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唐才子传》之李涉

2022-03-30 05:28 作者:湘间小鹿  | 我要投稿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一生起伏沉浮,数次遭贬,可喜的是他有一颗乐观而豁达的心。北宋东坡对李涉评价非常之高,为此还专门在李涉逢僧的地方建了一座“苏公竹院”,重享当年李涉与僧闲聊的情趣。


        李涉,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


        李涉做了国子博士后,一次去九江看望其弟李勃(苏轼在《石钟山记》里提到的那位),在江口遇到强盗,强盗问船上何人,李涉答是李博士,强盗头子立即说,是李博士就不用抢了,要求赐诗一首。 李涉随口吟出以下诗句: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强盗得此诗,大喜,非但没有抢夺李涉的财物,反而赠送了很多金银。这恐怕是历史上唯一一次用诗换了强盗的财富的人吧,当然,这也说明李涉在当时已名重一时,就连绿林好汉也对他敬佩得五体投地。


        读李涉之诗,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有一种舒懒和畅之感。如以下这些诗:

        

《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


曾识云仙至小时,芙蓉头上绾青丝。
当时惊觉高唐梦,唯有如今宋玉知。


陵阳夜会使君筵,解语花枝出眼前。
一从明月西沉海,不见嫦娥二十年。


《登北固山亭》

海绕重山江抱城,隋家宫苑此分明。
居人不觉三吴恨,却笑关河又战争。


《柳枝词》

锦池江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
不必如丝千万缕,只禁离恨两三条。


《庐山得元侍御书》

惭君知我命龙钟,一纸书来意万重。
正著白衣寻古寺,忽然邮递到云峰。


《题宣化寺道光上人居》

二十年前不系身,草堂曾与雪为邻。
常思和尚当时语,衣钵留将与此人。


        老夫之所以摘其七言绝句,是因为当代人不喜欢看长诗,其实,李涉对于长诗驾驭更是得心应手,洋洋洒洒动辄数百字。所谓曲高者和寡。李涉之才,与杜牧不相上下,其清绝之风,亦无出其右。或许杜牧更多的是学李涉的风格吧。


        李涉一生贬讁,最后被流放到了广东的德庆,也就比北宋的东坡少了一条海的距离。李涉在德庆时,给其弟寄了一首诗:


唯将直道信苍苍,可料无名抵宪章。

阴骘却应先有谓,已交鸿雁早随阳。


         吾每读此诗,便感觉一位正直而才高于世的李涉站在眼前,所谓人格魅力,或许就在于此吧,在鸡汤盛行的当代,老夫也不得不说一句心灵鸡汤:唯学问不可辜负,不信试看古人的光芒仍然照耀着后世的来者。


         或许李涉有着非常优秀的基因,又或许是其有非常良好的教育方法,以至到宋一朝,共有李南仲、李庚、李宣及李瑛和李子昌五人荣登进士,这些都是李涉的后代。《唐才子传》如此描述李涉:


        涉,洛阳人,渤之仲兄也。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数逢乱兵,避地南来,乐佳山水,卜隐匡庐香炉峰下石洞间。尝养一白鹿,甚驯狎,因名所居曰白鹿洞。与弟渤、崔膺昆季茅舍相接。后徙居终南,偶従陈许辟命,従事行军。未几,以罪谪夷陵宰,十年蹭蹬峡中,病疟成痼,自伤羁逐,头颅又复如许。后遇赦得还,赋诗云:"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遂放船重来访吴、楚旧游,登天台石桥,望海得风水之便,挂席浮潇、湘、岳阳,逢张祜话故,因盘桓。归洛下,营草堂,隐少室。身自耕耘,妾能织纴,稚子供渔樵,拓落生计,伶俜酒乡,罕交人事。大和中,宰相累荐,征起为太学博士,致仕。卒。妻亦入道。涉工为诗,词意卓荦,不群世俗。长篇叙事,如行云流水,无可牵制,才名一时钦动。初,尝过九江皖口,遇夜客,方跧伏,问何人曰:"李山人。"豪首曰:"若是,勿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欣然书曰:"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藏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大喜,因以牛酒厚遗,再拜送之。夫以跖、蹻之辈,犹曰怜才,而至宝横道,君子不顾,忍哉。诗集一卷,今传。


《唐才子传》之李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