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集成初试66名一战上岸:绩点和初试吊车尾选手,复试翻盘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和抄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写在前面的话 /
学霸经验贴,借着前人经验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今年复试大部分已经结束。小苏邀请一批“高分学霸”分享经验,希望同学们借鉴成功上岸学长学姐经历以勉励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有越来越多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发挥自己的余热。欢迎每一位独特的你来分享经历或经验。
有一分热,发一份光。
考研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对考研的疑问,或者你有希望我们创作的文章/内容/视频,可以随时联系小苏(微信:①lqll_1998②xiaozhushou_123),文末有各专业QQ考研交流群的群号,各专业微信考研交流群由于有的群超过200人并且发二维码容易过期和招来“小广告”,直接加小苏微信会拉你进群。

简介
本科某985微电子专业,四年本科成绩平均77,60/110+,曾经有学年获得奖学金,项目比赛都有。今年一战322,初试排名66,复试85分,综合排名53。很开心第一年成功上岸,于此写下一篇学习经历作为参考,与君共勉。

择校
微电子的硕士方向会有几个方向:工艺,器件,设计。
我的本科院校材料或者光电做的会多一些,虽然这两个方面母校做的挺好,但在大三的时候,我参与到一个材料领域老师的课题组,一个博士师哥带我很久,做了一些有关磷光材料的研究,从我个人来讲,不是很喜欢这方面,考虑到设计方向,选择面窄了很多,毕竟当前国内还是材料工艺器件为各大高校主要研究方向(或许很好发文章是其中一个原因),供选择的只有几所学校:北大,复旦,清华。(或许还有,我调研不太够,选了一个直接就去考了)。
不选清华是因为本部不招,深圳不太喜欢,而且专业课涉及到没学的课程,没有信心考上。复旦虽然数二英二专业课学过,但顶不住专业课太多,本科也是混混过去的,最后选择软微,从小到大我的数学会比较好一点,英语差一些,所以想找一个考数一英二的,可惜没有,软微初试科目比较适合我。至于集成还是电通,主要考虑到复试,我的项目比赛本科背景都和集成相关,就选择集成了。
初试复习

这次数学临场发挥不佳,不好意思放分数,经验部分当乐呵就好。
我真正开始准备考研是在五月底六月初,首先看了汤家凤老师的基础班,做了配套的高等数学辅导讲义,1800基础篇,差不多看一章做一章,效果说实话一般,线代看得李永乐老师的强化班,这个超赞推荐,概率论是看的王式安老师的强化班,需要倍速,老师语速较慢。
大概到了七月末看完,开始汤老师高数强化班,配1800强化篇。
之后就是无休止的刷题,一天一两套,周六日是考研休息日,做过的卷子大概有:05年之后数一数二真题,汤老师八套卷,李林4+6,合工大共创超越七八年的卷子(这里很感谢母校图书馆的自助打印机,那里用纸比较好,打出来的卷子做起来舒服,hhhhhhh),这里卷子水平良莠不齐,真题首先是最准的,然后听说20会难,合工大超越比较适合练手,剩下的题都是基本套路那种。
复习全程没用到张宇老师的课程或资料,不是否定,我听过一节课不是我喜欢的风格就放弃了,而且听别人说他的卷子很难就怂了。

英语是我比较差的科目,四六级我都是擦边过,看到北京55线说实话一开始有些慌,尤其是记得从哪里听到的开局主观题先扣25,慌的不行,这里辟谣,没有这个说法,至少今年我这里不是这样。
当时准备因为一开始知道数学比较重要,英语没有太关注也就是每天墨墨背单词,完成了红宝书词汇和恋恋有词的词组部分。剩下的就是真题,英语没有什么口碑很好的模拟卷,真题我做了三遍,虽然第三遍还会有错题,但每一次我都会把全文翻译一遍,记录不会的单词,扩展它的用法,和数学一样考试前留几套卷子,英语卷子很少要珍惜使用。
啊对,作文方面王江涛老师的书一本就够了,分析一下行文结构背一些万能的语句就好了,北京说压分其实也还好,我的小作文让写note我写了书信也给了4分,大作文今年简单给了16,这里因为我的中文和英文字写得都不好,是那种从小学到高中各科老师疯狂批评的那种,所以可以看出来其实压分还好。

政治全国考起来都差不多的,看徐涛网课,核心考案画明白,多找卷子做选择题,大题等着肖四就完事,与其说政治是你和政治命题组的对决倒不如说是肖老师和他们的pk,今年肖四压得不太准,或许应了今年第一道大题的一物降一物吧,哈哈哈,我政治是10月开始看的,可以早一点,但不必太早,没什么用。

这里很感谢我在的集成电通QQ群,这里面的资料对于我一开始选择和中期复习起了很大作用,而且里面的群友学长学姐人都超nice。因为专业课主要是数电,我当时看了清华阎石老师的数电和官方指定的康华光数电,内容差不多,大家还是以康华光为主,我记得阎石版本有个绘制状态转换的比较简单大家可以去找一下参考一下。
看完书做模拟题,各大高校真题数电部分,然后是真题,多刷几遍,verilog可看可不看,我把它重学了一遍,但似乎没啥用,摊手。
研友及报班
找一个目标大概相同或者真心准备考研的朋友非常重要,我当时是和两个班级同学,女朋友还有图书馆几个同学一起学习,大家几乎都考上了心仪的学校,报班的话我个人是不推荐的,但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自制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数学专业课或许可以报一下,但英语政治不必,真不必,自己学完全没问题。
复试
说起复试,今年比较特殊,处在疫情,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就多了很多,因为一开始招生简章说招65,我是64 65 66同分,所以复试尤为关键。我算是集成科班出身,老师会问的细一些,我大概准备了半物、半器、数模电、数集、模集verilog,c我没有太看,说是复习了,其实在家的复习效率大家懂自懂,可以说看到比较好的应对复试完全没问题的似乎就只有数电,verilog,半物。这里着重说一下项目和比赛可太重要了,今年我复试专业问题老师考了我没复习的地方,三个我只会一个,但到了最后的项目比赛环节或许算是绝地翻盘这里非常感谢苏世学社的学长学姐们,组织了一次公益的模拟面试,我有一个比赛举办方居然是信科,学长说老师会问,最后老师虽然没问,但我主动说了估计也有一定的加分,很感谢学长学姐。
总结
怎么讲呢,这半年或许是我目前21年的人生里最充实的半年,超越了高中生涯,说是考研辛苦,其实大家如果能合理调节带来的不会是辛苦,而是这种充实感。
我跟父母说过即使没有考上(没工作不出国好像是挺惨的呜呜呜),这半年也不是白费的,最起码我学会了自律,学会了规划,学会了调节身心,如果实际来讲,我也积攒了半年的知识,二战应该没问题。没有任何人的合乎目标的努力是白费的,我不太会讲热血的话,只希望各位都能找到自己想追逐的东西,朝着目标一步一步走就好。
完结撒花!谢谢这么长时间以来所有人的帮助!
希望明年的软微看到各位的到来!
——于返校途中码(终于开学了,激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