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初二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人教版 2021版 统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语

2022-03-28 11:23 作者:拥咩咩入怀  | 我要投稿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齐名,被后世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等

《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唐军四处抽丁补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路上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离家出征时的悲伤哭声。“三吏”“三别”由此促成。(三吏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流传最广。


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书:古义除了书籍,更多指书信


主要内容:这首诗讲述的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作者目睹官吏在石壕村民家强行征兵的故事


时间词:暮——投宿——有吏夜捉人

夜——住宿——听妇前致词

夜久 请从吏夜归

天明——启程——独与老翁别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作,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


第一段交代了时间:夜;地点:石壕村;人物:老妇,老翁,捕吏,杜甫;事件:有吏夜捉人


Q如何理解“夜捉”

A捉暗示官吏不顾百姓意愿,强迫百姓当兵,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霸道,夜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捕吏就趁入睡的黑夜突然袭击。从中可以看出百姓日夜难安,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批判态度。(表面客观,内含褒贬)


一何,妇一何苦。形成对比,运用情感词“一何”,加重情感色彩,有力的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悲痛的气氛


老妇苦在哪?

第一层:(第三段1-6句)三个儿子服兵役,其中两个战死

第二层:(第三段7-10句)家境贫寒

第三层:(第三段11-14句)被逼服役

一家三男被征,说明兵役残酷,三男已死二男,说明战争惨烈

老妪的话写作的好处:藏问于答,语言简省,突出石壕吏步步紧逼,蛮横无理


十三句押韵,一层一韵,对应县吏怒喝,对应情节发展


怎么理解老妪自请服役?

保全丈夫,儿媳,孙子。为了国家勇于担当苦难


为什么杜甫不阻止县吏捉人?

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管不了;内心矛盾,虽然心痛老妪一家的遭遇,但支持唐王朝进行的平叛战争,希望赶紧取得最后的胜利


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残暴压迫老百姓的行径的不满


想:三吏三别六首诗,每首诗里其实都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战争太残酷,普通百姓十室九空生离死别太惨;可是战争还要打下去,总得撑下去才有个终结吧。

老翁值得同情,老妪令人可怜,抓丁制度是残忍,但也是无奈,总得有人走向战场。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他们各自的行为都能理解,这件事从任何角度都能解读,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所谓对错从来没有统一的答案。诗人心里其实也没有。他同情每一个普通人,但也盼着大唐军队的胜利,因为那时候才有和平。这几首诗,最可贵之处就在于没有回避内心的矛盾,没有回避问题的不同层面,没有急于给个统一的结论,而把这些原原本本的记录了下来。这也许就是杜甫的诗歌得到“诗史”的赞誉的原因。


歌: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主要特点:1.篇幅可长可短

2.保留古乐府诗叙述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为一体

3.声韵、韵脚比较灵活。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4.句式比较灵活,不讲求对偶,有五言,七言,杂言等体式

5.常以“歌”命名


第一段:

怒号:使用拟人手法,突出风声很大,猛烈,无情,生动,富有表现力。

卷字既形象又有力度地写出风的猛烈

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随风各处飘的动态场面

本段小标题:秋风破屋(焦灼怨愤)


第二段:

主要内容:南村群童抱茅而去,诗人无可奈何

Q.为什么诗人说自己老

A.古人寿命不长,诗人的确不年轻了;诗人饱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Q.群童为何抱茅而去

A.直接原因:生活贫穷,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深层原因: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不为困穷宁由此?);也可能是出于调皮


Q.诗人叹息什么?

A.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如有风吹雨打,日子怎么过;周围的人穷困,战乱给人民带来痛苦

本段小标题:群童抱茅(愤懑无奈)


第三段:

主要内容:写诗人屋漏偏逢连夜雨,长夜沾湿难以入眠的痛苦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作用:突出天气恶劣;暗示大雨将至;渲染暗淡愁惨压抑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杜甫的生活情况:贫困,阴冷,潮湿

感受:寒苦不堪,令人同情悲悯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表现诗人痛苦难眠的心情

本段小标题:湿夜难眠(忧思痛苦)


第四段:

主要内容:写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漫漫长夜,无法入眠,作者可能在想什么?

大庇天下——冻死亦足

本段小标题:祈求广厦(忧国忧民)


个人——人民和国家


杜甫的形象:


初二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人教版 2021版 统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