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生哭了!揭秘2021不为人知的8大高考真相

高考政策每年的变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生升学。2021年,广东、福建等8省市启动3+1+2新高考模式,不少省份合并一二本批次,全新的志愿填报方式让不少考生和家长面临挑战。此外,还有强基计划政策调整、高校招生代码调整、部分独立学院转设等一系列变化。
种种因素带来了2021年高考特殊的招生录取现象,其中隐含着以下这8大真相。
真相一:师范类报考火热
教师这一职业作为“铁饭碗”,一直吸引着众多考生争相报考师范。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教师待遇、支持师范教育的政策,这一因素也使得师范的报考热度高居不下。
通过梳理多省的录取情况可以发现,2021年多所师范类院校的投档线上涨,尤其是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譬如:在天津、云南等地,华中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只比清华北大低了十来分。
除了公费师范生、统招中的师范类院校专业,今年部分省份开始实施国家优师计划(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想读师范的考生提供了多条升学报考之路。从录取分数来看,优师计划收分也不低,且考生的报考热情高涨。
以四川为例,2021年四川省优师计划的招生计划为102人,但有近3000人报考。录取的考生中,超一本线50分的文科生占比65%,超一本线100分以上的理科生占比近50%。
真相二:首年3+1+2新高考情况平稳
2021年,广东、福建、辽宁、河北、江苏、湖南、湖北、重庆8省市率先启动“3+1+2”新高考。在新旧高考过渡的这一年份,各省的录取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投档失误、意外退档等问题,总体上来看,新高考的招生录取平稳有序进行。
今年高考过后,江西、吉林、安徽、黑龙江、甘肃、贵州、广西等7个省份也发布了3+1+2新高考改革方案,宣布加入新高考行列。河南、陕西也将于2022年开启新高考改革。
真相三:高校拥有多条分数线的玄机
在实行新高考的部分省份,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单位,高校录取会产生多条投档线。有些高校为了让分数“更好看”,会把冷热门专业放进同一个专业组内。
今年教育部提出“不得将普通专业放在提前批招生”,因此,部分高校便将这些原定提前批招生的专业调整到本科批,并单列招生代码进行招生,比如护理学等。一些高校的投档线之间分数悬殊,也是这个原因。
真相四:提前批选科物理+政治最易捡漏
今年选科物理+政治的新高考省份同学或许是最占优势的,不仅专业覆盖面率广,且整体投档线低于其他专业30-50分左右,好考易捡漏。
不过要求选科物理+政治的大多为公安、军事类专业,这些专业多安排在提前批招生,报考人数少,捡漏的机会也相对较多。
譬如:在湖北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提前批投档线为524分,仅高于特招线4分;在江苏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前批不限选科的投档线最高为616分,选科政治的投档分最低为561分,相差55分。
真相五:本科断档少,但有压线进重本现象
今年在新高考地区发生高校“严重滑档”或者断档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虽然新高考地区各高校的投档都是按专业组进行投档,一个学校存在多个专业组分数线相差一定分数的情况,但是差距不会很悬殊,且这种情况是由于高校冷热专业而导致的分差。
但是在其他旧高考的省份,有多个省市出现比较明显的知名高校断档情况,“高考捡漏王”频频上热搜,甚至有云南“最强捡漏考生”以521分,仅仅比一本线高1分的成绩,却被北大医学部录取的情况。另外,像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出现爆冷。中大多个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创下了新低,与往年相比,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的情况。而今年的华中科技大学在宁夏出现了严重断档情况,某位考生仅以420分,仅仅是超过一本线8分的成绩就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
真相六:首选历史的考生劣势逐显
此前网上和考生之间就流传着“选历史凉凉”、“物理考生一只脚踏进本科”等说法,其实从今年各高校的选课要求来看,文科类或者偏文类专业大多不限选考科目,但是理科类的专业大部分都会注明首选需为物理。
此前,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其中明确共有19个专业类必考物理,占总专业类数的20.4%。而且这只是一个“底线”,大部分高校在制定选课要求的适合会把更多的专业首选科目规定为仅物理,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专业。历史类考生不能报考。
在新高考模式下,物理类考生会更具备优势,有一些物理类考生为了冲进985的大门,会选择跨专业报考文科类的专业,这也意味着会跟历史类考生抢占原本就不多的招生名额,而理工类专业还是理科生的天下,文科生的提档分数线本来就高,这样竞争的压力就更大了。
真相七:强基计划录取升温
2020年高考,“强基计划”遭遇“滑铁卢”,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都没有完成既定的招生计划,但是在2021年,许多高校都高调宣称,完成了“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
今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超额完成了强基计划招生,生源质量也好于往年。虽然接下来强基计划表现如何还有待官观望,但是2021年各高校的招生录取情况远远高于2020年是毋庸置疑的。
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今年36所高校的入围比例普遍在扩大,高校入围比例整体扩大,从2020年的3-4倍为主,放大到大多数高校5-6倍入围。二是21年强基试点高校(除北大)都新增高考后出分前考试确认环节,且签署诚信承诺书导致最终弃考率降低。
真相八:综合评价一直平稳,一直热
2021年综合评价实施区域整体保持稳定,有部分院校实施区域扩大,也有地区实施院校减少。
从2021年各高校的综合评价招生政策来看,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在报考条件、报考流程、分数占比等多方面变化都不是很大,各校招生政策已经非常成熟,各方面要求都比较稳定,但也存在少部分调整,如院校增加、招生省份增多。
虽然2021年实施综合评价招生的院校共计90所,数量上相对去年有所减少。但部分院校的招生范围也有所扩大,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在招生范围上增加了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四个省市;北京外国语大学面向全国招生等。学生的选择范围也有所扩大,通过综评录取的机会也会更多。
你觉得2021年高考还有哪些“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