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胞实验受支原体污染,你需要了解这些



现如今,从生物石油到药品、医疗等各方各面,均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而细胞培养是当前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实验技术。干细胞生物学和疫苗研发等领域的发展及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
细胞培养是将组织或原代外植块的细胞分散开来,使呈细胞悬液,然后将其培养于固体基质上贴壁生长,或使其在培养基中悬浮生长。
细胞株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而零污染的细胞株更是获得可靠实验数据的前提。

细胞株的微生物污染源一般有细菌、真菌、支原体。而其中支原体污染率竟高达30%~60%。支原体污染如此普遍的部分原因在于,即使在常规传代培养中,其也能有效地传播。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直径在0.1-0.3μm,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支原体可以轻松地通过滤膜,混入培养系统中,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支状等多种形态。通常依附在细胞膜表面,支原体没有刚性的细胞壁,因此普通的抗生素对它无效。
实验室常见的种类有:口腔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发酵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唾液支原体、肺支原体和梨支原体等。


细胞株一旦感染支原体后,培养基通常不会有颜色变化。支原体附着在细胞株表面,通过抢夺细胞培养基中的养分实现增殖。在其繁殖的过程中除了消耗培养基中的各种养分,同时还会改变培养基中的pH值,甚至产生对细胞株有毒害的代谢产物,从而导致细胞状态的改变。
支原体污染后虽然不会致使细胞株马上死亡,但会影响细胞内的各种参数,如改变细胞膜抗原性、细胞新陈代谢、干扰核酸的合成、改变 DNA 转染效率,导致染色体畸变等,在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严重影响培养细胞各项参数的准确度。


支原体污染的潜在途径包括:
· 受污染的培养基、试剂或仪器,包括了无菌试剂和材料、层流超净工作台、恒温恒湿培养箱、水浴锅和冰箱等。
· 实验室人员(约 80.6 %的技术人员为支原体携带者)
· 其他实验室的被感染培养物

实验室培养条下被多种支原体同时污染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是一个让大多数实验室都十分头痛的问题。保持无菌状态,无论对于新手亦或是老手,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体外培养的细胞缺乏免疫系统,因此,控制污染的方式是预防污染!
细胞实验室传统的消毒流程是:
1. 用消毒酒精擦拭台面;
2. 打开超净工作台和细胞房的紫外灯,照射1~2h。
值得注意的是,紫外灯开启后,人不能进入实验室内,紫外线对眼睛和裸露的皮肤均有危害。若要进入,操作人员一定要先关闭紫外灯,待人离开后再重新打开。



面对细胞培养实验室苛刻的设备损耗条件,欧菲姆拥有优秀的材料兼容性。对玻璃、不锈钢、环氧树脂等实验室常见材料腐蚀性小,是细胞培养实验室清洁消毒的更好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