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00%分配,有什么不可以——养娃记0049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分配生制度,本质上是什么?这样的方案为什么现在才出来呢?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叫法不同。传统上保送的操作空间比较大。也就有失公平,分配就就公平了吗?100%分配不可以吗?

奥数的冷水
奥数的冷水从“数就是文盲的戏法,真正的数学不是这样 ...”,似乎是号角般,开始发酵,并最终汇成洪流。
小时候少有造神运动,少有的机会看到高考状元关于学习方法的书。
有人专门整理了资料,里面有一个说法,说中学能算得上科学精神的,就只有竞赛了。
当时深以为然,后来也算投入其中,只是战绩不佳。
话说回来,竞赛之于真正的科学精神而言,是否真的如此,很难说。
举国体制下,很多姿势开始走样,也就是说,技巧和理念,观念,和真正的思维,开始相去甚远。
本意是为了挖掘?为了激发?为了启迪?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都不是这样了。
只是因为民办初中升学需要。
其实这和早期MBA一样,泛滥以后,其实不太好找工作了,于是说,上学主要是学习东西,并不是要去找工作云云。

指挥棒的价值
高考有保送,高考有加分,中学自然为马首是瞻了。
很长时间内无法接受,关于名师其实不强的观念。
简单粗暴的理解是,一个好的民办学校,正向循环便是。
找好学生,刷题,加难度,找好老师,
找更好的学生,刷更多的题,找更好的老师,简单粗暴。
但是现在这个前提没有了,
这个时候,老师的初心,教育的本意开始显现,民办的裸奔开始了。
裸奔的意思是,原来的教研方案,针对的是特别优质的学生。
一节课40分钟,可能在不断拔高,但是现在不行,你不能拔高。
你拔高了,我听不懂,我得打断你,老师,为什么1+1=2呀!您得等我。
我不管我,我可管你的平均分呢!

分配和保送
本质上,他们是一回事,保送的意思是,一个名校,留几个名额给某几个中学。
也就是说,今年招生有100个人,其中有5个人预留出来了。
这5个人特别优秀,学校很想要他,但是他们忙其他事情去了。
比如主持?比如唱歌?比如竞赛?比如等等。反正就是优秀。
所以,他们没时间复习,所以,他们没时间考试,那么这么优秀,将来还是会发光发热的。
不能给其他学校去,得来我们学校。
这,叫保送。
好听一些来说,给这些学习没那么优秀的孩子,一个保障。如果学习很优秀,那就是正好不和其他同学抢那95的名额了。
这里的关键是5这个数字。
好了,现在开始分配了。意思是说,以前保送只会去定向(估计明面不会说吧)的中学找。
现在不是了,100个名额要拿出来30个名额不考试了。那看什么呢。
就是和美国大选那样,弄个选举人票。按区考生数分配。
比如说某个区分到10个名额,再按学校学生数分配这10个名额,到学校去。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执行细节不断调整改变。
好处是,也许我的成绩一般,但是学校里我牛,名额给我。
保送多半情况下,孩子还是不会太差,分配就不好说。

100%分配不行吗?
不过其实,都差不多,换汤不换药。
如果100%分配了,那么现阶段的竞争几乎都没有了。
只是把竞争往后挪了。
相对来说,9年义务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
投入的资源非常大,分配意味着重大的投入。那就是12年义务教育。
实际上,现在职业教育的紧迫性更高。
不知不觉,马上要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