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屋围,曾经的深圳华尔街所在地,今天依然灯火通明繁华如初
蔡屋围,一个普通又土里土气的名字,他却是每一个老深圳人最熟悉的名字,因为这里不仅仅是一座村庄,他更记录了深圳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是每一个老深圳人心目中的深圳中心,这里有全国最高的楼,这里有全国最漂亮的建筑,这里有上电视最多的巨幅画像,他中国的华尔街,这里有读不完的书有听不完的财富故事,有激荡人心的造富岁月,无数造富神话在这里流传,也有写字楼里面忙碌的倩影让人永久怀念青春岁月,今天他已经被深圳福田的CBD所取代了中心位置,但是在情感上蔡屋围仍然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个老深圳的中心,总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蔡屋围是一座600年历史的老村,他是深圳历史最悠久的古老村落之一,蔡屋围最早的名字叫做赤坎,这里本来的居民大部分姓陈,是没有蔡姓居民的,后来蔡姓人增多,叫蔡屋围。
明朝时实行卫所制度,全国均设立卫所,广东有28个卫所,深圳地区那时归“南海卫”和另外五个卫所来管制为所制住在全国推广,广东的设立了28个卫所,当时深圳地区归南海为和另外五个位共同管辖,“南海卫”占据“月岗屯”这个军事机构,地址在今天蔡屋围。“月岗屯”最后划到东莞所,然后蔡屋围开始兴起建立。
深圳蔡氏的先祖原籍福建汀州,为避战乱于南宋末年迁到南雄,后又迁至东莞居住,大约在虎门长安沙头一带,后因局势变动,又迁到了深圳,在宝安松岗一带,这也是他们在深圳的起点。
清朝时,陈氏从松岗沙浦围村雇了一名姓蔡的青年长工,专门养鸭,蔡姓青年后来利用“月岗屯”旧址建村立业,买田造屋,陆续有更多蔡姓人口迁到这里。
明清时期,蔡屋围是三种叫法,“老陈家“,“月岗屯”,“蔡家围”,后来逐步转化为蔡家围。
蔡屋围曾建有两座宗祠,分别有两副对联,
西山理学
东阁家声
其二为:家学溯西山,渊源百代
祠堂环赤水,俎豆千秋
蔡屋围与海外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蔡屋围人由于天灾人祸,耕地不足原因外出闯荡,异国他乡足迹遍布了全球,新中国成立以前,蔡屋围共有万余人,其中内地仅有1000人,大部分散落在香港和世界各地。
在今天的深南大道天桥旁边,曾经有一个颇为引人注目宗祠,就是怀懦公祠,建于清朝乾隆年
。距离老深圳铁路货运站不远,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有密切关系,这里曾作为农会的场所,周恩来这里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在70年代中期,蔡屋围村民去香港很多,在深圳河南边有耕地,但村民却没有一张过境耕作证车,1975年,蔡屋围在香港取得境外土地的分布图,据此向县里申请过境耕作证,凭借百张过境耕作证,蔡屋围经济实力大增,挣来的外汇购买拖拉机,化肥等。不仅自由出入入香港,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让他们开阔了视野,解放思想。
1995年6月9日,总部高达383的地王大厦耸立在蔡屋围村头,它是亚洲第一大厦,取代了1984年封顶的国贸大厦,诠释了深圳速度,代表深圳精神成为新地标,2011年京基大厦封顶,成为全国第三高楼。
以蔡屋围为中心半径数百米的范围之内,有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保监会两座金融监管机构,数十家银行机构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深交所和几十家证券机构分支机构,蔡屋围区域集中了40%的银行机构,百分八十的保险机构,40%的证券机构集中了,60%的金融资产,90%的外资银行,这里成了深圳华尔街,确定了蔡屋围在全市经济发展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