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杂谈
有很多人不理解我说的,觉得无职转生的男主被设定得如此费拉不堪,是日本主流文化看不起宅文化的锅。不不,你错了,日本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出现了针对费拉不堪的垮掉一代的产品。
只不过轻小说、漫画和动画这些领域,这一类的作品特别多罢了。
日剧虽然也有一大票讲费拉不堪的男女主小确幸的作品,但也有《半泽直树》这种给职场精英看的现代歌舞伎。
这是因为日剧、日本电影这个市场比较百花齐放,针对各种人群的都有。
轻小说、漫画和动画这种针对的人群画像就相对比较单一,于是各种费拉不堪的男主就出现了。
画一个年代图谱,对比下动画作品中男主的精神面貌和精英程度,你就会发现这是下降的。
EVA之所以厉害,有一个原因就是庵野早早的就发现了存在这么一个蓝海,于是就有了TV版里那个想让人抽死他的碇真治。
我当年看死与新生的时候,这感觉特别明显,一面是精英阶层的角色们在奋起抗争,是早早就大学毕业的天才少女明日香在那首名曲的伴奏下最后一搏,是葛城美里以成年人的坚强和温柔守护真治到了最后一刻,与这些相对的另一面就是费拉不堪的真治一动不动。
当时这个主角设定是非常反传统的,和周围一票热血、努力、友情并且胜利的主角格格不入。
庵野痞子是真的牛逼啊。
后来新剧场版,真治突然不废了,很多人大喊“我不能接受”,而我当时感觉是不是庵野当爸爸了,所以看法有了变化。
十几年后我回看这些年动画业界,我只能说,痞子大概早早的发现了动画业界要开始拥抱废物了,所以用新剧场版对整个业界竖起了中指。
当然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有特例,比如JOJO。
平心而论,JOJO的那种气质,在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的漫画、动画里面并不少见。
所以以前JOJO在中国小众得不行。
现在新TV出来以后,我都感觉中国是个人都是JOJO粉,我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一开始只是以为对方只是玩梗的,并没有看过JOJO,是所谓的云JO粉,结果聊起来才发现都是真JOJO粉,而且开始的时候都觉得对面可能是云的。
现在JOJO放在一堆费拉不堪的日本动画里面,那可是太特立独行了好吗。
跑题了,说回观众定位的问题。
我作为一个网络作家,其实非常理解日本方面的文化产品生产者根据受众群画像订制产品的做法。
网文作为一种文化商品,一样要根据受众群画像来定制作品。
网文里面也有专门面相那些费拉不堪的人的作品,飞卢上几乎全都是。
我去飞卢扫过榜的,在我看来飞卢作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不劳而获,以前的网文也是金手指开很大,但是多多少少还是要讲一讲奋斗的过程的,飞卢没有这个奋斗的过程,直接拿结果,然后重复打脸装逼的桥段。
17年的时候我参加某新网站的引资会议,就是他们那PPT忽悠风投的那种会议,当时网站方面重金买了个网文读者市场调研。根据那个调研,15到16年网文的主力消费群体是中低文化水平,生活在一线城市城乡结合部,比如三和这样的地方,每个月收入在3000以下,但是因为生活成本极低,所以有一两千可支配收入的人群。
这个调查报告,其实可以解释之后网文的很多流向的。
比如乡村医生流派,所谓新媒体文最喜欢这个了,主角是个乡村医生,生活在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者二三线地级市下面的县城,然后村里这个姑娘有什么病,他上去看诊然后懂的都懂。
都是这种的,一般三章就开始开车,车轮子撵你脸上。
还有所谓的乡土流,其实也差不多。
龙王赘婿什么的其实也是针对这批人量身定制的。
说实话什么军上、龙王这些称号,其实都LOW到没边了,但人家的受众就吃这套啊,他们的眼界就那么小。
后来18年,我去济南那边接受某个网络文学相关的节目的采访,当时对接的是贝壳视频这个MC,他们旗下最有名的节目是探险雷探长。
当时他们也给我讲了一波短视频的受众画像,你猜怎么着,短视频的受众画像,和我上面提到的网文受众是一样的。
完全一样。
所以18年的时候我就知道,短视频要来抢网文的流量,结果确实如此。
但是网文并没有被打倒。
最初的那一批网文读者,其实非常精英化,因为05年的时候,手机费拉不堪,看网文只能用电脑,那时候有电脑而且能长时间使用的,都是大学生。
所以05年的时候,网文是非常精英化的,你会发现那时候的网文虽然很*,很暴力,但是隔三差五就要追求一波文学审美。
俗称文青。
这就是当时受众群体决定的。
大学生嘛,心里总是会有点地方来装文学、梦想和穿越世界的旅行的。
但紧接着网文就开始无线化了,最开始所谓的无线化,只是把传统网文作品搬到中移动的无线阅读基地去。斗破什么的就是那时候彻底火起来的。
后来就开始针对无线端用户的需求,诞生了专门的网文品类。
那时候用无线端看网文的大头是什么,是到一线城市的务工的农村青年。
这个年代我正好在社工系毕业拿了国家二级社工师资格证,在广州乡下罗岗区的一个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蹲点。
我们那个服务中心负责的一个居委加三个自然村,常住人口三十万左右,剩下将近两百万都是打工的。
他们很多人手机就只有一个小灵通,只能看文字的那种,平时消遣就是看小说。
除了看小说,他们其他娱乐就是街边下棋了。当然还有人去赌的,那种少数不论是吧。说不好听的,他们连搞黄色解决下生理问题的钱都没有。他们只能看小说。
他们想听音乐,都要去那种街边摊子。现在很多人可能都没见过这种摊子,就是一个人坐在那里,桌子上摆个手提电脑,旁边放个价目表,帮忙下歌,一首歌多少钱,你给了钱那个小哥就帮忙把歌拷到你手机里。
往上翻,看看前面说的那个调查报告,是不是和这群人很吻合?
当时无线文的受众,主要就是这批人。一开始斗破在这些人当中风头无两,这一批人,造就了网文圈第一批“富豪”,代表人物就是天蚕土豆。
唐家三少和他们还不一样,唐家三少是靠知音漫客的斗罗漫画起飞的。
但是很快网络作家们就发现了,斗破其实并不是专门为这批人量身定做的,他只不过刚好是最初那批作品中最贴近这批人需求的。
然后网文作家们就开始生产真正的针对这些人的作品,我们网文圈管这个统称为“无线文”。
无线文的发展又养肥了一批网络作家。
但是网文最初的读者其实还依然在,就是那一批精英化的、有一定追求的读者。这些读者构成了像1911新中华、宰执天下、临高启明等作品的主要读者群。
实际上网文圈一直有这种精英读者在,因为网文真的是一个受众面很广的文化娱乐产品,你看沈毅教授就是个网文老炮。
只不过这些精英读者隐藏在大量的“小白”当中,根本发现不了他们。
他们也往往找不到那些适合他们的书,因为大量的推荐资源和流量都被小白文占据了。
但是短视频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切。
当年那些手机只能看文字的人,他们设备换代了,他们用上4G了,他们可以刷某音某手了。
这些人是没有阅读刚需的,所以他们批量流向短视频,这是18年以来,网文流量一直在下降的真相。
作为应对,网文这边的反应很直白,那就是更加的短平快,新媒体,飞卢都是这种自动应对之下的产物。
免费阅读也是因此而生的,短视频不花钱,网文花钱,那么就搞一个免费的网站让你们看。之前那些龙王赘婿系列的广告,都是免费阅读网站拍来和短视频抢下沉市场的。
但是网文并没有完蛋,因为网文中那一批精英读者,他是有阅读刚需的,平时他们也刷短视频,但是刷完了他们还是想看点小说。
这些读者本来被淹没在小白的海洋中,茫然不知所措,只能自己从那些并不是为他们准备的书里面淘小众精品。
现在小白被短视频吸走了,这些读者就露出水面了。
最近两年,起点最火的书叫什么?
《诡秘之主》,一本克苏鲁风的作品……放在15年你敢信?
然后现在卖报小郎君的《大奉打更人》,那水准也是相当的高。
卧槽,好像扯得已经太远了。
我本来只是想写个动态啊……
总而言之,轻小说和动画,跟网文一样,是文化娱乐产品,作为产品他肯定是有目标受众的。你觉得看不下去,说明你就不是受众。
我就看不下去无职,我跟喜欢无职的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我也同样看不下去RE0,看我书的人都发现了,我书里就基本不会玩RE0的梗。因为我非常不喜欢这部B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