破肚皮…这娘娘也够呆萌,还煞有介事的搬出《千字文》拆解,历朝历代科学界的最大发现“笨蛋传染论”在此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那妖笑道:“娘娘,你朝中有多少将帅?”娘娘道:“在朝有四十八卫人马,良将千员,各边上元帅总兵,不计其数。”妖王道:“可有个姓外的么?”娘娘道:“我在宫,只知内里辅助君王,早晚教诲妃嫔,外事无边,我怎记得名姓!”妖王道:“这来者称为外公,我想着百家姓上,更无个姓外的。娘娘赋性聪明,出身高贵,居皇宫之中,必多览书籍。记得那本书上有此姓也?”娘娘道:“止千字文上有句外受傅训,想必就是此矣。”
48.赛太岁之本领其实一般,全靠金铃佑护,他的宣花斧钺也只能抵挡行者五十几个回合,此处看官另须着眼的是:作者对赛太岁兵器之描写前后并不一致;前番他明明是“手持铁杵若摩天。”如今却又搬宣花斧出来,难不成此怪会用两种兵器?当然,也有可能是老先生写此回书时,打了个盹,编着编着把自己原来的设定给忘了…

49.与平顶山大战银角时不同,那一次行者赚取的红葫芦乃是公的,这一次他盗取的紫金铃又变成雌的,其实无论公母,皆是真的…本回书中悟空所言“雌克雄”之设定正好暗讽赛太岁怕老婆之无能,三年不能上手,难怪雌能胜雄…戴英禄在此处剧情的处理上继续秉承自己乱改有理的习惯,偏偏将雌胜雄改成了公克母…

50.剧组的烟火师刘礼在八一厂已算是身经百战,所以放火放烟放沙之雕虫小技自然不在话下,烟火戏也是本剧在特技特效方面的唯一长处…

51.读到此处,有心的看官自可数数,书中一共出现了多少个在八卦炉中炼制的宝贝呢???据笔者粗略估算,乃有七件,分别是:如意金箍棒,上宝沁金耙,紫金红葫芦,两把七星剑,羊脂玉净瓶,紫金铃。为老君之物,但不须炼制的又有两件,乃是幌金绳和芭蕉扇;确为道祖炼制,但并不确定其炼制地点的宝物还有一件,是金刚琢…至于大鹏鸟之阴阳二气瓶,罗刹女手中之芭蕉扇,书中则并未提及其作者,因此笔者未敢瞎猜…总而言之一句话,老君的八卦炉实乃三界中的富士康,属于代工垄断企业…
52.“吼”于密宗传说中,为僵尸进化而成,有狮虎大小,十个人头,为如来的坐骑;但在我中土的神话体系中,“吼”便是獒犬的另一种称谓,而观音之坐骑金毛吼,遍体金毛,莲足着地,乃是只金色的獒犬,并非那恶心人的绿毛怪物;另外,中国人也习惯把吼看作是龙的一个儿子,历朝历代的皇宫正殿外,都有他的一席之地…本剧呈现的金毛吼与前面牛魔王乘坐的碧水金睛兽相仿,都是由两位班底演员模拟而成,倒也不失为一种节约高效的方法…至于资金短缺的张版,则更滑稽,直接让菩萨坐着莲花台就回去了,莫非赛太岁的本相是莲花???
“四足莲花生焰焰,满身金缕迸森森”

另一点需要看官注意的是,这金毛吼正如菩萨所言,乃是前年下界,莫非近几年中,悟空就一直没有光顾过落珈山??依笔者总结,却是如此,上一次行者与菩萨碰面还要追溯到五年前,当时观音亲手将打死六耳猕猴的他送还唐僧,之后两人便再也未曾相见…到小雷音时,悟空虽动过去南海搬救兵的心思,但终因一股莫名的自尊而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53.盗铃这个段落,若从结构和故事情节分析,与前面的平顶山行者腾挪赚宝贝十分相似,都是其他三众在一处逍遥,猴头自己跑断了腿,当他辛辛苦苦降伏妖怪得到宝贝时,又被及时赶来的神仙抓个正着…最关键的是,此两处磨难的始作俑者都是那海上的菩萨…

54.至于君王为何要承受拆凤之灾,本剧中的观音依旧只字未提;当然,小说的每一个段落都是有因有果的,神仙们不会闲着没事把自己的宠物放养到外面去,更何况是稳坐落珈山的宅女观音…原来这国王是个狩猎爱好者,无意中伤害了孔雀大明王菩萨的两个孩子,因此遭灾…
当时朱紫国先王在位之时,这个王还做东宫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间,极好射猎。他率领人马,纵放鹰犬,正来到落凤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二子,乃雌雄两个雀雏,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开处,射伤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带箭归西。佛母忏悔以后,吩咐教他拆凤三年,身耽啾疾。
戴编和杨导向来对因果报应极度反感,更何况这种瑕疵必报的个性也并不能起到美化菩萨的作用,因此朱紫国观音菩萨与乌鸡国文殊菩萨一样,都没来得及解释因果就匆忙退场了…
好在后世出现的张版,总算弥补了这些缺憾,让菩萨把话说完,从而将完整的原著故事呈现给了观众…

55.张紫阳随后而至,明显是受菩萨所托,他三年前去听的佛会也很有可能是那孔雀大明王的诉苦会…在我中华大地,自古佛道便是一家,他们沆瀣一气,做了不少不着调的恶事,朱紫国国君是合家团聚了,那被赛太岁克死的八个宫女又要找谁偿命呢???
“小仙三年前曾赴佛会,因打这里经过,见朱紫国王有拆凤之忧,我恐那妖将皇后玷辱,有坏人伦,后日难与国王复合。是我将一件旧棕衣变作一领新霞裳,光生五彩,进与妖王,教皇后穿了妆新。那皇后穿上身,即生一身毒刺,毒刺者,乃棕毛也。今知大圣成功,特来解魇。”
56.小说中的五彩霞裳乃是一件类似于披风坎肩的衣服,而王蕴琦则将其设计成了三件套,整套霞裳由带刺的手镯和带角的头巾以及一件露脐坎肩组成,也算有些新意…

57.从尊重原著精神的角度讲,杨导和戴英禄对本集的改编大体算是是成功的,前半部分小说的精髓基本上都被详略有致的剧本以及演员精妙的表演展现了出来,后半部分虽然依旧存在省略情节过多,因果关系未明等种种瑕疵,但拍的也算认真,主要情节并没有落下;笔者以为,本集若是放在后十五集中看,绝对是上上之作…
58.后来出现的张版,虽然故事的完整度较之央版好了许多,但是编剧借原著阐述自己观点的创作思想却又令看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譬如这金圣娘娘与朱紫国君的感情纠葛,张版就非要把国君往贪生怕死的小人上靠,最后悟空费尽心思,救回美女之后,故事结局更是令人莫名其妙,前脚金圣娘娘还说“若得长老救助归国,没齿不忘大恩。”后脚她归了国,终于露出本来面目:“到现在我才明白,国君并不爱我,还是妖怪爱我。”笔者每每看到此处,都有一股蛋蛋的忧伤,“拜托啊编剧,我要看的是《西游记》,不是《情深深雨蒙蒙》啊!!”

接下来的两周,笔者因私人事务,会暂时停止更新,初步定于十二月中旬再度开启创作…下篇杂谈请看《错坠盘丝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