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3.2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2023-12-10 15:3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2、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社会主义经济的建成使苏联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没有剥削阶级。社会主义社会是由两个友好的劳动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以及同这两个阶级有根深蒂固的联系的知识分子组成的。 在革命前的俄国,1913年,工人和职员占全国人口17%,小商品生产者[1]占66.7%,剥削阶级占16.3%[2]。 在苏联,1937年,工人和职员占全国人口36.2%,集体农民和合作化的手工业者占57.9%。个体农民和尚未合作化的手工业劳动者,即以自己的劳动从事小商品生产的人,共占全国人口5.9%。剥削阶级,即地主和资产阶级,已经在过渡时期中被消灭了。 社会主义的胜利根本改变了工人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性质和地位。 工人阶级不再是被剥夺生产资料、出卖劳动力、受资本家剥削的阶级。它变成了崭新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阶级。它和全体人民共同掌握着生产资料,不受剥削。苏联工人阶级在以国家[3]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企业中劳动。它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先进的、领导的力量。因此,在苏联,对社会的国家领导属于工人阶级。 农民过去是一个分散的生产者阶级,拥有以私有制、个体劳动和原始技术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受着地主、富农、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剥削,现在则变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的阶级。苏联的农民已经不受剥削,他们都加入了以合作社公有制、集体劳动和先进技术为基础的集体农庄。农民同工人阶级紧密联合在一起,并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积极地参加管理苏维埃国家

   

工人和农民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的胜利意味着长期存在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对立的消灭。资产阶级制度的特征是,资本主义的城市剥削农民的农村,因此城市和农村的阶级利益是对立的。而在苏联,城市和农村都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展着,工人和农民的根本阶级利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的城市,从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帮助农村。社会主义城市大力援助劳动农民摆脱地主、城市资本家和富农的压迫,不断以拖拉机和其他机器供应农村,这种帮助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不断加强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和建成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在苏联,出现了新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革命后归附人民的广大的旧知识分子阶层。在资产阶级社会,知识分子多半是由出身于有产阶级的人来补充的,他们替资本家服务,受资本家剥削,自己也往往帮助资本家剥削工人和农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当大一部分知识分子不得不从事非熟练劳动或落入失业者的队伍。在苏联,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出身。苏维埃知识分子不知道剥削,他们有充分的机会为人民的利益,为共产主义建设的利益,来有效地应用自己的知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和农民一起,积极参加国家管理。1937年,苏维埃知识分子干部共有960万人。把家庭成员计算在内,知识分子约占苏联人口13-14%。 社会主义的胜利,使长期存在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消除了。在苏联,相当大一部分脑力劳动者帮助统治阶级剥削体力劳动者的情况不存在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阶级对抗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工人、技师、工程师和企业领导者,都致力于统一的全民事业,深切地关心着社会主义生产的高涨。国家机关、经济和文化部门的领导工作者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有产阶级垄断教育的现象已经消灭了;教育成为工人和农民的财产,科学被用来为全体人民谋福利。 社会主义的胜利为人民群众过富裕的文化的生活,创造了一切必要条件。在过渡时期,工人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福利大大提高了。失业和贫困现象消失了。农村中,无产的农民没有了。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提高了,农民的实际收入增加了。社会保证和保健事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苏联已经完成了文化革命,这是全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组成部分。由于头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实现了用各民族语言进行的初等普遍义务教育。培养干部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展开了,学校、科学和文化教育机关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经济部门和文化部门的专家增加了好几倍。 苏联的国民收入完全属于劳动者,按不变价格计算,1937年的国民收入比1913年增加3倍半。大工业的消费品生产,1937年几乎比1913年增加5倍。 在革命前的俄国,文盲占全国9岁和9岁以上人口的76%。在苏联,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文盲就已经基本上扫除了。各种进行普通教育的学校学生数[4],从1914年的790万人增加到1937年的3,030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和其他中等技术学校学生数,从35,800人增加到862,500人,高等学校学生数,从112,000人增加到547,200人,书籍的印数,从8,670万册增加到67,780万册,报纸一期的发行数,从270万份增加到3,620万份。 苏维埃政权结束了妇女被压迫的地位。在苏联,妇女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在实际上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社会主义的胜利使千百万妇女参加了熟练劳动。在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大量的领导干部从妇女中成长起来。在农村中,随着集体农庄的胜利,妇女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集体农庄消灭了先前存在于个体农民经济中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妇女可以同男子并肩前进,并在集体农庄的社会经济中占有光荣的地位。社会主义的胜利使一些有过封建残余和宗法制残余的民族边远地区中的妇女,摆脱了她们的半奴隶状况。民族边远地区的妇女,同全国妇女一样,成了社会主义的积极建设者。 1936年,在高等学校学生人数中,女生占41%,在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人数中,女生占47%。1935年,在苏联高等工业学校学生中,女生所占的比重等于德国的7倍,英国的10倍以上,意大利的20倍以上。1940年,苏联女医生的数目等于1913年的40倍。1913年,女医生占医生总数10%,而在1940年,女医生在医生总数中约占60%以上。 随着社会主义的胜利和人剥削人的现象的消灭,苏联没有对抗性的阶级了,没有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是以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同志式的合作为特征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间的阶级差别,同这两个阶级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差别一样,日渐消失。可是资本主义社会却被阶级对抗和民族对抗弄得四分五裂,很不稳定;而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就没有阶级对抗和民族对抗,它的特点是团结一致,十分稳定。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在苏联的统治地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各族人民的友谊、苏维埃爱国主义这些强大的社会发展动力赖以发挥的经济基础。而这些动力又反过来给予经济很大的影响,加速经济的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和阶级结构中所发生的根本变化,在国家上层建筑领域中也得到了反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发展和巩固,国家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 在过渡时期,对剥削阶级的镇压

   

这和限制、排挤以及进而消灭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是相联系的

   

曾在国家的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主义胜利之后,这个职能消失了。但是,保卫国家不受资本主义侵略者及其代理人侵犯的职能却完全保存了下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国家的经济组织工作和文化教育活动愈益发展起来。国家保护和增加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的任务大大加强了。国家保卫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法制,免受一切敌对分子的阴谋破坏,保障苏联公民的权利。 由于全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于1936年,通过了新的苏联宪法,从立法上,把社会主义的原则和基础巩固下来。这个宪法不仅在形式上把公民的权利固定下来,而且把重点转到从实际上来保证这些权利。例如,苏联宪法不仅仅是宣布劳动者有劳动权利,休息权利,受教育权利,年老、患病及丧失劳动能力时获得物质保证的权利,而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这些权利,如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制度,消灭失业现象,缩短工作日,实行劳动保护,工人和职员每年有工资照付的休假,国家出资为工人和职员举办社会保险,国家保护母亲和婴儿的利益,为劳动者广泛设立疗养院、休养所、中小学校、高等学校、俱乐部,实行普遍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国家发给高等学校学生助学金,以及其他物质保证。这样,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就创造了保证劳动者实际享受各种权利的牢固的经济基础。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就表现在这里。 注: [1] 农民、手工业者。

[2] 其中富农占12.3%。

[3] 全民。

[4] 截至1939年9月17日止,苏联境内的学校。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3.2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