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料整理 C96

2022-09-16 22:53 作者:土周小号  | 我要投稿


  • 常见口径:7.63mm/9mm(这两种为常见口径)/11.43mm(晋造大眼盒子)/8.15mm(未批量生产)

  • 枪口初速(单位:米每秒):425(7.63毫米,枪管长度132mm)427(7.63mm,枪管长度140mm)

  • 枪管长度(单位:毫米):99/132/140/160/180(西班牙仿制品)/254(德制马枪)

  • 工作原理:短行程管退式自动原理,卡铁摆动闭锁

  • 战斗射速:40-120rpm 弹匣容量:6/8/10/15/20/24/30/40(15,24发弹匣少见,30,40发弹匣是c96/M1917卡宾型,6,8发弹匣非常罕见且不能与常见c96通用弹匣。)

  • 供弹具:不可换弹匣,桥夹装弹(全部6,8发弹匣,部分10,20发弹匣) 可换式弹匣(全部15,24,30,40发弹匣,部分10,20发弹匣)

  • 瞄准具:缺口式机械瞄具(配表尺)“L”形翻转变距照门机械瞄具(1920版红9)

  • 表尺射程:50-500米(红九),100-1000m 有效射程:70米(无肩托),150米(有枪托),200米(长枪管型,有肩托)

    注:因为即使不算枪管长度不同,这枪的亚型也有几十种(这枪的姐妹不是一般的多),这里只列出常见的

  • 毛瑟C96是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1939年毛瑟厂停止生产,共生产了约一百万把毛瑟C96,其它国家仿制了约数百万把。最初的毛瑟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空闲时间设计出来,后来毛瑟兵工厂的老板却为此枪申请了专利。最初的毛瑟C96手枪发射7.63 x 25毫米毛瑟手枪弹。毛瑟兵工厂一直希望让德国军队能装备C96,但由于体积过大,价格过高,难以操控,在德国乃至欧洲屡遭诟病,西方人称它为“扫帚把”和“驴蹄子”。德国陆军于一次大战期间订购了150,000支C96,与本为制式手枪的鲁格P08作搭配。为了避免士兵误用7.63毫米弹药,这种9毫米口径的C96在木制握把刻印了一个红色的“9”字作记号,因此名为Red 9。

    在战争结束前毛瑟兵工厂交付了137,000支给德国陆军,这是德国陆军正式装备此枪的唯一记录。 德国在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限制了手枪枪管长度及口径,为了顺从条约,战后的德国政府把一战时发射9 x 19毫米弹药的Red 9枪管切短至只有4英寸,并改名为M1920。随后毛瑟在1920至1921年亦把“条约版”的C96作商业销售,此型号装有比Red 9较小的握把,配3.9吋(99毫米)枪管,改用7.63 x 25毫米毛瑟手枪弹。另有为了取代9 x 19毫米口径及9 x 25毫米口径出口型的8.15 x 25.2毫米毛瑟手枪弹试验型,但没有推出。在20世纪20年代,西班牙的枪械厂商Astra和Beistegui Hermanos 尝试仿制并改进毛瑟C96手枪,这种改进型的仿制C96手枪具备全自动射击的能力,并配有10发和20发的弹匣。该枪被大量销往远东地区。 随后在1932年开始毛瑟兵工厂亦开始生产C96手枪的全自动改良版本,命名为Schnellfeuer(德语Schnellfeuer意为“速射”),德国军队少量采用了这种手枪,定名为M712。M712 Schnellfeuer使用可拆式20发大容量弹匣,并且可加装枪托。全自动射击时在50米到80米距离内可以形成猛烈的火力,所以又称为冲锋手枪或战斗手枪,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量产型的冲锋手枪。

  • 0世纪初期,中国当处在军阀混战时期,对军火需求量大,当时被西方列强控制的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武器基本被禁运,但作为自卫武器的手枪不在此列,在这种背景下,具有连发射击功能且能当冲锋枪使用的毛瑟C96受到中国青睐,驳壳枪开始分两个渠道流入中国,一是经过欧洲代理商──联合公司卖给日本武器经销商和贸易公司,然后由日本销往中国,这一渠道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断;二是通过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商将驳壳枪卖给中国。在这之后就是靠缴获入手了(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还有一个来源是国内丧心病狂的仿制, 从1921年开始,汉阳、青岛、太原、沈阳、大沽、长沙等11家兵工厂先后进行仿制。这还只是政府控制的规模较大的兵工厂,那些军阀自办的小型兵工厂,也都纷纷效仿,到底有多少家兵工厂生产毛瑟手枪,又生产了多少毛瑟手枪,已经难以计数。驳壳枪则成为各部队军官的首选枪种。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军官也选配这种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朱德总司令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在抗日战争时期毛瑟C96系列手枪也被中国军队大量使用。 大沽造船所在1918年之后开始仿制毛瑟C96手枪,该厂生产的毛瑟手枪品质优良故各地军阀争相采购。汉阳兵工厂在1923年开始仿制毛瑟C96,发射7.63 x 25毫米毛瑟手枪弹,约制造了13,000把。 北洋军阀时期,山西省都督阎锡山在太原建立了兵工厂,阎锡山为其属下部队配备仿制的.45口径的汤普森冲锋枪,但其配备的仍为C96 7.63毫米口径令后勤供应困难 。阎锡山决定生产.45 ACP版本的C96,令后勤供应简化,此型号在1929年起在太原兵工厂定名为“十七式”,枪身刻有“民国拾捌年晋造”及“壹柒式”标记。十七式配10发可拆式弹匣,以两个5发弹夹装填,产量约8500把。 建国后的第一型冲锋手枪仿全自动的M712 Schnellfeuer且予以改进,握把使用64式手枪握把,使用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子弹容量分别为10、20发,可单发或全自动射击,附加肩托有两种,一般及附刺刀肩托 。

  • 毛瑟C96手枪的一大致命弱点就是在射击时拥有严重的枪口上跳,于是机智无比的中国人将它们横放,利用枪口横向跳动更加高效的杀敌。

  • 时隔多年后的1980年,中国借鉴毛瑟C96的功能和外形,生产出了第一款完全自主生产的全自动手枪,命名为80式冲锋手枪。

C96

以上资料取自百度/360浏览器/少前百科  

资料整理 C9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