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3.5 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多经济成分的消灭过程

2023-12-10 15:44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5、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多经济成分的消灭过程

各人民民主国家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正在顺利地解决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不消除多种成分,不消灭剥削阶级,要完成这个过渡是不可能的。 目前,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成分既然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经济命脉,也就成了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力量。社会主义成分正在逐年加强自己的地位。 1957年,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比重如下: 在国民收入中:保加利亚占93%以上,匈牙利约占71%,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占69%,捷克斯洛伐克占90%,波兰占69.5%; 在工业中:阿尔巴尼亚约占100%,捷克斯洛伐克占100%,保加利亚占98%,匈牙利占94.5%[1],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占88.7%,波兰占99.2%,罗马尼亚占100%; 在批发商业中: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都占100%,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占95.7%[2]; 在零售商业中:阿尔巴尼亚占92.6%,保加利亚占99%,匈牙利占98.7%,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占71%[3],罗马尼亚占97.3%[4],波兰占96%,捷克斯洛伐克占99.9%。 在许多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成分在农业生产中占统治地位。 在保加利亚,社会主义成分占耕地的92%以上。在工业、运输业、建筑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已经占领了所有的阵地。城市和农村的资本主义经济都已经消灭了。这就是说,保加利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实现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民的生产合作化,保加利亚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拥有大规模合作化和机械化农业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和农业国家。 在捷克斯洛伐克这样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社会主义成分占农业土地面积的70%以上。在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的基础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无论在城市和农村的整个经济中,都占决定性的绝对优势。完成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已经提出来了。 在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成分几乎包括全部农业耕地面积的70%;在罗马尼亚,占农业土地的50%以上。 到1958年8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已经合作化的农户达到98.6%。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之一,在于采用和平方式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代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过去苏联曾经是唯一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它单独地抗击侵略性的帝国主义世界,国内资产阶级又在国际资本积极支持下拼命反抗,因此不得不采用极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式;目前,社会主义已经在苏联获得胜利,在有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条件下,就没有必要采用那样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式了。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巧妙地运用了国内现有的通过广泛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措施,并向民族资产阶级结成联盟,来实行和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客观可能性。 这个联盟是由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性质以及关心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的统治的斗争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决定的。这个联盟是在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被粉碎的条件下产生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确信绝大多数人民是坚决拥护新政权的,所以不愿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发生冲突,而宁愿在人民国家的监督下进行工作。这是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要比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俄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薄弱得多。此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估计到俄国革命的教训,也估计到中国在人民革命胜利时期已经不是唯一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早在革命胜利以前形成的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在过渡时期,仍然在以工人阶级及其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统一战线的范围内保存下来、固定下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支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继续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拥护土地改革,但同时也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趋向。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政权制定并开始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工商业。这一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商业,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变资本主义企业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第二阶段,变国家资本主义成分为社会主义成分。 中国推行了几种标志着国家资本主义的几个发展阶段的基本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是国家机构定期收购私营企业的产品的制度;中级形式是私营企业为国家的原料和半成品加工,国家订制成品,统购、包销;高级形式是建立所谓公私合营企业。这是有国家的投资,并由公方代表和资本家共同管理生产的企业。国家在这些企业起领导作用。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受到了限制;资本家只能得到一部分利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掌握了大部分工业原料之后,从1950年开始向私营工业供应原料,委托加工,向私营工业订货,并根据合同统购和包销私营工业的产品。这是把私营企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第一步。成立公私合营企业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改造。到1957年年底,尚未改造的资本主义工业已经只占全国工业总产量0.1%弱。 在商业方面,人民政权根据自己规定的条件,向私营商业企业批发供应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这样,私营商业企业就开始按照代销原则和根据国家及其机构的委托进行营业。同时在建立公私合营的企业方面,也有了巨大发展。到1957年年底,私营商业的比重只占零售商品流转总额的3%。 1955-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大高潮,彻底堵塞了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根本改变了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这时,把整个行业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公私合营企业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这是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个极重要的、决定性的步骤。 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伴随着阶级斗争进行的。中国的经验完全证实了列宁的原理: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阶级斗争另一种形式的继续,而决不是用阶级和平来代替阶级斗争

。”[5] 对于资本家企图违反现行法令来抬高商品价格,破坏工人阶级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危害国家计划等行为,人民政权都严厉加以制止。几年来,这一斗争一直是中国国内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 马克思和列宁指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是允许的,而且是有利的。中国共产党遵循着这个指示,执行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中国这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有价值的经验完全证实了列宁的结论:“

国家政权如果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通过国家资本主义也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

”[6],以及“

付给国家资本主义大宗贡款,不仅不会葬送我们,反而会使我们通过这一最可靠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

。”[7] 人民政权在执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的同时,始终不渝地努力改造资产阶级分子,把他们变成不靠剥削、自食其力的有益的社会成员。资本家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的经验中一切有益的东西,都被用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56年,资本主义工业按产值计算有99.6%,按在业职工人数计算有99%,都已改造成公私合营工业;私营商业企业按企业总数计算有82.2%,按在业人数计算有85.1%,都已改造成国营、合作社营和公私合营企业,以及合作社商店和联营小组。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历史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这样,在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谁战胜谁”的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地解决了,剥削阶级正在彻底消灭。1957年,由于击溃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在政治思想战线上也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在中国,过渡时期生产关系方面的任务已经解决了。过渡时期的发展生产力、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建立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基础方面的任务,一定会在最近两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只有解决了技术改造方面的这些任务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才完全建成。 由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生产力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基本上扫除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在中国产生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条件下,中国人民正集中全力解决这个矛盾,以便尽快地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任务是在10年至15年内,把中国变成拥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中国的特殊条件下,社会主义能在国家工业化实现以前,就在所有制方面[8]取得胜利,是因为有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存在,有苏联这样高度发展的工业国家的援助。 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使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由于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工业的高速度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失业现象消灭了。社会主义企业的工人人数逐年增加。国民收入不断地、迅速地增长着。随着地主阶级和大资本家阶级的消灭,国民收入都用来提高城乡劳动者的福利和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 工人职员的实际工资和农民的实际收入都在不断提高。降低物价对于增加居民的实际收入具有重大意义。降低房租和其他公用事业服务费,是增加劳动者实际收入的重要因素。发展国家出资的职工社会保险,实行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建立大批疗养院和休养所,也使劳动人民的物质福利日益提高。 1957年的国民收入同1950年相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增长82%,波兰增长约77%,匈牙利1955年比1949年增长63.7%,阿尔巴尼亚增长98%,罗马尼亚增长1倍。中国的国民收入,1957年比1952年增长52%以上。1957的国收入同战前水平比较,保加利亚增长1.3倍,捷克斯洛伐克增长95%。 保加利亚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1957年比1952年增加70%;捷克斯洛伐克1957年比1937年增加35%;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生产工人的实际工资,1956年比1950年增加54.2%,比1936年的水平高2.1倍以上。 正在执行的五年计划[9]规定进一步迅速提高劳动者的福利。 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同文化革命密切联系着的。广大劳动者都有可能取得文化和知识。革命结束了资产阶级和地主对教育和文化的垄断。教育和文化已成为全体人民的财产。新的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正在加速形成。工程技术干部日益增加。 各人民民主国家正在全面利用曾对世界文化有过重大贡献的本国人民的丰富的进步文化遗产,创造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其性质来说,是深刻的国际主义的文化,它对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间的文化合作的广泛发展,使它们的文化彼此丰富起来。 1956-1957年度,罗马尼亚中等学校学生人数比战前1938-1939年度增加3.8倍,高等学校学生人数增加2.4倍,即从26,000人增加到81,200人。 在旧波兰,1937-1939年,有35所高等学校,有学生49,500人,其中工人子弟不超过5%,农民子弟不超过9%。而在1956-1957年度,高等学校有学生170,300人,绝大多数是工农子弟。 匈方利在1956-1957年度,中等学校有学生172,800人,而1937-1938年度只有52,400人。1956-1957年度,专科学校和大学的学生人数增加到40,800人,而1937-1938年度,只有11,700人。 1937年,捷克斯洛伐克高等学校共有52个系,有学生25,000人。1956-1957年度,高等学校共有学生78,00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使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劳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中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大大改善了。 在五年计划期间[10],工人和职员的年平均工资增加了42.7%。企业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11],在有害身体健康的生产中,工作日以六小时为限。企业、机关和组织对于孕妇还给予56天工资照发的产假。实行了由企业和工人双方签订集体合同的制度。全国普遍建立了大多数工人和职员都参加的工会,并展开了活动。1951年,实行了工人和职员的社会保险。 由于实行了土地改革,特别是农民经济的合作化,中国农民的物质状况和过去比较起来,有了重大的改善。1957年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0年增加了30%。 中国人民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前,工人和农民不仅不能进中学和高等学校,甚至不能进小学;大约90%的人是文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群众也能受教育了,文化教育事业在短时期内有了很大进步。 中国人民给自己提出了实行文化革命的任务。正在大力逐步扫除文盲。人民政权在扩大初等学校网,以便在最近12年内,实现初等普遍义务教育。 从1949-1958年,扫除文盲约3,000万人。1957年,受完业余普通教育的劳动者有6,000万人。小学学生人数,从1949年的2,400多万人增加到1957年的6,700多万人。1956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在业余学校中学习的农民达到7,500万人。 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建成和各人民民主国家顺利的社会主义建设,鲜明地证实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胜利;这一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向劳动人民指出了摆脱资本主义雇佣奴役制和向更高级、更进步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

   

过渡的正确途径。 注: [1] 1955年。

[2] 1956年。

[3] 1956年。

[4] 1956年。

[5] 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32卷第337页。

[6] 列宁:《答‘曼彻斯特卫报’记者阿·兰索姆提出的问题》,《列宁全集》,1957年人民出版社版,第33卷第364-365页。

[7] 列宁;《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列宁全集》,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7卷第313页。

[8] 包括农村在内。

[9] 1956-1960年。

[10] 1953-1957年。

[11] 代替以前的14-16小时的工作制。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3.5 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多经济成分的消灭过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