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4首古诗,千年后能否让你惊艳?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众多好诗流传在人间。而除了那些有名的诗词,还有很多好诗被埋没,没有被普通百姓所了解。我是真游泳的猫,记得关注小编,和小编一起欣赏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4首古诗,千年后能否让你惊艳?
第1首,《寄王叔明》:几梦山阴王右军,笔精墨妙最能文。每怜竹影抚秋月,更爱山居写白云。秘籍封题饶古迹,雅怀萧散逸人群。今年七月闻多事,曝画翻书到夕曛。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倪瓒。倪瓒,也称倪云林,是元代最出名的画家。他的画作意境幽深,是明清画家追逐模仿的对象。他的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等。
人们把倪瓒和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四家。这首诗就是倪瓒写给王蒙王叔明的诗。
这首诗还有一段故事,据说倪瓒一幅画画到一半,被王蒙拿去补全山中的远山等部分。然后王蒙又拿到倪瓒的家里,让倪瓒题诗,倪瓒就写了这么一首诗。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王蒙的才华,把王蒙比拟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说王蒙擅长画竹画秋月,也擅长画远山画白云。诗歌的后四句更是余味悠悠,让人看到了古代文人风雅的一面,看到那种真正文人的闲情逸致。可以说,这首诗不只是对王蒙的吹捧,更是对那种生活方式发自真心的赞美。

第2首:地炉无火一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乞得苧麻缝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和尚重喜。根据古籍记载,重喜和尚以前靠打渔为生,并不认识字,只是天天念佛。后来他成为佛门弟子,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有一种禅味,让人感觉到人生的苍凉和寂寥。前两句是写景,突出寒冷和孤苦。而后两句则是抒情,写他的一种感悟。佛家言众生皆苦,而重喜和尚说“不知身在寂寥中”,真可谓得到了佛家三味,令人拍案叫绝。

第3首,《题情尽桥》: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雍陶。据说雍陶来到外地做官,有一次在情尽桥送别客人,他问随从说:“为什么这个桥要交情尽桥呢?”随从回答说:“迎来送往的人都以此桥为限,所以大家就把这个桥叫情尽桥了。”
雍陶摇了摇头说:“这个说法不太对,就算是不送了,怎么能说情尽了呢?”所以他就在桥上写了三个字:“折柳桥。”还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围绕“情难尽”三个字,写出了送别之时依依不舍的心情。雍陶表示离别的时候就像是杨柳条一样,一条条都是愁绪,都让人十分伤悲。可以说,这首诗直抒胸臆,笔酣墨畅,真是一首值得品味的好诗啊。

第4首,《题阳关图》: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人物。这首诗另辟蹊径,并不遵循王维《渭城曲》的论调,令人眼前一亮。
王维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黄庭坚则表示柳叶并不让人伤悲,自然的东西是没有情感的,真正伤悲的也只有离人而已。并不是离别的人们触景伤情,而只是人们有离别之情,所以才觉得那些景色也充满离情别绪。这首诗点出了“人有意而物无情”的道理,千年后读来韵味无穷,真是一首好诗啊。

朋友们,你们对上面这些诗词有什么看法呢?你们还知道哪些不知名的好诗好词呢?欢迎留言哦。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小编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小编,多多收藏和分享小编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