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于康德的些许思考

2023-07-08 10:42 作者:芝士绫华的G  | 我要投稿

对于康德,或许“三大批判”是很多人对康德唯一的印象。而在“三大批判”中,虽然任何康德的专家都会强调《实践理性批判》应当高于《纯粹理性批判》,但实际上,康德真正具有广泛而重要影响的著作还是《纯粹理性批判》本身,后世的哲学家绝大多数仍然是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去发现康德哲学的问题,并且试图“解决”康德哲学所谓的“问题”。题主问为何康德这样的理性的大师,仍然最后跌入了物自体、先验论、智性直观这样的神秘主义、不可知论的陷阱之中。我浏览了一下,绝大多数答主包括题主自己仍然只是在《纯粹理性批判》的视角下理解这个问题。仿佛康德只写了《纯粹理性批判》这一本书似的。近来,我重读康德从“前批判时期”到“批判哲学”时期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一部作品《通灵者之梦》。我似乎更能体会康德“批判哲学”建构的意义与思想发生的时刻。《通灵者之梦》一书的由来是康德听闻当时瑞典有一位所谓的“通灵者”史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1688-1772)的神秘事迹。而康德当时在思考传统特殊形上学之一的“理性心理学”讨论“心灵(或灵魂)”的本质及特性问题。康德在听闻史威登堡的事迹后萌发了一个想法,即如果史威登堡真有他所宣称的特殊禀赋,那么,在传统理性心理学中争论不休的一些问题(尤其是灵魂不死的问题)岂非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康德在撰写《通灵者之梦》的时候已经在思考以莱布尼兹——沃尔夫体系为首的传统理性形上学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一个无法被现实的“经验”所把握的“精神”这一概念,似乎传统理性形而上学家还能做出诸多的“设想”,康德想,这是如何可能的呢?瓦尔特·舒尔茨在《晚期谢林哲学研究》中就提到“理性会在经验缺失处显露出来不安”。而这条问题线索正是肇始于康德。康德认为对于“精神”我们根本没有直接的“经验”,我们是如何能将其设想为一个“对象”的呢?康德的批判意识正是发生于此,康德说:亚里士多德在某处说:当我们清醒时,我们有共通的世界;但是当我们作梦时,每个人有他自己的世界。在我看来,我们或许可倒转后面一句而说:当不同的人之中每个人有其自己的世界时,我们可推想他们在作梦。这段话中康德所引的应当是赫拉克勒托斯(Herakleitos)的话,康德错误地记成了亚里士多德的话(严谨如康德一样会在历史知识上发生错误,却无损其理性知识的光辉)。但是康德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即假使一个世界(不管我们称之为精神世界还是灵界)只能为少数人所认识,其真实性便很可怀疑;对于有关这个世界的种种叙述,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去分辨:他们究竟是真理还是幻觉。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把史威登堡这类的通灵者视为「感觉的梦幻者」,其特点是凭借所谓“特殊的禀赋”拥有他人不具有的“经验”。而与之相对的便是「理性的梦幻者」,其特点就是可凭借理性认识他人无法认识的“对象”。

对于康德的些许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