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还牙

老夏感到十分头疼。刚刚学生家长又打电话过来了,半是怒意半是哭腔地诉说自己孩子受了多少委屈,而自己这个做老师的不仅没有批评那个打人的小刚,反而让自己的孩子跟小刚一起上台罚站。老夏一边安抚着学生家长,一边在心里嘀咕着小刚受的伤也不轻,如果只批评小刚未免有偏袒之嫌。挂断不知第几通电话后,老夏决定找小刚谈谈,虽然这次的事情双方都有错误,但小刚是个经常跟同学打架的刺儿头,要想长远地解决问题,还是先从他开始教育比较好。
小刚学习不错,看起来也是个明事理的孩子,但不知为何总是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甚至打到鼻血流出来还不肯罢休。某天下午放学后,老夏把小刚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总是跟同学动手。
小刚说:“我第一次打架是跟同桌小明,上课的时候我的胳膊不小心越界了,碰了一下他的胳膊,于是我马上说了一句对不起。他没有理会我的道歉,并狠狠地把我的胳膊顶了回来,我不服气,也用力地顶了回去。他生气了,推了我一下,出于回礼我就打了一下他的手臂,没想到他居然用脚踢我。最后我们就打起来了。”
老夏还记得那节课,当时这两个孩子都在互相指责说是对方先犯错,自己只不过以牙还牙而已,但老夏知道小孩子打架总是说不清的,就让两个人都罚站了一节课。老夏教育他俩“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知道克制,还会越打越凶吗?
小刚接着说:“我第二次打架是跟后桌的小红,某天下课我发现自己的橡皮不见了,找了好久也没找到,结果在快上课时她突然把橡皮递了过来说还我。我很生气,说她不应该未经我的许可就拿我的橡皮,她竟然说自己只不过借用了一会儿,而且她需要用橡皮的时候我不在座位上。这太不讲道理了,难道我不在就可以随便用吗?我大声地骂她:'你这个小偷!'她气的脸都红了,把橡皮使劲地扔到了我的桌上说:'还你就是了! '不过因为橡皮有弹性,碰到桌子后就弹开了,不知道掉到了哪里去。失去了橡皮的我决定报仇,就抓起她的铅笔随手一扔,也不知道扔哪里去了。她扑过来使劲推了我一下,我差点摔倒!我本来想打她的,但是一想起之前因为打架被批评,觉得要是真的打起来无论谁都占不到好处,所以我决定忍一忍,她推我我就回去,不会再更近一步。万万没想到,我仅仅是做了跟她一样的事情,她却一副快哭出来的样子,抓着我又捏又踢,我也只能跟她打起来了。老师你说,这是我的错吗?”
老夏沉默了一会儿:“嗯……你确实有在克制自己,但是还不够。小刚,人家是女孩子,你不应该跟她斤斤计较,懂吗?”
“那我就活该吃亏吗?”小刚气鼓鼓地说。
“继续说下去。”老夏还没想好怎么教育他。
“再后来,只要有人敢碰到我的身体,我就直接往他脸上打过去了。哪怕我道歉了,克制了,人家也总会觉得我是欠他的,一定要做最后一个出手的人,而且往往不知轻重。我忍不了,凭什么非得要我来忍?我忍住之后老师会表扬我吗?虽然被老师罚站很难受,但一想到明明是对方不知收敛,却还占了我的便宜,我就会更难受,至少打起架来是两个人一起罚站!”
老夏摇了摇头,这种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人家付出代价的心理太危险了,如果不纠正将来会成祸患。可他又能怎么办呢?每次小学生打起架来都各执一词,只说对方的不是,而其他小学生又喜欢维护跟自己关系好的人,甚至不惜撒谎骗老师——他们还不懂廉耻心是什么概念。老夏深知冤枉一个学生会带来多大的阴影,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只能各打八十大板,不管是谁的错,都得学会收敛。看到小刚变成这个样子,老夏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等你长大就明白了……”老夏摇了摇头,“人家做错了,你不应该跟着错。”
小刚看着老师的眼睛:“大人就明白该怎么做吗?隔壁街的张阿姨总是乱嚼舌头,说我妈妈工作起来不顾家里,我妈妈就去她家门口骂她,说她整天不务正业。再后来张阿姨会把垃圾扔到我们家门口,妈妈会举报她老公车子乱停。爸爸劝妈妈算了,她说明明是对方有错在先。在我看来,你们大人也没什么不同啊。”
“明天叫你家长过来吧,我需要跟他们谈谈。”老夏叹了口气,跟家长交流是他最后的底牌,然而他也不清楚到底该说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