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迷彩连体服 ?

主要包括连体式迷彩跳伞服/飞行服、连体式迷彩坦克兵服、连体式迷彩战斗服等。
意大利
1938年,Telo Mimetico M29被用于制作伞兵罩衫。
1941年末至1942年初,意大利伞兵开始装备四分之三长度的M29式伞兵作战服。
呈“短裤”样式,下摆用扣子扣出包住大腿部的。



上图:在80年代,这种又被称为“海滩突击迷彩服”是海军陆战队圣马可营(Reggimento Marina "San Marco")的标配制服。
德国

上图:二战德军空降猎兵装备的一体式跳伞服也是“短裤”样式,伞兵称其为 "骨袋"。
早期是纯绿色的,1941年后开始使用迷彩布料制作。

上图:二战德军装甲兵为了在进出坦克时避免衣服被蹭挂,有些士兵自行滞纳金定制一体式剪裁。布料则是各自收集,所以出现多种迷彩模式。

上图:现代德军装甲兵统一配发的斑点迷彩连体工作服。

上图:现代德军KSK专用的连体战斗服,同样是斑点迷彩布料,但拉链和口袋的设计独特。
苏联
大约在1938年,苏联红军开始给侦察兵、狙击手及空降兵配发伪装服,
伪装服有两种不同版本,连体伪装服与两件套式伪装服。
连体伪装服全身宽大,带有兜帽,面料柔软,
在二战中建立并完善的苏式伪装服体系并未完全消失,
战后苏联军队仍继承了伪装服体系并加以发展。



苏联军服的影响不仅局限在本国,
二战后建立的华约及大多数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军队,
在军服的设计上都受到苏式军服的很大影响。种类、式样上基本都采取了与苏联相同的模式。




上4图:阿尔巴尼亚军队配发的连体伪装服

上图:白俄罗斯军队装备的连体迷彩服式样是苏式的,迷彩模式是俄罗斯的。



上3图:波斯尼亚的连体迷彩服仍然采用前南斯拉夫的迷彩模式,但服装式样作了改进。


上2图:保加利亚连体迷彩服



上3图:匈牙利连体迷彩服


上2图:波兰空降兵早期连体伪装服与特警队城市斑点迷彩连体服。





上5图:塞尔维亚军队和警察配发的迷彩连体服。
英国

上图:1943年开始生产的英国冬季笔刷迷彩连体坦克服,配发量很少,
在朝鲜战争、冷战时期驻德英军单位里也使用过。
美国

上图:1942年,美国陆军获得配发绿色与褐色混搭的连体迷彩服。
采用连体式是为了在丛林地区防蚊虫叮咬,抵御传播疟疾的蚊子与热带有毒昆虫,
而宽松的设计则有助于在热带地区的高温下散热和防湿。
不过穿连体迷彩服存在弊端,当士兵要上“大号”时,必须把衣服脱下来才行,
这样就失去了防蚊虫的目的。此外,人字斜纹面料潮湿后会变得非常沉重,
种种缺陷使得这款连体迷彩服投入使用没多久就退出了战场。
后来海军陆战队虽也采用过连体式制服,但因其行动不便,只要配发给于炮兵。
后期改为棕褐色和橄榄绿,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都装备过猎鸭迷彩HBT连体服。

上图: 在越南战争的早期,ARVN空降师的美国军事顾问偶尔会穿
英国M1942防风笔刷迷彩衍生版。


上2图:越战时期,美军直升飞机乘员装备的猎鸭迷彩连体飞行服。
澳大利亚

上图:AUSTRALIA-3rd Pattern DPDU Flightsuit-2004
加拿大

上图:Cadpat Toxicological Overalls
芬兰

上图:Finland-Tanker mechanised infantry overall

上图:Finland-Tanker mechanised infantry overall
法国

上图:法国 GIPN装备的一体式作战工作服。
荷兰

上图:荷兰坦克兵发放了最新型的连体工作服,采用了荷兰陆军新型的斑点迷彩。
约旦

上图:Jordan Amoeba Tank Suit Pilot Suit
韩国

上图:韩国特种部队装备的"venemous snake" 数码迷彩连体跳伞服。
科威特

上图:kuwaiti-brushstroke coverall
泰国

上图:泰国皇家空军安全警察连体迷彩服 -19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