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历年招生人数、课程辅导
一、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考博历年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史老师解析:
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为:马云鹏、陈旭远、吕立杰、于伟、刘学智、李广、陈蓉晖、谷峪、于冬青、邓涛、孙颖、杨卫安、唐丽芳、丁锐、王澍、韩继伟、邵志豪、郑长龙、杨秀莲、王秀红、于海波、周东岱、赵蔚、姜强、张晓华、柴娇、刘丽艳、刘宏刚、胡晓红、王向东、张文东、朱文辉、柯劲松、
刘欣、张黎红、刘俊一
二、东北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考博报名条件
报名条件:
1,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非学历教育,只有硕士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报名时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2、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 申请人应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或者在教育实践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限招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高中(不含中职中专) 、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以及在省市区县教育研究机构(含教研室)从事中小学校教学研究的教研员。不招收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及上述人员范围以外的人员。
英语水平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可以免外语笔试:
①CET-4≥425分(2005年以前CET-4成绩为“合格”);
②CET-6≥425分(2005年以前CET-6成绩为“合格”);
③IELTS≥6.0;④TOEFL≥85;⑤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⑥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学习、用非中文撰写毕业或学位论文并获得硕士学历(学位),通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并取得《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其他语种参照相应标准执行。
三、东北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考博报名条件提交材料
提交申请材料清单:
1,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表。
2, 有效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3, 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各 1 份(仅有学位证书者,请在学位书复印件右上角注明“单证、无毕业证”);
4, 硕士生课程成绩单1 份。
5, 符合外语水平考核免试条件的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1 份,如没有则不提供。
外语等级要求:提交符合要求的英语成绩免英语笔试
英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外语水平考核予以免试:
①CET-4≧425 分(2005 年以前 CET-4 成绩为“合格”);
②CET-6≧425 分(2005 年以前 CET-6 成绩为“合格”);
③IELTS≧6.0;
④TOEFL≧85;
⑤英语专业四级(TEM-4)成绩为“合格”;
⑥英语专业八级(TEM-8)成绩为“合格”;
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⑧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学习、用非中文撰写毕业或学位论文并获得硕士学历
(学位),通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并取得《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日语、俄语:参照相应标准执行。
6, 申请人所在单位出具的在职证明原件。如现单位工作时间不足 5 年,须同时提交前工作单位的证明: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所在中小学或幼儿园出具的在职证明原件,须注明入职年月、职称、学科等内容,校长或园长签字,盖学校或幼儿园公章。同时必须提交职称证、教师资格证复印件。
教研员:所在单位出具的在职证明原件,须注明入职年月、职称、学科等内容,负责人签字,盖单位公章。同时必须提交职称证、教师资格证复印件,及在中小学兼职教学的证明原件。
7、可证明申请人实践领域业绩的材料,如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最多 3 项,如没有则不提供。
8、可证明申请人学术研究能力的材料,包括科研项目、期刊论文和专著(封面和版权页)的复印件,每类最多 3 项,如没有则不提供。
9、两份推荐信(附件 1),1 份正高职称专家推荐信,1 份上级主管领导或所在部门主管领导推荐信。推荐信应对申请人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科学作风、治学态度、外语水平、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工作成果、培养潜力及综合素质作出简要评价。
10、硕士学位论文(双面打印)。
11、个人陈述,包括学术背景、研究经历、申请理由、参与的科研项目简介及自己在其中的贡献(需要举证)等。
12、研究计划,不少于 5000 字,包括研究问题、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思路与框架等内容。
四、东北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考博材料审核及考核形式、科目
(1)材料审核:
1、“材料审核小组”对申请人提供材料的完备性、真实性进行审核。
2、材料评价审核
“材料审核小组”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对其学术背景、学业成绩、科研成果、专家推荐、研究计划等作出评价,给出材料审核成绩,满分为 100 分。材料审核的合格线为不低于 60 分。
(2)笔试科目
外语水平考核:考核方式为笔试,成绩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长为 120 分钟。外语水平考核合格线为不低于 60 分。【提交合格外语成绩免外语笔试】
专业课: 教育学综合
主要考核申请人对教育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对教育现象、教育实践以及教育时事与热点问题的理解能力。
(3)面试:
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特别要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伦理等方面的情况。
最终成绩=专业素质考核成绩×40%+综合素质考核成绩×60%
学部在综合评定申请人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基础上,按照专业录取,即在同一专业内按照申请人最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录取
五、东北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部分博导研究方向
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导师研究方向:
马云鹏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吕立杰
研究方向:课程论 教师教育
于伟
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李广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教师教育、中日语文课程跨文化比较研究、日本侵华史等
陈蓉晖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于冬青
研究方向:学前教师教育,农村学前教育,家庭教育
孙颖
研究方向:农村教育
唐丽芳
研究方向: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课堂教学;劳动教育
丁锐
研究方向:数学教育、学生评价、教师教育
王澍
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郑长龙
研究方向: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杨秀莲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
王秀红
研究方向:理科课程教学研究
于海波
研究方向:物理教学论
周东岱
研究方向: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
姜强
研究方向: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大数据学习分析、学习风险预警与干预
刘丽艳
研究方向:英语教师教育,英语课堂教学
刘宏刚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第二语言习得、社会语言学
王向东
研究方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张文东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
柯劲松
研究方向:日本文化、日汉翻译、日语教学方法论
刘欣
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教学
六、授课体系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核心参考书的框架体系建立和考点整合,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第二阶段:专题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给学员总结常考的专题,进行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热点和出题人的论文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