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物流行业报告:“稳价格、保件量”为行业旺季最大特征

2022-12-22 14:36 作者:报告派  |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作者:中信建投证券、韩军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一、快递行业价格情况核心综述

1.1 价格数据:行业整体及各家快递价格环比增长幅度不及去年,各家产品价格带逐渐呈现稳定分层

行业维度,快递行业11月份整体单票价格9.45元,同比下降0.3%,略低于去年高点但基本复合市场预期,环比增长3.3%。电商件、时效件及国际件价格均有所提升:今年市场电商大促旺季最大特点就是“稳价格、保件量”,电商件单价相比10月上涨0.18元至8.1元/件,同比下降4.1%;时效件预估单价14.7元/件,同比增长16.7%;国际件预估单价57.3元/件,环比增长6.1。




公司维度数据,11月进入旺季市场调价阶段,数据反应出市场各家整体价格策略基本保持同步,虽然环比涨幅不及去年,但各家产品价格带逐渐稳定并产生分层。圆通速递11月单票价格2.72元,韵达股份单票价格2.88元,申通快递单票价格2.62元,顺丰单票价格14.87元。行业价格风向标地区义乌价格,在11月快递价格小幅上涨至2.82元/件,环比上涨1.9%,虽有上升,但与2021年高点位置仍有约15%差距。




1)环比:韵达(8.2%)>申通(8.1%)>圆通(7.7%)>行业(-0.3%)>顺丰(-9.3%)。直营模式顺丰的单票价格环比下降;11月加盟制快递公司均出现幅度基本一致的价格提升以应对产能压力,但增长幅度小于去年同期;

(2)同比:韵达(21.2%)>申通(6.5%)>圆通(5.1%)>行业(3.3%)>顺丰(-6.0%)。顺丰单价同比也为负增长;通达系快递的同比价格改善依旧但出现分化,圆通及申通增速下降至个位数,韵达仍保持20%+的增长。

1.2 核心驱动因素变化及影响路径

根据我们追踪价格数据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未来半年有3个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驱动了后续快递价格的变化,也让价格博弈的走势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1.2.1重要变化1:快递服务国家标准10年后首次修改,重要变化将深刻影响快递市场格局演进

11月7日,关于征求《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在国际邮政局网站公布,通知明确,根据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就2011年版的《快递服务》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其中有五大方面的更新及新增,将深刻影响快递市场格局演进。

1、引导快递公司进行快递服务及产品分层:将用户下单细分为通过快递服务主体下单和电子商务平台下单两种方式,将投递分为上门投递、箱递、站递以及其他方式四种类型。这将为快递行业差异化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头部公司相较目前产品“混战”将获得更大溢价空间。




2、规定快递公司科学测算成本、实施成本分区:要求快递服务主体根据产品种类、服务距离等因素,以快件收寄地所在县到寄达地所在县为基本单元,进行成本测算并实施相应的价格策略。这一规定将直接“遏制”低于成本价的恶性价格战出现

3、突显对于快递小哥权益保障的底线态度:单独增加“从业人员”章节,要求快递服务主体提供各种方面保障,其中“依法为快递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会对运营成本产生部分影响,但我们判断在现有经营环境下,这部分成本上涨将转嫁到价格端,引导对客户服务报价的抬升。

4、强调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方式的可选性:消费者下单时可选择“投递方式”(上门送货、投递快递柜、投递驿站等),同时新国标在“投递次数”这一条目中明确指出:快递服务主体应对上门投递快件提供至少2次免费投递,投递宜在8:00-20:00时间段进行,2次免费投递之间应间隔8h以上,与用户有约定的除外;上门投递2次未能投交的快件,快递服务主体可与收件人约定采用延迟投递或者箱递、站递方式投递;收件人仍选择上门投递的,快递服务主体可收取额外费用,但应事先告知收件人收费标准。这一举措将利好快递企业配合产品差异化,实施服务差异化,并通过全链条流程简化,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单票成本的下降。

5、要求快递及电商平台增加价格等方面的透明性:要求电商平台在销售页面表明“快递品牌、价格等“并与“商品价格分别展示”;电商平台提供必要的完整信息,不能通过技术手段限制。我们判断这一标准,可能难以短期落地。

1.2.2重要变化2:需求端电商平台业务零售近场化及促销日常化明显,对同城快递及产能利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1)即时零售快速崛起,电商近场化趋势拉动同城件量高速发展

近年来,即时零售在我国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两年疫情反复,极大的培养了用户的到家需求,遭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城市,即时零售业务在急速攀升。即时零售囊括了线上交易平台、线下实体零售商、品牌商、第三方(或商户自有)配送物流的完整零售体系,它的快速发展将给整个零售和快递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艾瑞咨询及欧睿咨询的研究报告,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几年即时零售复合增长率将会保持高位,预计到2025年即时零售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1 万亿元。在即时零售现今模式下,消费者可以选择周边3-5 公里的门店进行下单,并且匹配相应的同城快递或即时配送,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订单履约行为。未来即时零售开放平台将引入智能科技,如无人机/车等,突破原有即时零售定义的空间概念,实现快速的远距离履约,同时由于智能科技的加持,履约时间也将被不断缩短和重新定义。最终实现从“塑造同城配送分钟级体验”到“引入智能科技,突破履约中空间的局限并不断定义更快的履约时间”。

目前近场电商部分即时配送及相关物流订单日均约1500万,占整个电商快递市场约3亿订单的5%左右,且客单价在8-30元/单,远高于异地快递订单价格。根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订单量可达日均约2500万单,到2025年即时零售日均订单每年保持40%左右速度增长,将超过6000万单,达到外卖订单体量的一半,占快递整个市场件量的15%左右。




(2)平台纷纷着力服务体验护城河打造,逆向场

景成第一竞争战场目前快递公司的竞争策略由“极致成本”向“服务体验”转化,主要驱动因素是电商卖家选择快递的逻辑发生变化;今年平台对商家的要求更多,例如:在抖音平台,各大主播选择店铺和品牌,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店铺评分是否高于4.8分,如果店铺评分低,他们是不会进行合作或者说合作意愿并不大。因此,快递公司不能因为投诉率、好评率和签收率影响店铺评分,在目前消费需求的大环境下,更多的客户流量比便宜的快递费更为重要,低评分带来的客户损失成本,不是单单快递费节约就可以弥补上去的。当下Q4电商大促季及2023年甚至未来中长期,服务体验将是各家快递公司比拼的重点。所以,接下来快递公司价格和市场份额等综合实力的体现,可以通过快递在各平台的综合指数评分来衡量。




由于“送货上门”需要电商平台的全链条履约体系与快递公司进行融合,且改变原有快递公司(通达系为主)的作业流程,因此难以短时间推广落地。而随着消费者退换货时效要求及比例提升,逆向场景服务体验提升,成为包括天猫、拼多多、抖音电商等各家平台主打的服务。根据顺丰控股投资者交流活动披露,目前整个市场的总体退货率在5%左右,逆向寄递场景的市场规模约1500万件/天,而直播电商平台的退货率则较高,随着各家平台发力逆向场景以及直播电商渗透率提升,预计2023年可超过日均2000万件的规模。目前,顺丰速运的逆向退货件业务已突破300万票,而且是双位数盈利贡献的产品,其中来自拼多多的逆向业务达100多万票以上(80-90%的退货业务由顺丰负责),抖音电商平台30-40%的退货件由顺丰负责,业务量将近200万件/天,而和菜鸟合作退货件业务今年年中刚刚起步,目前仅小几十万件,后续有较大提升空间。

1.2.3 重要变化3:全国陆续第一波“阳达峰”对快递日件量产生压力,预计春节后逐步回归到疫情前正常水平

虽然目前全国陆续快递从业人员第一波“阳达峰”造成对快递处理压力,但通过梳理保通保畅会议内容,我们认为快递仍是疫情下保障民生及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力量,尤其强调严格规范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关停关闭行为,对确需关停关闭的,应提前向社会公布,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全力保障邮政快递末端服务有序运转。对已经关停的邮政快递分拨中心和营业网点,满足解封条件的要尽快解封。

因此,我们综合判断压力全国第一波感染对快递件量影响将持续3周时间:目前正处于产生影响的第2周,且处于峰值区间(20-23%);后续仍有2周影响,本周对快递影响将降至10%,这一波到元旦结束后影响基本结束。但由于23年1月份进入春节放假时间,虽然元旦后疫情影响基本结束,全国快递日均揽收量将逐步回升,但由于快递从业人员放假过年等因素,预计1-2月份全国快递揽派量基本落在2.8-3.2亿区间。




于以上分析,我们与市场不同的观点在于,快递行业已确认由成长期切换到稳定期,2-3年内产能供给超过需求,需求价格弹性难以体现,快递进入“供给为王”时代,强大融资能力和资产持续投入才是真正提升市占率、格局优化、产生超预期收益的关键!

目前,需求价格弹性减小,单位降价所带动件量的增速由5-10%降到1-3%,“以价换量”策略逐渐失效,成本优势成为决定价格策略的核心关键;快递网络规模效应减弱,产能增长对单票成本改善推动作用下降,边际成本改善遇到瓶颈,且随着短期燃油及人工短缺等导致的可变成本上涨,明年价格仍有0-5%的上涨预期。因此,明年大概率不会有惨烈的价格战,但大规模系统性地涨价也不会体现,而更多的是价格的“消耗战”。

二、快递行业价格核心指标追踪

通过供需分析,我们总结出跟踪快递行业价格的影响因素,按照短中长期划分为:监管政策、终端激励政策、燃油成本、运营模式变化为短期影响因素,需要高频跟踪和关注;快递公司竞争策略、精益化管理效果、商流变化情况则是中期影响因素,需要按季度跟踪研究;产业结构以及快递公司融资能力变化,则是长期影响因素,可以按半年度或年度进行分析。我们围绕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跟踪相应数据变化情况,包含商流、快递行业、地区、公司数据整理和更新。




2.1 虽然线上消费需求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但疫情多地散发对制造业生产经营和线下商业造成负面影响

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2亿,同比增速3.5%,网购渗透率80%,出现小幅回调。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平台涉足电商业务,网购用户的线上消费渠道逐步从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向短视频、社区团购、社交平台等新兴电商平台扩散。最近半年只在传统电商平台消费的用户占网购用户的比例为27.3%,在短视频直播、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及微信等平台进行网购消费的用户比例分别为49.7%、37.2%、32.4% 和19.6%。我们认为电商未来3-4年内核心的发力点集中在内容电商、同城零售和下沉市场,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宅”经济下新特征,电商平台的用户规模、转化率、复购率都将获得提高。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电商 / 零售 / 物流 / 餐饮 /

电商行业 | 跨境电商 | 生鲜电商 | 农村电商 | 内容电商 | 社交电商 | 二手电商 | O2O | 团购 | 社区团长 | 服装行业 | 儿童服装 | 纺织服装 | 服装定制 | 女装 | 男装 | 羽绒服 | 休闲服饰 | 快时尚 | 时尚产业 | 她经济 | 女性群体 | 消费者趋势 | 网购 |直播行业 | 抖音 | 快手 | 快递行业 | 食品行业 | 餐饮 | 茶饮 新茶饮 | 饮料 | 咖啡 | 预制菜 | 团餐 | 休闲食品 | 卤制品 | 轻食代餐 | 方便食品 | 速冻食品 | 进口食品 | 有机食品 | 珠宝首饰 | 黄金行业 | 钻石 | 快递行业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2022年物流行业报告:“稳价格、保件量”为行业旺季最大特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