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额外思考•5

2021-09-16 01:09 作者:星辰诞生之时  | 我要投稿

21、逆卡巴拉邪恶树【The tree of Qliphoth】

Qliphoth意为犹太神秘主义中的“不正当的精神能量”。这概念最早于AD1977年左右完善,而且这是一个与卡巴拉生命之树【正的生命树】相对的概念


1.王冠的反面—反叛、混乱

第一类灵为Ha-Qadesh,是神圣的Tetragram 的智慧。以西结的预言中神圣的动物由这字母为其象征。其帝国为统一与统合,对应智慧。负面是Thamiel 或Double-Headed,反叛与混乱之魔,两位恶灵永远在彼此的争斗中【相当于现代的Satan 和Moloch】



2.智慧的反面—伪装、愚钝

源质为Chokmah 【智慧】,其智慧之灵表示为Auphanim,其中一名为signifieth【轮子】,其名为天空所有的点缀的星辰都如轮子般运转着, 其帝国为和谐【和平】,对应理智。敌人为Chaigidel,他们附着物质躯壳里以外貌行欺骗。首脑是Beelzebub(巴利西卜),任何恶灵将其屈从,因其名为苍蝇神,得苍蝇长出没于腐烂的尸体之意



3.理解的反面—荒诞、虚假

其源质为Binah 【理解】,其灵为Binah 或Aralim,其帝国为思想的创造,它们所对应的是活动和思维的能量。负面敌人是Satariel 或concealers,荒诞之魔,掌管着惰性的智慧及神秘事物。他们的首脑为Satariel 是避光者,其被称为虚假与反叛的路西法



4.慈悲的反面—破坏、献祭

其源质为Chesed【慈悲】,其为Chaschmalim 或Lucid 【清醒的】其帝国为善行【或恩泽或善念】,对应想象力。它们的敌人是Gamchicoth 为破坏【不安】的亡魂,其首脑是恶魔Ashtaroth或Astarte 



5.力量的反面—激怒、欲望

其源质为Geburah 【力量】,其灵为Seraphim,燃烧的精神与热情,帝国为惩罚罪恶,对应于身体机能或技能的对比与挑选。敌人为Golab ,纵火者,愤怒和煽动混乱者,首脑为Asmodeus或是Samael 


6.美丽的反面—怠惰、争论

源质为Tiphereth 【美丽】,其灵名为Malachim【国王】其王国对应于大和谐。对应于判断力。他的敌人为Tagaririm 争论者,其首脑为Belphegor(贝尔芬格)



7.胜利的反面—残酷、死亡

源质为Netzach【胜利】。名为Elohim【众神】神的代表,其帝国为进展【发展,进步,提高】和生命。对应【感觉中枢知觉器官】和感觉【感性】。敌人为Harab-Serapel,死亡的掠夺,其主脑为Baal



8.荣耀的反面—欺骗、堕落

其源质为Hod 【永恒的秩序,荣耀】其灵名为Beni-Elohim ,众神之子们。其帝国为秩序【等级、阶层,】,其对应为内在意识或感官。其敌人为Samael 欺骗者,其主脑为Adramelech



9.原则的反面—YH、诱惑

源质为Yesod【基本原则】,名为Cherubim or Angels,权利为使大地丰饶。其帝国为繁殖力,它们所对应的是真实的想法。其敌人为Gamaliel ,其女王为Lilith【莉莉丝】



10.王国的反面—不洁、不稳定

其源质为Malkuth【王国】,灵名为Ischim 那些雄浑的强有力的,是圣徒的英灵,其首脑为Moses。其敌人为邪恶的不好的坏的事物,这些听从于Nahema不洁之魔


I Bacikal 无神论—Satan(撒旦)


II Iweleth(愚钝)—Beelzebub(别西卜)


III Sheriruth(拒绝)—Lucifuge (路西弗吉)


IV Adyeshach (无感动)—Astaroth(阿斯特罗斯)


V Akzeriyyuth (残酷)—Asmodeus(阿斯蒙蒂斯)


VI Kaitul (丑恶)—Belphegor(贝尔菲戈尔)


VII Shakah(Y欲)—Baal(巴力)


VIII Chemdah (贪欲)—Adrammelech(阿德拉美莱克)


IX Aiyatsbus (不安定)—Lilith(莉莉丝)


X Qimranut (物质主义)—Nehema(那海玛)



22、史前壁画与原始生物【最早被其他人提到】

1.雷因库帕尔雷龙

雷龙是一种巨型的长脖食草恐龙,全长约20米,高约4.5米,重约35吨,喜欢群居且自卫武器主要是厚壮有力的长尾。考古界认为雷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至2亿年的侏罗纪时期,于侏罗纪末期逐渐从地球上消失。加利纳认为这次意外发现至少能从两方面改变人类对雷龙演化史的认识。首先,雷龙在南美大陆确实存在过。其次,它们的存在时间大约可持续到侏罗纪以后的白垩纪,这比此前认为的雷龙灭绝时间要推后许多。此外这次新发现的雷龙体形相对较小,只有八到九米长,他们被称为雷因库帕尔雷龙。


雷因库帕尔雷龙在当地的印第安语意为“消失的族群”。目前,考古学家获得的大部分证据表明,第一批雷龙族群产生于侏罗纪时期,但在距今1.8亿年前,原始大陆开始分裂漂移,雷龙的族群在不同的古大陆开始了完全独立的进化。加利纳还猜测生存环境的突然变故让北半球的雷龙彻底灭绝,而南半球的雷龙却能继续存活很多年,这可能正是因为南美雷龙相对较小的体形帮了它们。


2.The Sorcerer【巫师、方士】

法国阿列日省Trois-Frères发现的洞穴壁画,距今大约公元前13000年。法国考古学家Henri Breuil认为这个形象代表一个萨满或者巫师,但联系起来发现这种半人半兽、头长鹿角的形象可能就是被高卢人广泛信仰的角神—科尔努诺斯。


3.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

位于在西班牙北部,位于西班牙坎塔布利亚自治区的桑蒂利亚纳·德耳马尔附近。这些岩洞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已有人居住,一直延续至欧洲旧石器文化时期。旧石器时代的奥瑞纳期、梭鲁推期和马德格林期先后有人类生活聚居在此。发现于19世纪下半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它包括主洞和侧洞


因深在洞穴的内部免受气候的影响,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壁画。150多幅壁画集中在长18米、宽9米入口处,为公元前三万至前一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绘画遗迹,也被称为"马格德林文化"。壁画的颜色主要由红、黑、黄褐三色组成,中间或白色。动物形象则有站、有卧、跑、叫等,千姿百态,十分逼真。由于这些绘画艺术不仅高超而且保存完好,因此也被尊称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西班牙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是对达尔文“早期人类没有任何艺术见解”的观点的一次革新



4.法国—拉斯科岩洞

位于法国韦泽尔峡谷。于1940年由四名少年在法国多尔多涅的拉斯科山坡偶然发现该洞。洞穴中的壁画为旧石器时期所作,至今有已有1.5万到1.7万年的历史,其精美程度有“史前卢浮宫”之称


拉斯科洞穴内壁画约有100多幅,这些保存都较为完好。壁画其中以马最多,还有关于牛、驯鹿、洞熊、狼、鸟等,也有一些想像的动物和人像。而唯一的人物形象就是一个被野牛撞倒在地的人。画面大小不一,长约5.5米,短有1米左右。画面大多是粗线条的轮廓画剪影,在黑线轮廓内用红、黑、褐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重量,形象生动,色彩明快,富有生气。最引人注目的一幅是一头被刺破胸膛的牛将猎手顶倒在地的构图。洞内还有一些用尖利工具勾划的浅刻画。洞窟壁画为马格德林文化期的作品。边洞出土木炭的碳14测定为距今15517±800年。



5.非洲—阿杰尔塔西利高原岩画

塔西利位于阿尔及利亚东南撒哈拉沙漠中部的阿杰尔高原。周边与尼日尔,利比亚两国接壤,这一地区内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岩石壁画。该遗址所在地环境独特,如同月球表面,极具地质学研究意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史前岩洞艺术群之一。15,000多幅绘画和雕刻作品记录了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初几个世纪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的气候变化、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进化。当地地质构成形态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被侵蚀的砂岩形成了“石林”


(1)、狩猎时期(公元前8000年-前6000年)

这个时期的岩画都是凿刻在岩石上的,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画面上有长颈鹿、犀牛、象和鸵鸟等热带动物



(2)、饲养牲畜时期(公元前6000-前1200年)

此时的岩画多是绘制的,绘制岩画往往选在洞穴里的岩石上。古人用十分强烈的自然主义手法表现了牛的神态和牧人的生活,这种风格在塔西利岩画中占很大的比重


(3)、牧人时期(约公元前1200年) 

岩画中出现的动物多为马、牛,犀牛、长颈鹿等从岩画中消失了



(4)、骆驼时期(约公元前50年)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及其以后,撒哈拉的干旱程度明显加剧。这块土地已变成人畜难以生存的地方。以骆驼为题材的岩石,使成了环境变迁最有力的佐证。岩画上常附阿拉伯文明,记载着商队的骆驼头数或商队旅途中所发生的事情



6.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岩画

位于巴西东北部的皮奥伊州,距离首都巴西利亚约950千米。它是关于南美大陆最古老的居民的栖息地之一,洞窟里有一批绘制于公元前1.2万—前4000年期间的壁画。有些壁画的年代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25000年前左右。这些南美的岩石壁画是现存于南美洲最古老人类所存在过的重要证据。


这批壁画的主体部分是公元前1.2万年左右完成的,其他的部分则是在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4000年期间完成的。南美卡皮瓦拉山的岩石壁画大多以几何图形来表示人体和各种动植物。而岩石壁画的内容大致分为舞蹈、求爱的场面、狩猎和在树木周围举行仪式等四大类,色彩以红色为主,至今很鲜艳。


卡皮瓦拉的洞窟里的壁画,封存着遥远的太古时期的记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在这些壁画里留下了许多重大的谜题。这些岩石壁画的发现曾经震惊了全世界。因为它们所被考据出的年代很可能比目前主流里所认知的关于人类最早踏上古代美洲大陆的时代更为古老。


目前的学界主流认为大约在20万年前,人类祖先离开了人类的诞生地—非洲,开始向整个地球迁徙扩展。他们认为人类到达南美大陆的时间,一直被认为是在大约一万二千年前。可是这次在巴西所发现的来自三万年前的岩石壁画。这个发现预示着人类史中的一些定论有可能因此而重写。




*7.相关衍生—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又名《遗失的世界》,这是英国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先生于1912年所写下的科幻小说,共有十六章。其中,作为主角之一的查林杰教授后来也在柯南道尔先生写的其他科幻小说里出现


故事讲述了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中存在着一块与世隔绝的高原,远古的火山爆发将它从平地上整个端起,其四周由坚硬的峭壁围住,孤立起来。这样就形成了高原上独特的自然环境,这高原的存在使得许多在地球上其它地方早已绝迹的生物存活下来


查林杰教授为了【史前文明世界】的存在亲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伍到了这个孤立的南美高原上展开了冒险旅程,但他们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达尔文的《演化论》似乎在这高原上被彻底地颠覆,已经灭绝的恐龙、奇特的猛兽等依然在此生存,探险队将不断面临着九死一生的生存考验,从中找出逃生的办法


额外:

*索鲁特文化(Solutrean)—公元两万五千年前

因发现法国里昂的索鲁特而得名,为克罗马农人的后代所创造,定年为1.9万年前。索鲁特的典型石器是桂叶形的尖状器,由燧石两面压制而成。已经出现了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的绘画;用石头、骨、角或牙雕制的圆雕或浮雕以及泥土堆塑的作品。


*奥瑞纳文化【公元三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主要指公元前100万年到两万年之间。其中的奥瑞特文化因法国南部奥瑞纳村一个洞穴而得名。经法国学者研究,确定这一文化的创造者是克罗马农人,定年为三万年前。奥瑞纳文化由穆斯特文化直接发展来,它不仅继承以前各期的石制工具,而且出现多种新工具,如石刀、尖状器、刮削器和小巧多形的雕刻器等


*马格德林文化【公元两万年前】

发现于法国西南的马格德林,其特点是骨制和角制的工具比以前显著增多、岩石壁画多为狩猎的壮观场景,注重动作美感。主要分布在法国、比利时、瑞士、德国、西班牙和波兰等地。年代距今1.7万~1.15 万年,始于末次冰盛期,晚于索鲁特文化。与马格德林文化遗物伴生的人类化石,是属于晚期智人 (见智人)的尚塞拉德人



*牛头身【Minotaur】

欧、亚、非神话里的象征物和图腾崇拜之一,象征着富饶、力量、勇猛、多子多福等寓意。除美洲和大洋洲外有着广泛的知名度。最早可追溯【牛头人身】的崇拜,源于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Minotaur本身是米诺斯文明的【minos】加上公牛的拉丁语【taurus】所构成的复合性词汇,意为【米诺斯的公牛】。但在荷马史诗中,常常用到一个形容词来描述战场上的神明与半神,那就是【牛之眼的】,某些情况下就意为【超越凡人的】。鉴于古希腊文明的高知名度,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将牛头人的文化源于地中海—克里特岛的米诺安文明。那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自然就是人类英雄忒修斯与怪物米诺陶诺斯的传说故事


在古老的埃及和黑非洲【中南非】的人类文明里,曾经一度盛行【牛之国】的狂热崇拜。处于农业和狩猎的非洲人,将牛视为食物与劳动工具,进而视为了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埃及人所信仰的阿匹斯,便是象征着富饶与生产力的,戴有太阳盘以及圣蛇的公牛神。而母牛神—哈托尔,则是法老与拉间的信使神,也是信仰之神


希伯来人、亚述人以及更为古老的苏美尔人自然也信仰着牛身人头的神明,也有着属于他们的象征物。其中拉玛苏【Lamass】是亚述/巴比伦神话中的人首半狮半牛怪,它们保卫着亚述人的神庙和宫殿。它们有巨大的翅膀且力量很大,被视为天使的原型


在凯尔特文化与古北欧文化里,牛被视为创造世界、诞生生命、孕育文明的伟大存在。北欧的创世传说里,原初巨人伊米尔就是通过舔食母牛奥都姆布拉的汁水从而孕育精灵、侏儒、寒霜巨人以及阿萨神族。因此北欧人将牛视为象征,是除雷神之锤外,在北欧人身上最频见的象征物


古伊朗—印度【雅利安】文明里,牛图腾是神圣的、具有宗教性的象征物。伊朗神话中,阿胡拉·马兹达以泥土造原人凯约马尔特和原牛,并用火和水造原人和原牛的精种。太阳神密特拉后将原牛以献祭用来创造世界,因为密特拉神广布欧亚大陆。因此,牛的文化也以这方式成为了印度教的神圣象征


日本传承中国的神话,将牛头天王素戋鸣尊【须佐之男】视为习合后的信仰。但也有学者认为其原型并非来自印度的牛崇拜,而是中国渡来的秦氏传来的【牛首人身】的主流崇拜。即公元前五世纪的《尚书》所宣扬的伏羲、神农、黄帝三帝。道教经典后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与中三皇还具有人型。但后三皇中的后王皇之一的被人们信仰的神农氏




*新、中、旧石器时代

14000年前代表的并不是BC14000。因为西方人大多是以他们那里的人类文明进程作为标志着旧、中、新石器时代的基石


1.欧洲旧石器时代:BC30万年前—BC10000


2.欧洲中石器时代:BC10000—BC7000


3.欧洲新石器时代:BC6000—BC3000


而蘑菇记述的[巨人的壁画]即[巨神大王的征途]被当时的原始人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描绘。第一阶段:即卫浴14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也就是描绘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动物群。即巨神大王刚被游星扔下后同化了地球的原生生物并开始侵略地球文明的进程。第二阶段:即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描绘了巨神大王于[北非]撒哈拉沙漠塔希里高原的壁画。也就是巨神大王当初被原初的圣剑使击成重伤后的陨命之处。


因此,这里的14000年前正好符合希腊异闻带的分歧点[巨神大王率领同化的地球生物入侵地球的时间]即所谓的BC12000,其时间差大致为2000年左右。而巨神大王所陨命的8000年前是欧洲那里的新石器时代,结合了欧洲新石期时代那里的时期,正好就是BC6000,二者的时间差也正好是2000年左右



23、玛雅—阿兹特克太阳历(xiuhpohualli)

古代玛雅—阿兹特克文明继承了奥尔梅克文明的历法,衍生出了以五个太阳纪元为一个大循环的经历了四次灭绝却依旧在不断更新的世界


但玛雅人与阿兹特克人对于太阳纪的五次循环的时间周期与大事件有着不同的见解。在玛雅人的太阳历中,1872000天(即5125.37年)为一个太阳纪的轮回


一、阿兹特克太阳纪

1.四美洲虎(Nahui-Ocelotl)

这个太阳持续了676年,那时代的是巨人,食橡子维生。第一个担任太阳的是烟雾镜—特斯卡特利波卡。但由于在先前和羽蛇神联手消灭西帕克特利的过程中丧失一只脚,身为黑夜之神的特斯卡特利波卡只能成为半个昏暗的太阳。为此感到不满的羽蛇神用石榔头把烟雾镜从天上砸落大海,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愤怒的特斯卡特利波卡化身美洲虎吞噬了所有子民,世界就此毁灭



2.四风(Nahui-Ehecatl)

这个太阳持续了364年,居民都是人类,食松子为生。羽蛇神克特萨尔科瓦特尔担任为了第二个太阳。诸神创造了新的人类,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忘记了对神的敬仰。于是特斯卡特利波卡运用巫术召唤了飓风摧毁了整个世界。只有少部分人幸存了下来,但是他们却都被特斯卡特利波卡变成了猴子



3.四雨(Nahui-Quiahuitl)

这个太阳持续了312年,人们食莲子为生。第三个成为太阳的是雨神特拉洛克(Tlaloc)。但特斯卡特利波卡强迫他的妻子—丰饶女神索奇克特萨尔(Xochiquetzal)嫁给自己。悲伤的特拉洛克终日沉湎于悲痛之中,拒绝做任何事情。旱灾席卷了整个世界,人们不断向悲痛的太阳乞求下雨。不厌其烦的特拉洛克怒火中烧,降下了一场倾盆的火雨,一直持续到整个世界被大火烧成灰烬,幸存下来的人们变成了火鸡、蝴蝶和狗



4.四水(Nahui-Atl)

这个太阳持续了676年,居民食用一种野生的水生植物。女神查尔奇赫特利(Chalchiuhtlicue)担任了第四个太阳,而她也是特拉洛克的新妻。感到嫉妒的特斯卡特利波卡用谣言中伤她,说她并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民,而是用虚伪的假装善良来赢得人们的赞美。查尔奇赫特利奎最终被谣言所压垮后终日哭泣,哭泣持续了五十二年,造成了可怕的洪水并淹没了世界,所有的人被变成了鱼



5.四地震(Nahui-Ollin)

地位卑下的纳纳瓦特辛(Nanahuatzin)通过自愿跳入篝火而重生了担任第五太阳纪的太阳神—托纳蒂赫(Tonatiuh)。这个时代据说开始于BC3114•8•13,第五太阳纪最终将会在大地震中毁灭,无数生灵死亡,而太阳神托纳蒂赫也将寿终正寝



二、玛雅太阳纪

继承了奥尔梅克—古代玛雅文明的阿兹特克人相信:他们的这个宇宙是以大循环的方式运转。玛雅祭司们普遍认为:自从创世以来,宇宙经历过四个这样的循环周期—每一个周期就是一个太阳纪,将持续约4000—5000年左右的时间


1.玛特拉克特里•亚特兰(Matlactil Ail)

这个太阳纪为期4008年。生活在这一纪的人类与巨人以一种名为亚齐钦特里(atzitzintli)的水生玉蜀黍为主食第一太阳最终被水毁灭,这被称为玛特拉克特里·亚特尔(十水),别称为亚帕乔华里兹特里(洪水),是一种促使雨水持续下降的魔法。人类被转化成鱼类。但据说,总共有七对夫妻躲藏在山洞中,等待洪水消退。他们使人类重新繁衍,被他们的国家尊奉为神祗


EX:虎神—奥瑟洛托纳提乌(Ocelotonatiuh)

在这个太阳纪中,地球上居住着太古神祗创造的超巨人(恐龙),但它们最后全都被老虎(哺乳动物)吞噬。别的相关第一太阳纪说法则是,这个太阳在一次日蚀(陨石撞击引发的灰云)之后就陷于寒冷和黑暗之中(遮蔽了太阳的光芒)



2.伊厄科特尔(Ehecoatl)

为期4010年。生活在这一纪的人以一种名为亚科钦特里(acotz intli)的野生水果为主食。这个太阳纪最终被伊厄科特尔(风蛇)毁灭,幸存的人类被转化为了猴子。但由一对夫妻站在大岩石上,逃过了这场劫难



3.特雷奎雅威洛(Tleyquiyahullo)

为期4081年。硕果仅存的夫妻生下的子孙以名为钦可科克(tzincoacoc)的果实为主食,但最终被一场大火雨毁灭。幸存的人类全都转变成鸟类,以度过了这场劫难



4.宗特里里克(Tzontlilic)

为期5026年。但这个太阳纪最终被一场超大战争和大火蔓延整个世界,人类全部变成饿殍



额外:女神查秋特丽裘(Chalchi uhtlicue)

即黑发时代,大雨倾盆而下,洪水四处泛滥,山峰隐没在水里,人类转化成鱼类。大洪水持续了52年,天空倒坍就连所有的山脉都被这在地球上肆虐的洪水吞没了。但一对夫妻在洪水中幸免于难,因为他们被一棵树保住了生命



5.托纳提乌(Tonatiuh)

第五太阳纪的起始可被追溯到远古时代,相当于公元纪年前的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它的舌头是一把用黑耀石(obsidian)打造成的刀子从嘴洞中伸出来,等待子民奉上人血和人心供养它。它的图徽欧灵(Ollin),意思是太阳的运动、动荡,后被代指为地震


祭司们普遍认为这是最后一个世界的灾变,是自然界里所有来自前四个太阳纪里地上、空中和水里的所有的毁灭性力量。玛雅太阳纪元里,太阳纪是持续4000+年左右的。那羽蛇神的第一世代(白垩纪)也许是指第一太阳纪,也许是指第一世代的外星细菌选择附身降临,因为白垩纪的尤卡坦陨石就是南美神性的来源




三、《波波尔•乌》(Popol Vuh)

意为“议会之书”,它是危地马拉玛雅文明—基切人的圣书也是古代玛雅人的古典史诗,表现了玛雅人对大自然、对人类命运的乐观态度。它涵盖了基切民族的神话传说以及历史。其中包括了世界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以及基切部落兴起的英雄及帝王的故事


西班牙人征服危地马拉后,禁止玛雅文字并传授以拉丁文字。但一些玛雅祭司仍以玛雅文字抄写古老典籍并作书。法兰西斯可•席梅内兹神父得到其手抄本后非但没有销毁反而将其翻译成西班牙文,保住了玛雅的圣书。《波波尔•乌》讲述的是玛雅诸神如何在时间开始之前联手创造世界。玛雅众神四度尝试造人:猴子(不会祈祷也不能说话)、泥土生物以及不会祈祷的木头人。但在书的结尾,众神终于在第四次尝试时成功了,他们在双生子英雄化身日月之后用玉米造出了人


*而《波波尔•乌》的主要故事讲述玛雅英雄们在人间和希瓦尔巴(玛雅神话里的冥界)的历险。这其中的主线之一就是双生子英雄的事迹,他们在人间和冥界的英勇历险让人间成了对人类更安全的地方。这本书的开头记述如下开头:

Are utzijoxik wa'e 

【此处记述了如何 】 


k'ak atz'ininoq,   

【一切处于悬止】


k'akachamamoq,   

【一切平静】


katz'inonik,   

【处于静默】


k'akasilanik,  

【一切寂静】 


k'akalolinik, 

【寂静】  


katolona puch upa kaj.   

【而天穹的领域即为空洞】


双生子英雄—乌纳普和斯巴兰克的父辈被掌控着西瓦尔巴(恐惧之地)的死神害死。为了帮父辈复仇,两人苦练并精通狩猎的艺术。斯巴兰克与乌纳普决定去挑战三大纪元结束后统治世界的魔王—七金刚鹦鹉。斯巴兰克与乌纳普用吹箭筒向魔王进行射击。愤怒的魔王冲向两人并把乌纳普的手臂折断。斯巴兰克与乌纳普后在两位智者指点下,伪装成牙医进入七鹦鹉的寝宫。七鹦鹉牙痛难耐,召唤被斯巴兰克和乌纳普伪装的牙医为他治疗。斯巴兰克和乌纳普趁机拔掉了七鹦鹉的所有牙齿,并填上白色谷物杀死了它


杀死魔王的两人来到冥界,依靠妙计和技艺在神圣的玛雅球赛里击败了冥神一死和七死。球赛快结束时,斯巴兰克献祭了乌纳普,又施魔法让他复活。冥界众神对这表演兴奋不已,要求两位英雄把他们也杀掉。双生子英雄照办后却拒绝让死神们重生,他们以此为要挟要求死神们必须废除人祭,并要求他们接受焚香和动物祭品。最终,两兄弟化身为日月,照耀并保护着所有的人类



24、泳装小达芬奇宝具—支持型恐龙机械(辅助型机械恐龙)相关

达芬奇舍弃睡眠时间所开发的,虽然简单但仍然具有独立思考和一定程度的自主功能的机械,各自有恐龙的运动方式


1.トリケラトプス:フィアンマ(イタリア語で炎)

三角龙:佛罗曼达【 fiamma/Fuoco】(意大利语为火)

*三角龙(Triceratops)

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两个有效种:褶皱三角龙、究竟三角龙,但还有其他属被命名



2.フタバスズキリュウ:マーレ(イタリア語で海)

双叶龙:马雷【mare】(意大利语为海)

*双叶铃木龙(Futabasaurus)

属于蛇颈龙目,薄片龙科,全长6-9米,是生活于白垩纪后期(约8580万~8350万年前)的蛇颈龙。根据发现者的姓氏和发现地日本福岛县的双叶层群而命名


双叶铃木龙是一种拥有占身长一半的长脖子和躯干上有四只鳍状足的海栖爬虫类动物。相貌似蛇和蜥蜴,长颈上下摆动比左右摆动容易。曾有过在一处发现了从幼体到发育成熟的多个个体化石的例子,由此可以想象它们曾成群地在西北太平洋中畅游。它们的同类在日本本州到北海道各地均有发现


恐龙时代的日本几乎都处在海底。从化石可以得知,该海中曾有许多的海栖爬虫类生息过,其代表叫长颈龙(蛇颈龙)。双叶铃木龙有一口纤细牙齿,在胃处发现头足类动物喙嘴的化石,所以认为它以鱿鱼和章鱼的等头足类动物为食。专门研究双叶铃木龙的日本群马县自然史博物馆馆长长谷川善和先生说,生活在深海中的头足类当时可能在浅海处而被双叶铃木龙食用



3.始祖鳥:ヴェント(イタリア語で風)

始祖鸟:文特【 vento】(意大利语为风)

*始祖鸟(Archaeopteryx)

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小型恐龙,隶属于恐爪龙下目,代表恐爪龙类的原始类型。它本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但孔子鸟与辽宁鸟的年代更早,源于古希腊文的“古代羽毛/翅膀”的意思。其头部像鸟,有爪子和翅膀,稍能飞行,有牙齿且与爬行动物近似,尾巴很长且由多根尾椎骨构成,除身上有鸟类的羽毛外,一般认为它是爬行动物到鸟类的中间类型,仍属于恐龙,出现在侏罗纪




25、十灾(עשר המכות‎/The ten plagues)

记载于《旧约圣经•出埃及记》的第七到十二章中,是造物主降临在古埃及的十个灾祸。在天启宗教体系中,犹太教的《塔纳赫》、基督教的《圣经》和穆斯林的《古兰经》中都有着关于埃及十灾的叙述


鸽子王曾让拉美西斯二世法老亲自去还以色列人自由但法老不从。于是他就让十大灾难降临到埃及。这十大灾难也是对古埃及及周边多神教国家所信奉的众神的审判。这些灾难据说源自拉美西斯二世的晚年,地中海锡拉岛地区的火山大爆发使得大量的火山灰遮蔽天空,带来冰雹等灾难。而古埃及地区的气候巨变又使得古埃及的河流干涸腥臭,这使得虫灾与瘟疫大面积爆发


1.血水灾(דָם)

神藉着亚伦举杖击打河水,尼罗河的清水全变成血水,鱼类死亡,河水腥臭—出埃及记7章14-25节


2.青蛙灾(צְּפַרְדֵּעַ)

神藉着亚伦伸杖在江河诸水以上,使得大量青蛙遍布全埃及—出埃及记8章1节-8章15节


3.虱子灾(כִנִּים)

神藉亚伦伸杖击打地上尘土,尘土变成虱子,而虱子遍布埃及人全身—出埃及记8章16-19节


4.苍蝇灾(עָרוֹב)

神让成群黑压压的苍蝇肆虐全埃及—出埃及记8章20-32节


5.畜疫灾(דֶּבֶר)

神将灾厄施加在埃及田间牲畜,所有被神的手触摸过的家畜全部感染瘟疫死亡—出埃及记9章1-7节


6.泡疮灾(שְׁחִין)

神吩咐摩西与亚伦取几捧炉灰,这灰在全埃及变作尘土,黏附在人和牲畜身上,长出疹子—出埃及记9章8-12节


7.冰雹灾(בָּרָד )

神吩咐摩西向天伸杖,天空打雷闪电,冰雹便从天而降—出埃及记9章13-35节


8.蝗虫灾(אַרְבֶּה)

摩西遵从神的吩咐向埃及伸杖,神使东风把蝗虫刮来,蝗虫布满埃及,引发了饥荒—出埃及记10章1-20节


9.黑暗灾( חוֹשֶׁךְ )

摩西照神吩咐向天伸杖,从此全埃及三天三夜不见太阳,惟独以色列人家中都有亮光—出埃及记10章21-29节


10.长子灾( מַכַּת בְּכוֹרוֹת )

神派天使巡行埃及,杀死所有埃及家庭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牲畜—出埃及记11章1节-12章36节



26、失乐园

17世纪,由英国政治家—约翰·弥尔顿创作的文学史诗,它同荷马的《荷马史诗》及但丁的《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AD1665年左右,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使得年老失明的弥尔顿陷入悲伤与绝望之中,身为改革分子的他假借《圣经•创世纪》里撒旦与鸽子王互相对抗的故事来表达他对当时国家形式的不满以及内心里对未来体制的抱负


反叛的天使—撒旦因为一次事件质疑起了造物主的权威,他的自私心使得他说服并率领着愿意和他干的一群天使[曾经被称为苏美尔—迦南宗教的神明们]反抗鸽子王以及他的‘’加百列‘’们。结果,他同反叛军被鸽子王的天使们从遥远的天国扔下混沌未开的深渊,被迫忍受着烈火的永世煎熬。


但撒旦此时得知了鸽子王准备创造一个全新的物种来作为标准着他权威的玩物,他发挥欺骗与演说的本能重新鼓舞着士气大降的同僚,准备通过新的方式来光复他想要的[天国]。鸽子王得知撒旦即将前来,他对耶稣说他认为人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必须得是神认可的[自由]。与此同时,撒旦在众恶魔的会议上决意让人类经历和他们一样的苦难,进而瓦解上帝的政权,让罪与死降临美好的天国。


于是撒旦附身于蛇,他蛊惑、他欺骗、他威胁了亚当与夏娃吃下了禁树的果实,人类的始祖因此被天使们赶出了伊甸园,但撒旦回去后发现反叛天使们的地狱里也长出了形似逆卡巴拉的生命禁树[原罪],撒旦不知其实他的计划也在上帝的预料之中。人类的始祖忏悔后,鸽子王决意让神子在未来大洪水过后的一刻以人类的身份多次降临世界,目的就是重新让人回归他的怀抱。可见,撒旦被鸽子王视为成为神之目的的工具用以来唤醒人类的走向与神复合的新的信仰之路而不自知



*27、传说生物

一、Elemental【元素精灵】

源于古希腊哲学及欧洲炼金术、华夏/卡巴拉/印度教/佛教等神秘学领域的概念与世界构成的一种原始哲学思想。关于这[四大元素]的"发现"与"提出",可以追溯至中世纪炼金术始祖—帕拉塞尔苏斯的著作。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元素精灵,即构成了自然界基本元素的人格化之具现


这点与通常说的Fairy[仙子]/EIf[精灵]/Immortal[仙人]稍有不同。因为前三者可以看成是自然界的某种人格化具现。它们本身并不是元素,而相当于 [由自然界孕育而出的天然生命]。古代欧洲的炼金术系统通常认为的四大元素精灵[Elemental],即火元素精灵[沙拉曼达]、水元素精灵[温蒂妮]、地元素精灵[葛罗姆]以及风元素精灵[希尔芙]


1.沙拉曼达—Slamander

通常形象以龙、蜥蜴、蝾螈作为具现,这是古代欧洲对于火的畏惧及崇拜。欧洲地区曾出产一种火蝾螈,它们身上的粘液可以灭火与造毒,同时冬眠时喜爱距离火源近的枯木。早期欧洲评注者常把爬行生物【reptilia】视为同物种,因此常把沙罗曼达【欧洲蝾螈】【Salamandrae】、龙 【Serpentes】和翼蜥【basilisci】多被视为有关联的物种。因此,火元素基本上和爬行类挂钩


2.温蒂妮—Undine

根据帕拉塞尔苏斯的理论,温蒂妮是水流中的女性精灵,又或是女神,是一切水元素的主宰。她们多在森林的湖泊及瀑布附近出没,拥有甜美的嗓音,有时会盖过流水的声音。但温蒂妮通常是灵魂形态,因此她们也渴望可以触碰的实在的身体。拉丁语中,温迪妮是“波浪”的意思。温迪妮的姿态几乎与人类女性相同。而且她也会与男性人类相恋以此来获得身体,但条顿神话中的温迪妮也常将心爱的男人吸引至水中,并将其溺死


3.葛罗姆—Gnome

别称为诺姆,即土灵、矮灵【土地爷】。他们有时也被认为是哥布林的一种,意为【居住在地底之人】。其名字据说由Ge【地】、Nomos【家】或Gnosis【智者】的组合。传说他们在地下的世界,守护着大量的矿物与财宝,他们的意识形态,与矮人族的[多瓦夫]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而且生存方式与外帽也与多瓦夫大致相同



4.希尔芙—Sylph

其名字是拉丁语里的sylva[森林]和希腊语nympe[妖精]的合成语。她们通常以少女形态出现,身体为半透明,翼,司掌风。当她们以美丽的少女形象出现时,被称为希尔菲德[Sylphid]。据说风之精灵一旦与男性人类JH,她们就能获得永恒的生命,所以风精灵对于与人类的恋情抱有极大的憧憬



二、爱娜温(Alraune)

中世纪德国日耳曼民族传说中的女性植物精灵、大地精灵。爱娜温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的德国,是曼陀罗形状的大地精灵。在过去的欧洲,曼陀罗是比较常见的草药,几乎在中欧的森林中随处可见,而其根或块茎许多长得类似人形,如此一来迷信的古人普遍认为,这种人形块茎的产生是具有灵力的妖精凭依于此


研习黑魔法的巫师们认为砸碎其煎熬汤药便能获取魔力,这里的妖精便是爱娜温。更有文献记叙爱娜温是因绞刑台被JIAO死男子的YH所产生:炼金术士宣称,受绞刑的男人脖子被绞裂,鲜血喷薄而出,而大地吸收他们生命最后的“精华”


然而在某些版本的传说中,有是以血液形成而不是JY的描述。古代医学上这种根本身被用在制作药物上,而它的果实能够治疗不孕,使不孕的妇女怀上孩子。据说也有魔女利用这特性与爱娜温进行实验从而使自己HY的,但她们将来生出来孩子是个没有灵魂的空壳。后人以为这种传说可能是来自于对其药汁会产生麻醉作用的联想。同时用曼陀罗的根的灰烬所作出来的小偶像也具有法力,也是以爱娜温的名字来称呼


首位制出人工生命的炼金术师据说是公元三世纪出身于撒马利亚的西蒙·马格努斯,而公元十六世纪的炼金术师阿古利巴也提到一种名为【Alraune】的人造生命。 


提及人工生命的文献并不出现在公元十六世纪炼金术著作之前,但炼金术士可能受早期民间传统的影响。例如Mandragora【曼荼罗草】在德语中被称为Alreona、Alraun或Alraune。Jean-Baptiste Pitois他的《魔法的历史和实践》(The History and Practice of Magic)在一段摘录中直接将其与曼陀罗相比较:


你想做一个曼陀罗,像巴拉塞尔苏斯所称赞的小矮人(瓶中小人)那样强大吗?然后找到一种叫做苔藓的植物的根。在周一(月亮出现之日),春分后一点的时间,把它从地里取出来。把树根的末端剪掉,晚上把它埋在某个乡间教堂墓地的SR墓里。然后用三十天的时间,在牛奶里浸泡三只蝙蝠。当第三十一天到来时,在半夜把根块取出,放在用马鞭草枝加热的烤箱中烘干。然后用一块GS布把它包起来随身携带,这样就会诞生出只属于你的【人工生命】



三、人工生命【Homunculus】

也称人造人或是瓶中小人。它指的是公元十六世纪的炼金术和十九世纪的流行小说中流行的一种人造生命形式。但在科学和历史上指的是创造一个微型的、完整的人,也代指侏儒(矮人)和PT。Homunculus则是与希腊词【anthroparion】相似,是人的一种小形式。这概念起源于早期的欧洲民间传说和炼金术传统。这个词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的身体部位的大小被扭曲,用来表示大脑皮层有多少区域用于这部位。瓶中小人首次出现在炼金术著作中,被认为是巴拉塞尔士(1493-1541)的作品。他的作品《De natura rerum》(1537)概述创造瓶中小人的方法:


把一个人的JZ在一个封闭葫芦里自己腐烂四十天,在马体内里腐烂度最高或者至少长到它活动起来,这是很容易观察到的。在这之后,它将看起来有点像一个人,但是透明到近乎看不出身体。此后,将其混合人类血液滋养四十周,甚至保留在母马体内,让其像一个人类孩子那样生长,虽然很相似但是小得多


人们将早期炼金术士的著作中的几个类似概念作了比较。虽然【homunculus】这个词从未被使用过。但卡尔•荣格认为这概念首次出现在公元三世纪写的《Zosimos Visions》中。Zosimos遇到牧师把他变成【一个残缺的人】。他随后在他的梦中遇到了其他不同类型的人,但没有提到人造生命的创造。荣格根据他的言论将瓶中小人等同于炼金术系统里的贤者之石,他认为他所表示的【内在之人】与耶稣同为一体


在伊斯兰炼金术中,塔克温(تكوين‎)是某些穆斯林炼金术士的目标。因此在伊斯兰教炼金术中,Takwin指的就是在实验室中人工创造的生命,直至并包括人类生命。因此巴拉塞尔士时代后,这个侏儒继续出现在炼金术著作中。例如,Christian Rosenkreutz(1616)的化学婚礼最后创造了一种男性和女性的形式,被认定为侏儒(瓶中小人)二人组。寓言文本向读者暗示,炼金术的最终目标不是蝶破蛹而是关于人类的人工生成


在这里,侏儒(瓶中小人)的创造象征着精神再生和基督教神秘学。之后的带有神秘学意味的生物学说里也提出了【人工生命】的设想尼古拉斯·哈特索克(Nicolas Hartsoeker)假设人类和其他动物JY中存在微生物,该理论认为JZ实际上是一个小人,被放置在女性体内,使其成长为孩子,这理论解释SY的奥秘。后来有人指出如果若它是一个小矮人,除大小之外与成人完全相同,那么这小矮人可能就是自己的JZ与其他的聚合物


这导致了名为“侏儒链”的谬论。然而,JZ论者并不一定认为这是一个致命的反对,因为它巧妙地解释了“包括了原人亚当”的所有人都犯了罪:即整个人类已经包含在他的体内某处。JZ学家的理论也没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像他们的父亲一样像他们的母亲,尽管一些学者相信生长中的侏儒从ZG吸收了母亲的特征


几个世纪以来,文学作品中都有侏儒(瓶中小人)的身影。这些小说主要围绕着对与巴拉塞尔炼金术有关的人工生命的探索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推测。最早的文学参考之一出现在托马斯·布朗的《宗教的美第奇》(1643)中,作者写道:


“我不像巴拉塞尔斯那样,大胆地送一张收据给一个没有联系的人。”这用炼金术创造的侏儒的寓言可能是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中心内容。拉杜·弗洛雷斯库教授认为,出生于弗兰肯斯坦城堡的炼金术士约翰·康拉德·迪佩尔(Johann Konrad Dippel)可能是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的灵感来源。德国剧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浮士德,第二部分》以一个用炼金术创造的小矮人而闻名在这里,小矮人的性格体现对纯净的精神的追求,以出生为凡人的形式,而浮士德一直渴望摆脱他的凡人之躯,成为纯净的精神体



五、利维坦【Leviathan】

也译为勒维亚坦,【Leviathan】 意为大裂缝【裂缝暗喻大海】、扭曲和漩涡。在基督教则是与七宗罪中的【嫉妒】相对应的恶魔,与贝希摩斯同为被上帝于第六天用粘土所创造而出的海陆最大生物


其原型可追溯至苏美尔神话的创世母神—提亚马特,意为【盘绕起来的巨物】。正如其名,它是一条身体巨大的能够将大地盘绕起来的蛇。除去利维坦外,也可念做利拜雅桑或利未雅坦。而在地中海沿岸的古老都市乌加里特的传说中,则被叫做隆卡【Lotan】


利维坦在《旧约圣经》中是混沌之龙,而《约伯记》中所记载的利维坦实际上看起来就是一条拥有着坚硬的鳞甲,锋利的牙齿,口鼻喷火,腹下有尖刺,暴虐弑杀,游弋于大海之中的巨型鳄鱼。它在《圣经》中是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恶魔,通常被描述为鲸鱼、海蛇、海豚或是鳄鱼的形状。但它后期的描述看起来更像是大海蛇,因为《以赛亚书》描述为【曲行的蛇】,而乌加里特史诗则描述利维坦以【缠绕之蛇】


在迦南文化中,利维坦的另一个原型—七头蛇洛唐,最后被巴力神所杀,巴力神在闪族人的传说中是伟大的丰饶之神和自然之神,但在禁欲系的希伯来人眼里则是邪神,因而地中海地区的古老诸神都被降格为了七十二柱魔神。利维坦【海洋之王】通常与贝希摩斯【陆地之王】、席兹【空中之王】被描述为当世界末日到临之时会被奉献给圣洁者的祭牲



六、贝希摩斯【Behemoth】

《圣经》中,上帝在创世纪第六天用粘土创造的陆地最大生物,象征着雄性与强欲。传说它的尾巴如杉木般挺直,肌肉如石头般结实,骨骼如铜铁般坚硬。它每天吞食一千座山峰,但它无法离开那些山峰,否则时间就会紊乱


伊诺克的预言书也曾把这两种怪物放在一起进行描述:“两个怪物将在那一天被分开,雌的被称为利维坦,它居住在喷泉的深渊之中;雄的被称为贝希摩斯,它占据了整个丹代恩沙漠


它在希伯莱文中意为【群兽】,暗指它形体庞大且笨重,群兽相合才能与其并论。贝希摩斯的复数【Bahamoh】流传到阿拉伯地区后曾经被误写为【Bahamut】,即巴哈姆特【阿拉伯地区神话中,漂浮于暗海上以来支撑地球(大地)的巨鱼】


贝希摩斯被称为百兽之王,据说其凌驾于狮子之上,与它的原型是河马并不冲突。在非洲地区,河马战胜狮子的事例并不少见,甚至在非洲造成大量袭击案例最多的生物就是河马。其原型可追溯至埃及的生产之神—塔瓦雷。她有着河马的头,狮子的腿,鳄鱼的背和尾巴,其余部分则是人形



七、席兹【Ziz】

犹太教神话以及《旧约圣经》中一种类似狮鹫的大鸟。它是《旧约•约伯记》中由耶和华创造的世界最大的生物之一,另外两个就是贝希摩斯和利维坦,席兹与之齐名。有记载说它的身体和从地面(地球)到天堂的高度一样,它展开的双翼就可以遮蔽太阳,使这个世界陷入黑暗【日蚀月食】


它被认为是与其原型的神话生物相对应的巨型动物。拉比(希伯来语里的老师)说席兹可以与波斯神话里的斯摩夫【Simurgh】相媲美,而现代学者则是将席兹与苏美尔人的安祖【Anzû:苏美尔神话里的神,被视为恩利尔神的全能象征,形态为一只巨鸟】和古希腊的凤凰【Phoenix,即不死鸟,也是所罗门七十二魔神之一】相比较


《圣歌书》中提到席兹与巨鹏相似,据说是上帝创造出来保护其它鸟类的神鸟,它被上帝派遣管理世界上所有的鸟类。作为天空之王的席兹,体型巨大,据说它站在大地上伸长脖子,它的头就会埋进云里据说当世界末日降临的时候,贝希摩斯、利维坦和席兹此三者就会一起成为圣洁者的食物



八、刻托(Κητος/Ceto)

她是希腊神话的一个凶恶的海怪,盖亚和蓬托斯之女。她是大海给人带来的危险的化身,也是未知的陆地以及诡异生物的象征。希腊语中,刻托被用来代表所有海怪。她丈夫是福耳库斯(希腊神话的原始海神,被认为是深海老人),他们的孩子们被统称为福耳库德斯(Phorcydes)。在希腊的表现艺术中,她通常被表现为半蛇半鱼的形象,鲸鱼座(Cetus)来源于她。希腊人认为它是海生怪物,它拥有一个血盆大口,前足如陆上生物,有一条蛇状的尾


在希腊神话中,安德洛墨达是依索匹亚国王克甫斯和王后卡西奥佩娅(Cassiopeia)的女儿,其母因不断炫耀自己而得罪了海神波塞冬之妻安菲特里忒,安菲特里忒要波塞冬替她报仇,波塞冬遂派鲸鱼座蹂躏依索匹亚,克甫斯大骇,请求神谕,神谕揭示解救的唯一方法是献上安德罗墨达。她被其父母用铁索锁在鲸鱼座所代表的海怪经过路上的巨石上,后来英雄珀耳修斯刚巧瞥见惨剧,于是立时拿出美杜莎之头,将鲸鱼座石化并救出公主。据说当鲸鱼座迎战珀耳修斯时,其尾不断摆动,并以利齿攻击,非常威猛



九、巨型海怪【Sea serpent/Dragon】

即海蛇或海龙,这是一种在各种神话中描述的龙海怪物的一种,最著名的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的提亚马特,希伯来神话的利维坦、希腊神话的刻托、海德拉或是北欧神话里的世界巨蛇—耶梦加得


英雄杀死海蛇的主题在古代近东和印欧神话中都很广泛存在。洛坦和哈达、利维坦和耶和华、提亚马特和马杜克、伊卢扬卡和塔亨特、亚穆和巴尔等。希伯来圣经对大型海洋生物的神话描述也较少,比如创世纪1:21中提到的坦尼尼姆和阿摩斯9:3中提到的“大蛇”。在《埃涅伊斯纪》中,当拉奥孔反对把特洛伊木马引入特洛伊时,一对海蛇S了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


在西方的古代神话和圣经中,西方龙(Dragon)被设想为巨大的蛇形或是鳄鱼、鲸鱼类型的怪物,而这就意味着一条有两到四条腿和一对翅膀的西方巨龙的形象是在中世纪后期出现的。描述海蛇(龙)的故事,包括巴比伦的提亚马特,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刻托甚至还有鲸鱼的神话,其中也包括了利维坦


在挪威神话中,耶梦加得环绕整个世界。一些水手们误认为它的背是一连串的岛屿。海蛇也常出现在后来的斯堪的纳维亚民间传说中,特别是在挪威。特别是在AD1028年,挪威记录有圣奥拉夫在挪威瓦尔达尔击倒海蛇并将它扔到西尔特峡湾山上



十、摩伽罗(Makara)

玄奘译为摩竭,它是印度神话中的海兽,恒河女神及水神伐楼拿的座骑,亦是印度教中代表爱与欲望的神祇—伽摩的标志。在藏佛地区,摩羯罗是一种重要的神兽装饰,它表现在陶瓷工艺上的形象大致为龙、鱼、鹿、象、鳄、狮、马身体各部位的融合


这是梵语单词,意为海洋动物,鳄鱼。它是印地语中鳄鱼的词源मगर (magar),后来被借入英语,作为印度的鳄鱼【Mugger:行凶抢劫者,偷袭抢劫者;泽鳄】的名字。摩羯座的“摩羯”来源于摩伽罗,它是印度神话中的海兽,其身体和尾部呈鱼形,和苏美尔神话及古希腊神话的海山羊【Capricorn:摩羯座】形象吻合。摩伽罗通常在古印度神话以及传统里被认为是海中异兽,有人认为其形象是源自鳄鱼,亦认为是鲸鱼、海豚、大象甚至是鱼身象头等的海兽


《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一名为“摩竭”的大鱼。书中第八卷记载了漕矩吒国的一名大商人因为轻蔑佛法,一次在海上迷失方向,足有三年之久,后来在濒死的时候看见一座大山,山势崇峻,船上的人都以为终于得救,但商人却知那不过是一条摩竭鱼。但约瑟夫·弗里德里希·科尔和几位德国科学家声称摩羯罗是基于儒艮,而不是基于耆那教文本。南亚河豚可能也对其形象做出了贡献。藏语中,它被称为chu-srin【一种混合生物】


它通常被描绘成半陆地动物(鹿或大象)和半水生动物(鱼、海豹或蛇,有时也描绘孔雀或花卉)的后部。虽然摩羯罗在印度教文化中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但在现代世界中,它的形式总是与沼泽鳄鱼或海中主宰(鲸鱼)有关。艺术史学家约翰·博德曼(John Boardman)的认为法印度神话后期的摩羯罗和明清时期的中国龙等形象可能受了古希腊神话体系里的Kētos【刻托】的影响,二者的演化过程可能是在接触了Kētos的丝绸之路形象后


在僧伽罗人及藏佛的古代艺术品中,摩羯罗由六七个动物的身体部位组成,例如大象的鼻子、鳄鱼的颌、老鼠或猿的耳朵、野猪的突出牙齿、孔雀尾羽和狮子的脚。在吠陀时代,因陀罗是天神,伐楼那(吠陀神话的水神)成为海神,他就骑着摩羯罗,这是一种被称为“水怪”的交通工具。毗湿奴的耳环以摩羯罗的形式出现,但摩羯罗也可以装饰湿婆的耳朵,其用途作为装饰品,在空心的银器上镶嵌眼睛和耳朵的珠宝,是送给新娘的结婚礼物。传统说法也把摩羯罗和鲸鱼联系起来,因为据说此两者都有相同的身体部位(例如下巴或是肉等)


摩羯罗被描绘成典型的半哺乳动物以及半鱼类。在许多寺庙,绘画形式是半鱼或海豹与象的头。它以抽象嵌合的形式展示,有鳄鱼的头和颚,有鱼鳞的象鼻和孔雀尾巴。拉克希米作为繁荣、财富和幸福女神的形象。摩羯罗也是爱与欲望之神迦摩的象征。它也被称为makara—ketu,意思是makara【古印度占星术的称呼,即摩羯罗】。它是黄道十二宫的第十个星座,在梵语中叫做rāśi,相当于黄道上的摩羯座(也就是迦勒底—古希腊的海山羊)



十一、大孔雀明王(Mahāmāyūrī)

梵名音译为摩诃摩瑜利罗阇,汉名或译大孔雀明王,也称大孔雀明王菩萨、佛母大孔雀明王、孔雀多罗菩萨、孔雀度母,简称为孔雀明王。汉传佛教与东密都认为她是大日如来、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主要功效在于消除毒害、消除病苦、护国息灾、祈雨停雨等。ZF认其为佛母五大明王之一,ZF认为孔雀明王是诸佛事业化现的多罗菩萨(度母)其中一位化身。她本尊是以“灭一切诸毒怖畏灾恼”、“摄受覆育一切有情获得安乐”为主要特色的本尊


孔雀明王的经典主要是《孔雀明王经》,有许多不同译本,包括:失译者名的《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梁代僧伽婆罗三藏法师译的《孔雀王咒经》二卷、姚秦鸠摩罗什三藏法师译的《孔雀王咒经》一卷、唐代义净三藏法师译的《佛说大孔雀咒王经》三卷、唐代不空三藏法师译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


在中国,她被称为孔雀大明王菩萨。她的形象体现在许多中国佛教寺庙。在当代,对她的崇拜被认为与医疗、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密切相关。在中国,崇拜她的寺庙包括重庆的罗汉寺、四川的武油寺、宝光寺、福建的金光明寺以及云南的琼珠寺


而在日本,她被称为Kujakuōō(孔雀明王)。据记载,她在奈良时期受到崇拜,她的雕像被放置在新建的西大寺近藤(西大寺金殿)内。在日本真言宗(东密)和天台宗(台密)两大系统中,孔雀明王为佛教女性五大明王之一,而且以孔雀明王为本尊的修法,还是东密四大法(药师法、准提法、秽迹金刚法、孔雀法)之一


日本平安时代,东密始祖弘法大师在“奉为国家请修法表”中提及此经,强调孔雀明王经之护国性以来,与仁王经、守护国界主经二者鼎足为三,认为此三经是:佛为国王特说此经,摧灭七难,调和四时,护国护家,安己安他,此道妙典也。此经融会显密,易学易诵,卷帙适中,感应迅速是其特点



2.0额外思考•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