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笑话,沙利文称:美国有“道德权威”,这个自信是脸皮给的?
开头就给大家讲个冷笑话,美国居然有“道德权威”!
乍一听,可笑,深思一下,更可笑了。
前不久,拜登政府执意用集束弹药支援乌克兰,不仅国际社会对此一片哗然,国内的民主党也站出来反对,白宫却无动于衷。

近日,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可算是出来回应了,他称,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不会影响到美国的“道德权威”。
我们还没笑完,沙利文便将“道德权威”标明了来处。简单来说,就是这个道德并非来自于什么《集束弹药公约》,美国不是,乌克兰也不是,直白点的意思就是,只要我没签署什么束缚的条约,不管做了什么,那我的道德权威就还在。
下一秒,俄罗斯在他嘴里就成了“野蛮国家”,就连发动的攻击都用上“恶毒”之类的字眼。他把俄罗斯的罪责如数家珍般搬上荧幕,将自己和乌克兰放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另外,他还批判援助乌克兰武器的人,并认为这样想才是有问题的。

好在俄罗斯作为“战斗民族”,那也是丝毫不示弱。普京对此也是无所畏惧,既然你让乌克兰用,那我们自然也会采取对等行动的权利。只能说,“恶人还需恶人磨”。
我们作为旁观者,也只能评价一句:美国还真是将“双标”贯彻到底。除此之外,想找到另外一个贴切的词还真不简单。
当然,美国“双标”也不是第一次了。
就拿最近的新闻举例,美国磨蹭了几十年,终于销毁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单看这件事,还以为美国良心发现,实质上,却是暴露残暴的本性。
在小布什出任总统时期,美国一方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之一,发动了战争。当时,尽管伊拉克进行反驳,美国的理由也没有站稳,这场战争还是发生了。

这两件事情一比较,美国不仅诠释何为“双标”,还演了一场“贼喊捉贼”的一出大戏。我们也不由得感叹,公道不仅在人心,还在美国白宫的发言权。
为什么这么说?
沙利文当天还表示,为了援助乌克兰,美国自身的155毫米弹药的储备都快见底了。他还开始“哭穷”。
估计他这样说,会以为全世界都会认可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做出的贡献?他是想我们夸夸美国是怎样的乐于奉献,还是慷慨待人?
那我们只能送给美国四个字——厚颜无耻。恐怕这句话的背后,意有所指。美国想干什么?弹药因为乌克兰所剩无几,可是冲突还在继续,那不得让五角大楼展开工作,加足马力生产弹药?

他不过是在借“冲突”一说,为自己加大资金投入到军事装备做准备,也算是给自己国民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然军事上花这么多钱,他怎么跟国内交代?
所以说,美国必然要竖起所谓的道德标杆,至于做出的事情是反人类,还是言而无信,只要保证利益,那就对他造成不了任何束缚。按这个说法,沙利文哪怕是认为乌克兰是正义的化身,都一点没错。
由此来看,只要利益到位,所谓“道德”不过就是一个工具,而美国最拿手的就是用“双标”和“不要脸”用来“堆砌”道德权威。
只怕美国不清楚,比起强调“道德权威”,还不如直接说“谁的拳头硬,谁就掌握主动权”来的更有信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