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每天都能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看似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个人的认识力,实则是对个人思考的抹杀。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每天在手机上看着视频,听着别人讲大道理自己也听的津津有味,还非常的认同某个大咖的话,想着他说得好有道理,我按照他的方法就一定能改变自己,然后一转头就把刚刚看过的道理给忘了,接着你又会继续刷视频,看番,看小说,继续荒废时间,断断续续的会有几次刷到那些励志视频,把它们打包放到收藏夹里,是不是打开来安慰一下自己,然后喊着明天一定的口号,麻痹自己。这样的生活会让自己陷入迷茫,困境,让我们的思想日益固化,一但想做某件事情就会失去主观能动性,老会想着找攻略,找教程,然后觉得太麻烦就干脆放弃。这些事情反反复复就会给人带来痛苦,也伤害了一个人的觉知力,让人想不断地给自己找精神支柱,然后你会打开你的收藏夹,看一看那些知名的up主是怎么解析你的行为和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然后会提出一些建议,你一开始会觉得他们讲的很有道理,会按照他们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然后嘞,相信屏幕前的你已经尝试过了。现在我来说说我的看法,我们想一想,自己最有主观能动性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我的答案是儿童时期,那个时候的我比较单纯,对周围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好奇,也敢于尝试自己心头的任何想法,而且不会有丝毫的顾虑,全身心投入对周围事物的探索中,这个时候我做得任何改变都是尊从自己的内心,所以即使有时候做得是事情会让自己回家挨打,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做。这个时候的我是完全处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但是到了高中以后,相信不少的人也和我一样,越发觉得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老想着看网上的速成提分,然后一次次的失败会让你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根本不会怀疑是不是视频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该反思了,为什么我会如此相信网上大咖们的观点?为什么不能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难道我们内心的想法就一定是最差的吗?他们的方法就一定适合我吗?有了这几个问题,我们就要开始反思自己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答案是信息泛滥对我们的认知力和思考力都有一定程度地打击,而且还有蔓延性,从众心理的影响,让你潜移默化接受或认同视频的观点,然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从而渐渐把自己的想法给藏起来甚至丢掉。这个时候的我们已经陷入了信息茧房里了,躺平,摆烂,重复着一遍遍相同的事,渐渐的依赖上视频,攻略,教程,完全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只管一股脑的硬塞。最后的结果是一遍遍尝试,一遍遍失败,越挫越摆烂,自我的价值感也会降到最低,然后陷入迷茫。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静下来思考,就会想之前的错真的是自己造成的吗?这个时候我相信读书或者做一些远离网络的活动会让你有短暂的思考时间,然后慢慢的把收藏夹里一些不必要要的东西删除,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放下手机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成为网络下的傀儡。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我们的历史应该由我们自己书写,我们的问题也应该由我们自己亲手解决。今天每一个人认为是真实而予以附和或者沉默地予以忽视的东西,可能明天就证明是虚假的东西,只不过是见解的烟雾而已,有人相信那烟雾是一片云,将会在他们的田野上洒下肥沃土壤的雨水。—梭罗。第一次由感而发的创造,如有不正确,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