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爆米花化的枭雄片


好不容易等来粤语版的《追龙》,结果只有两个字:失望。想想也不奇怪,香港枭雄片的高峰也许永远定格在《跛豪》和《雷洛传》上了。
所谓“枭雄片”,指的是香港以二战后到七十年代初(廉政公署建立之前)为背景所拍摄的电影,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一方面香港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社会风气败坏、贪腐盛行,在黑白两道中都出现过权势滔天的人物。前者的代表人物是毒贩吴锡豪,绰号“跛豪”;后者的代表人物则是港岛、九龙区总华探长吕乐。而同样在1991年,先后有两部以此两人为主角的电影在香港上画,分别是《跛豪》和《雷洛传》。

粤东地区有句民谚:“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其实这句话并非单指海陆丰地区,潮汕人在广东地区向来以民风剽悍著称。吴锡豪因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从海陆丰偷渡来香港,做白粉生意起家,一度成为香港贩毒集团一方霸主,但是他锋芒过露,在香港大力打击犯罪和腐败时仍不懂收敛,结果连他在内大批帮会骨干纷纷被捕,整个组织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跛豪》作为香港第一部关于黑帮人物的传记影片可谓是拍得相当成功,除了归功于麦家班的出色编剧外,把那个白手起家的枭雄演得形神兼备的吕良伟也是一大功臣。

《跛豪》的成功在香港掀起了一股“枭雄潮”,那个已逝去近二十年的黑暗时代再一次成为街坊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也勾起了老一辈市民的回忆。另一家电影巨头永盛自然不会放过利用“枭雄潮”赚钱的机会,向氏家族利用自己的人脉取得蛰居台湾的吕乐许可,拍摄了片长近四个小时的大制作电影(分两部播出)——《雷洛传》。“雷洛”的原型正是吕乐,出于编剧方便和对真实人物的避讳,主角及相关的配角都不会使用真名,如同《跛豪》中的“吴国豪”(吴锡豪)及其妻“谢婉英”(郑月英)。

刘德华饰演的吕乐靓仔有型、沉稳洒脱,再加上《雷洛传》的浪漫气息浓厚和对主角的刻意美化,使得这个吕乐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童话人物。如果是作为一部商业娱乐片,《雷洛传》是优秀的,但如果作为传记片的话,它就远比不上《跛豪》了。比起英俊潇洒的“雷洛”,我更喜欢《跛豪》中由老戏骨曾江饰演的“雷觉天”(原型同样是吕乐),狡诈跋扈、老奸巨滑的他更像那位当年只手遮天的总华探长,难怪吕乐在台湾看到《雷洛传》时感到不满,因为它与“史实”确实相差得太远。

据说吕乐不满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雷洛传》中的“颜同”。了解香港历史的都会知道,那位“颜同”的原型就是“四大探长”(吕乐、蓝江、颜雄、韩森)中的颜雄。片中的“颜同”可谓是威风八面,黑白两道全要给他面子,华仔扮演的“雷洛”也常常被他整得够呛,两人明争暗斗不断,直至头发花白。对此吕乐表现得很不屑,认为颜雄只是个“跟班”,地位根本无法与他相比,更不要说平起平坐和争权夺利了。虽说虚构在电影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如果是表现历史名人传记的话,也不能虚构得太过份。
颜雄在“四大探长”中的地位是最低的,因为四人中只有他没有当过总华探长,而且长期在吕乐手下做事。七十年代初出逃后,颜雄还不时到台湾拜访吕乐,两人明显是上司和下属、兄和弟的关系。颜雄之所以能与吕乐等人并称为“四大探长”,很大程度上与他在九龙城寨的人脉有关,连吕乐都承认,只有颜雄才能平衡九龙城寨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势力。
众所周知,刘德华既是偶像派,同时也是一位实力派的演员,在《雷洛传》中的表现相当不俗,但在第二部《雷洛传——父子情仇》中,扮演人过中年的吕乐时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一方面是化妆技术不高,中年吕乐看上去像个白头发的小青年;另一方面,在表现枭雄的老谋深算时,华仔还欠点火候。相反曾江就不一样了,他本来就是扮黑道大哥的“专业户”,在《跛豪》中扮起吕乐简直是手到擒来,幸好曾江出场时间不多,否则同样霸气十足的他真可能会抢了吕良伟的戏。

《跛豪》和《雷洛传》数千万票房的进帐自然吸引了无数的跟风作品,像《一代枭雄三支旗》(国际扫毒组大帮陈志超)、《四大家族之龙虎兄弟》(《东方日报》创办人马惜如和马珍惜兄弟)、《四大探长》、《蓝江传》(总华探长蓝刚)等,尽管也刻画了香港当年的地下秩序和风土人情,但恶搞有余、严肃不足,对黑白两道之间的互动和利益冲突描写得过于简单,缺乏高潮迭起和惊险曲折的情节,仿佛在品尝几道偷工减料的大餐,吃罢便无回头客,假如这些电影不是狂蹭“四大探长”和“四大毒枭”(吴锡豪、马氏兄弟、陈燕卿、江森泉)的热点,恐怕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由于缺乏高素质的剧本,因此枭雄片的热潮迅速退去,电影公司都转型去拍如《古惑仔》、《湾仔之虎》那样的现代黑帮题材。

时至2009年,一部打着反映香港六、七十年代社会生态的电影《金钱帝国》悄然降临在各大院线的放映名单上。记得敝人那会是在广州的电影院里看的,当久违的“探长”、“收租佬”、“四大家族”等IP出现在大屏幕时还真的小激动了一把,仿佛再度把大家带回九十年代初枭雄片盛行的时期。


《金钱帝国》从剧情编排上更像是《廉政第一击》的翻拍作品,主角并非黑白两道的风云人物,严格来说算不上是“枭雄片”。尽管有影帝级的梁家辉和黄秋生撑场,但主角陈奕迅扮演的“好探长”过于离地,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以“毒玫瑰”陈燕卿为原型的“玫瑰”美艳有余但狠辣不足,而以方力申为首的一众年轻演员们演技又不给力,整部电影只能算是不过不失。每每提起这部电影只会让我联想起爆米花的味道——那时正碰上玉米爆谷流行,大家都喜欢买一大纸杯进场边吃边看,充满了流水帐和王晶式俗套幽默的《金钱帝国》大抵就跟观众手中的爆米花一般,吃完就能丢进垃圾桶中。


大概是想弥补《金钱帝国》差强人意的遗憾,王晶在去年再次推出以“枭雄”为背景的电影《追龙》,两位男主角自然是当年黑白两道的王者——“伍世豪”(吴锡豪)和“雷洛”(吕乐)。单论噱头而言确实是赚足了眼球,尤其是“雷洛”一角再度由刘德华出演,多少勾起了大家对《雷洛传》的美好回忆,只是搞不懂为何要找甄子丹来扮演“跛豪”,此君无论是形象还是气质都无法与“毒枭”一词联系起来,最恶搞的是他顶上的那一撮卷毛假发,不知道片名的人还以为他在演《省港旗兵》。

《追龙》基本上是套用了《雷洛传》和《跛豪》里的人物框架,但是《金钱帝国》式流水帐叙事的坏毛病还没改,虽然敝人没在电影院里观看,但浓浓的爆米花味已经透屏而出。找刘德华来饰演“雷洛”本人可谓是实至名归,但是整部电影的编排令华仔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比《庙街十二少》里的“雷洛”好不了多少。反派“颜同”更是头脑简单、手段拙劣(还我秦沛!),“雷洛”跟这样的一个“战五渣”交手轻松上位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没有丝毫的悬念,正如《赤壁》里曹操所说,比赛就是要实力相当才精彩。况且电影给人感觉“雷洛”能上位靠的只是傍大款和吃软饭,没看出这位总华探长有任何过人的谋略和手腕。

再看甄子丹这位伪枭雄,手下的一众卷毛“大圈仔”猥琐出场,狼狈收场,假如不是“雷洛”仗义出手,恐怕早就领便当了,没有半点悍匪的风范,大家不妨对比一下《跛豪》里火并客家帮的情节,两者之间的差距岂止是天与地。至于跛豪上位后的剧情同样乏善可陈,不少情节都是翻拍自《跛豪》,比如给救过他的警官送月饼、到金三角拓展货源、手下被对头打成植物人、亲兄弟染上毒瘾等,有种东拼西凑的感觉。


结尾的一场大火并更开启了港式连续剧的死亡模式,双方的大佬人物同时进场“开片”,“猪油仔”、“玫瑰”、“颜同”等大牌纷纷毙命,这哪还像枭雄片,完全就是警匪片,要欣赏这个还不如直接看《英雄本色》,干嘛浪费时间来瞧这些脑满肠肥、走路都费劲的人玩真人CS。


除了编剧失败外,场景也是电影的一大败笔。在九龙城寨拆除和房地产大量拓地之前,九十年代初的香港仍能找到不少旧式建筑。经典如《跛豪》、《雷洛传》自不必说,即使是次一等的《蓝江传》、《四大探长》等也能看到不少充满香港六、七十年代风味的房屋与街巷。反观《追龙》里的街景几乎都是棚架加3D制作,感觉是在玩香港版的《莎木》和《如龙》,外观杂乱的屋邨和街道色调却异常地光鲜。在片中几场主要的“大龙凤”里,除了几位主要角色外非但看不到半个闲杂人影,甚至鲜见流浪的猫狗,大有舞台剧的既视感。





吕乐和吴锡豪作为香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们二人的发迹之路可以说就是整个六十年代的香港历史。《雷洛传》和《跛豪》成功地做到把二人的发家史和时代的发展史紧紧地镶嵌在一起,他们的兴衰也见证着香港地下秩序的建立与消亡。然而后续跟风的枭雄片仅仅是借了吕乐和吴锡豪二人的壳,却没有为观众展现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和人生百态,旧香港的风味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爆米花的焦香。
八零九零游戏时光专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ouxihuai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