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泡面煮出的产品设计哲思
大概是前几周,我发现用电锅煮泡面很好吃,这其实并不全是我摸索来的。
我们公司有俩同事,他们有段时间经常在公司煮泡面吃,有时还买点蛋、虾和青菜放进去,煮好喊大家一起来。
然后嘴馋的我就屁颠屁颠去了,当时就发现这面煮的要比自己煮的好吃。
后来我随口说了句,不知道为啥公司的泡面就是比家里自己煮的美味啊~
HR妹妹说可能是因为大家一起吃的,很有乐趣,才会觉得好吃,其实都是心理作用~
我也想到了这层原因,但觉得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因为确实这面的弹滑程度要比我自己煮得强很多。
当时我推测了两个原因:
一个是面的原因:公司的面是HR妹妹买的鸡蛋面,我煮的面是辛拉面
一个是汤的原因:每次煮面都有很多同事路过围观,来的人多,锅又小,所以每次煮面都会煮好几拨,汤会越来越浓,浓汤煮的面我觉得应该会好吃些
后来,我买了HR妹妹买的面,并没有吃到在公司的效果;
为了把汤搞浓,我用豆奶粉当汤底煮过,发现面果然弹滑了不少,而且少放点料也好吃,汤也不腻,但问题是把豆奶粉加进沸水里后,汤的沸点降低了,火大一点汤就容易溢出来,搞得煮面现场极其狼狈
显然,以上两个实验结果并不是我想要探寻的答案:泡面还叫方便面,工序这么复杂才能做好吃,这就违反了“方便”的设计初衷~
这其实也是一个产品设计问题:
假如我是泡面的产品经理,我希望用户能够用方便的方法领略到面最美味的效果,这样泡面才是一件成功的产品,但用户在实操中到底怎么吃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我是控制不了的╮(╯▽╰)╭
那么为了避免用户因为用了错误的操作方法而无法享受方便面的美味,最后导致弃用本产品,我们需要在用户使用的各种场景下给他暗示,其中最重要的暗示是名字,最低级的暗示是使用说明书(我发现有的方便面已经没有使用方法了_(:з」∠)_)。
所以,我依然没有找到那个如何把泡面煮好吃的终极答案。
直到有一天,也不知道怎么开了窍,我突然想到,除了面和汤,还有可能是锅的原因。
用豆奶粉煮泡面之所以好吃,有没有可能只是因为火小呢?或者豆奶汤沸腾时对面的冲击小,才没有让泡面中的弹滑成分流失。
同事用的锅是小电锅,功率很小,而我用的是煤气,有时为了快点吃到面,火会放很大。
而且,泡面之所以叫泡面,肯定是因为这面最经常的使用场景是“泡”,而非“煮”。
于是我启用了弃用已久的小电锅,终于如愿以偿~~O(∩_∩)O~~

为了吃顿好吃的煮泡面,可真是辛苦啊_(:з」∠)_
但在找寻真相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中采用了很多方法来逼近终极答案:
一、独立思考,不会因他人给的答案而忽略自己的主观认知;
二、实事求是,用实践排除干扰因素;
三、换位思考,站在产品设计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自己撕去各种干扰因素的欺骗外衣;
四、执着追求,如果没有对美味的执着,我恐怕早就放弃了,怎么也想不到是锅的原因。

以下是在写作过程中对产品设计产生的思考:
在产品设计时,我们经常发现自己设计的功能有90%是用户用不到的,设计差的产品甚至无法将用户引导至产品设计者希望他去的地方,用户也会由此产生较差的产品使用体验,严重的直接弃用。
另外,除了要让用户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实现最理想的效果,再好一点的产品能让用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产品用在别的场景下,产品被应用的范围越广,就越成功。
下面举点简单的例子:
比如微信,既可以让朋友之间联系方便,也方便陌生人摇一摇
比如淘宝,起初只是为了让小的个体户把线下难做的生意搬到线上,后来因为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淘宝已经衍生出了店铺装修啊、支付宝、菜鸟裹裹啊、直播带货等等功能和新的产品
坊间总说,腾讯产品厉害,阿里运营厉害,其实也不尽然。
阿里的产品思路跟腾讯路子很不一样:
阿里的产品路子重实用性,他家的产品是为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而生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腾讯的产品路子重潜移默化,他家的产品是为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而生的。(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村)
这就决定了他们推出新产品的动机非常不同:
阿里的产品一般都是通过发现真实空白需求产生的,要看各项数据指标,数据指标好说明这项功能满足用户需求,这个产品是有用的。
这些需求哪里来,是从运营数据的不合理中发现的。
为啥别家就想不到,因为别家没他家这么庞大的用户群和用户需求啊,这个壁垒太强了。
腾讯的产品一般都是通过预测用户空白需求产生的,张小龙比用户更懂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你想要什么龙哥都给你提前安排好了~
光看数据指标是肯定不行滴,有时大家的需求还没到,得耐心地等一等,人家打的是持久战,既然深谋远虑,就不会太在乎眼前的得与失。
话说回来,记得15和16年前后,各种资本疯狂投入跑马圈地,当时我们一起讨论时觉得资本都太智障了。
但现在想一想,里面肯定有一批智障的,明眼人却很清楚,移动化这拨是肯定要给各路玩家重新洗牌的,现在砸钱能买到入场券,以后怎么刮还不是几位寡头说了算。
所以不管怎么算,能砸钱砸进去就是赢的第一步。
但无脑砸跟有脑砸还是有区别的,用户的刚性需求在那里摆着,市场的空白只剩下连接线上和线下这块了,明显吃比出行的需求更刚性,王兴很早就锁定了这一块。
只有把吃、住、行三块版图都连接起来,一个帝国才能真正地稳稳撑起来。
像某些玩家,可能根本就没有深谋远虑,只是把外国模式复制粘贴了回来而已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失败可以让一个人变得非常敏锐和深刻。
所以趁年轻时自己骨头嫩,多栽点可控性跟头是很有必要的。
嗯,写了这么多突然觉得自己吃煮泡面也吃出了高级感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