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异客:当火星王子遇到美国楚留香 | 科幻经典解读

科幻经典解读栏目,是一个旨在向科幻入门读者提供帮助,用最短的篇幅,快速向读者讲解历史上的科幻经典小说的解说性栏目。
我们精选了世界科幻史上最为经典的数十部小说,每期一部,让读者们在大约5分钟的阅读时间里,快速了解到这部科幻经典的内容和特色。通过这个栏目,读者们可以了解到科幻史的演变发展,各种科幻想象的类型和源头,为自己的将来的科幻阅读提供指导。
《异乡异客》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作者 | 罗伯特·海因莱茵
首版 | 1961
首次登陆火星的地球探险家全部遇难,只在火星上留下一个孤儿。二十五年后,第二支火星探险队将被火星人抚养长大的瓦伦丁·迈克尔·史密斯带回了地球。
按照地球法律,瓦伦丁是火星的拥有者,也是探险家们巨额遗产的合法继承人。于是,在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起,他便成为各大势力的争夺对象。但瓦伦丁在火星人之中长大,对地球和人类一无所知。以火星人的眼光来看,他觉得地球世界简直不可理喻,人与人之间只有冷漠的尔虞我诈。

万幸的是,护士吉尔和记者本·卡克斯顿合谋将瓦伦丁从医院中偷偷带走,并将他送到了玩世不恭的作家朱巴尔·哈肖那里保护起来。哈肖像父亲一样引导着他,帮他理解何为人类,并战胜蜂拥而来的心怀不轨者。
瓦伦丁迅速成长起来,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让人们意识到“人人皆上帝”,以此理念来对抗人类文明中的暴戾。他成为了一名先知,并且自豪地接受了身为先知的必然宿命——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
解读
《异乡异客》是海因莱因写作生涯中争议最大,同时也是销量最好的作品。它出版于1961年,随后便于次年夺得雨果奖。但它的影响力远远不止在科幻圈:我们今天兴许很难想象,这部小说在许多方面都深深地影响了流行文化的发展历程。它所描写的过于超前的伦理观以及颠覆性的宗教观,时至今日仍令无数科幻迷讨论不休。
01
当火星王子遇到美国楚留香
小说最大的亮点或者说萌点,当属朱巴尔和瓦伦丁之间令人捧腹的互动。在故事的开始,被带回地球的瓦伦丁因为无法适应地球环境,只能被“软禁”在小小的重症监护室里。当他还神志不清时,房间外的各大势力就已经开始为瓦伦丁背后的财富开始勾心斗角了。试想,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却对财富毫无概念;他的容貌极为英俊,但对男欢女爱也一无所知;他有着从火星上学来的超能力,任何人都休想伤他分毫,却极度厌恶暴力;他事实上比大多数人都要优秀,却习惯性地按照火星种族的生理特征,谦卑地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蛋”。这种颠倒是打开一切讽刺的开关,可以追溯到拉伯雷和斯威夫特。它是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中那个有趣故事的反写:一位大使穿金戴银来到乌托邦岛,岛民却把他当成奴隶,而把他衣着寒酸的随从当成主人——大使不知乌托邦的习俗原本是鄙视金银的。
本质上,朱巴尔和瓦伦丁是一样的:在海因莱因笔下,他们都是“出现在错误场景中”的“正确的人”。正因为朱巴尔太聪明,把一切都看得太通透,所以选择变成了个玩世不恭的老顽童。看看海因莱因对朱巴尔的刻画吧:住在远离尘嚣的别墅里,终日在泳池边消磨时光,泳池里有三个惊艳的美女助手,替他做速记,烹饪美食,与外界联系……乍看之下还以为是古龙笔下的楚留香。看来东西方对于侠义浪子的想象,多少也是相通的。
可以想象这样两个角色凑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对地球一无所知的瓦伦丁一个人留在这里,就好像羊羔待在狮子窝里一样危险。而朱巴尔这个保护人虽然一脸老不正经,却极为公正智慧,无论是讥刺权贵还是戏弄警察统统游刃有余。两人都无法彻底理解对方的文明,但因为包容和谦卑,他们却成为了最佳拍档。这两人凑在一起,倒有几分像是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的将军大人遇上了坂田银时。
02
后半段是“神展开”吗?
现在假设你就是海因莱因。你已经有了这样有趣的人设(朱巴尔、瓦伦丁和朋友们),有了一个完善的背景,你会写一篇怎样的《异乡异客》?可能是让主人公们周游世界,像《巨人传》那样对人类文明的种种虚伪之处嬉笑怒骂;可能让他们来一次妙趣横生的火星之旅,让朱巴尔亲眼看看火星人的生活(光是火星人的生命阶段包括蛋、若虫、巢仔、成年以及灵老,就足以让一个科幻作家大书特书了);可能再引入一个妄图夺取瓦伦丁财富的,痞老板一样的邪恶反派,然后看主人公们如何用巧计将其推翻……这些都是很有趣的想法,如果真的这么写了,《异乡异客》同样会很精彩。
然而,这部小说最令人诟病的正是后半段的“神展开”。以上这些合情合理的脑洞,海因莱因统统都不要:从小说第三章《古怪的教育》开始,瓦伦丁对宗教产生了兴趣,最后更是离开朱巴尔,独自一人踏上了认识世界之旅——结果就是建立了“分享教”,自己成为教主。瓦伦丁希望告诉所有人,不需要崇拜某个特定的上帝,因为人人皆是上帝。此外,海因莱因更是用大量的篇幅刻画瓦伦丁所创立的理想家庭:它实行自由流动的多配偶制,男人和女人可以享受任何组合和配置的性爱——而且人人都是裸体主义者。小说的结局更带几分邪典意味:瓦伦丁心甘情愿地死在分享教反对者的乱石之下,殉了自己的教;而他的地球朋友们则遵从火星人的习俗,满怀着对瓦伦丁的爱将他的遗体炖成肉汤分食了……大多数读者看到这里都会直呼上当,痛斥海因莱因“夹带私货”——拜托,我们想看的是朱巴尔与哈肖来一场堂吉诃德式的冒险,为什么你要用几十万字去传教以及宣扬裸体主义?
然而,与我们的直觉相悖,美国的很多海因莱因粉丝至今都认为《异乡异客》是其最重要的作品,堪称他创作生涯的一座里程碑。在此之前,他一直商业化导向地为纸浆杂志和青少年市场写作,作品中并没有太过前卫的反文化元素;而海因莱因于1959年完成的《星船伞兵》被编辑认为过于争议而被拒绝出版。这反倒解除了海因莱因的束缚,让他开始“以我自己的风格写我自己的东西”,创作出一系列富有挑战性、重新划定科幻界限的作品,这其中就包括《异乡异客》。
国内读者的认知差异,或许源自于对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嬉皮士风潮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缺乏了解。这些运动的一个重要信念就是:性应该被视为生活的正常部分,而不是受到家庭、产业性道德、宗教和国家的压制。由于适逢越战爆发,一些反战运动中更是出现了著名的口号“要做爱,不要战争(Make love, not war)”。可以说,这些运动玩世不恭、惊世骇俗的姿态背后,是对整个西方文明精神危机的一次反弹。不理解那时如火如荼的思想解放运动,便难以理解《异乡异客》中的关切。
《异乡异客》并不是海因莱因的孤例——试看之后的《严厉的月亮》,海因莱因继续考虑多配偶制的可能性。在书中的月球社会里,男人的数量远远超过女人,所以那里的社会规范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一妻多夫制;他本人是一个裸体主义者,在他的科幻小说中不止一次用积极的语言描绘裸体主义,甚至还有更令人面红耳赤的主题……几十年来,围绕这些作品所产生的讨论和争议始终未曾断绝。
03
一个时代的余音……
不如说,这些所谓的“夹带私货”,正是海因莱因的魅力所在。《异乡异客》在我们看来难以接受的后半段情节,正是他想要的:这部作品的魅力,并不在于过硬的技术细节描写,也不在于文笔如何流畅优美,故事情节如何爽快,而是海因莱因从根本上摧毁了当时的伦理道德观,将传统思想踩在脚下,并在此之上建立了一个完全违反了常识的新兴文化现象。借助瓦伦丁这位“异乡异客”的视角,读者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审视人类文明,重新理解当今社会的种种思想观念。
当然,它在艺术上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海因莱因附身在朱巴尔身上不停的的絮絮叨叨减损了它的文学价值。问题在于,如果每个作家都中规中矩地按某一种编故事的成法去写作,那么我们可能会有更多有趣的作品,但却失去了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窗口。
《异乡异客》激励了一代美国青少年,使他们成为激进的性解放运动支持者、乌托邦主义者和幻想家。时至今日,它仍然是海因半个世纪以来最著名、最畅销、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无论喜欢与否,这些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如果你是一个海因莱因迷,或者对20世纪的科幻黄金时代感兴趣,《异乡异客》便是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小说。
金句
01
我跟有些技巧挺棒的人接过吻,但他们都没有全神贯注。他们办不到。迈克根本没有技巧可言……但当迈克吻你的时候,他不会做任何其他事情。你就是他的整个宇宙……那一刻就是永恒,因为他没有任何计划,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只是吻你。那种感觉无法抵挡。
02
在地球上,相互竞争的是成年人,而不是孩子们,但在火星上,成年人从不竞争,弱小者在婴儿期就已经淘汰了。不过,尽管方法不同,竞争和淘汰都同样存在……否则一个种族就会每况愈下、日渐衰亡。而我在做的,是把两头的竞争都去掉。婴儿之间不竞争,成年人也不竞争。
03
所有扭曲这个世界的胡言乱语里头,“利他主义”是最糟的一种。人只干自己想干的事,回回如此。假如做某个决定的时候他们感到痛苦——假如这个决定看起来像是种‘牺牲’——你一定要明白,这种痛苦并不比贪婪引起的苦恼更高尚……如果不能两样都要,你只好放弃一个,仅此而已。
04
对抗我就是对抗你自己……因为你是上帝……我也是上帝……所有灵悟的都是上帝——此外再无其他。
05
真理并不复杂,然而人的道路却布满艰险。首先你们必须学会控制自我。其他一切将会水到渠成。了解自己、驾驭自己的人有福了,因为世界是他的,爱、快乐和平和将跟随他到任何地方。
作者 | 钟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