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华洛世奇遭遇困境
全球最大水晶生产商施华洛世奇遭遇困境
受疫情影响,施华洛世奇预计核心水晶业务全年销售额或大跌逾33%至20亿欧元。此外,施华洛世奇还公布了其他几则消息,其中包括:
裁员6000人,其中包括200个总部职位;
关闭3000家精品店,转而接受消费者的高级定制;
宣布进行重组计划,计划将旗下的珠宝、家居饰品和位于奥地利总部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等多项业务进行合并。
6月曾裁员600人进行重组
这并不是施华洛世奇今年第一次裁员和重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亚洲和美国市场需求下降,施华洛世奇2020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出现大幅下滑。因此,公司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裁员。今年6月,公司首次裁员涉及600人的岗位变动,施华洛世奇多个部门及管理层也受到波动。施华洛世奇公司CEO罗伯特·布赫鲍尔称,“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学会少即是多,施华洛世奇应该退出批发业务,转而提供少量但更多种的高级定制产品。”同时他预计,这一改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百年家族企业为何“沦落至此”?
除了疫情“黑天鹅”的原因之外,施华洛世奇前些年被“全球化”牵着鼻子走的业务布局为今天埋下了伏笔——过快的业务扩张导致经营成本的暴涨,最终在疫情的萧条中被庞大的线下销售网络拖累。
一直以来,施华洛世奇仰赖明星带货、上新速度快和在高档大型活动场景中刷存在感等方式拥有着极度高效的品牌传播效果。凭借微弱的利润率和短暂的消费者忠诚度,施华洛世奇活跃在大众奢侈品的低端市场。但近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渐转向高端珠宝,以人造水晶著称的施华洛世奇销售趋于不振。
家族成员强烈反对CEO改革
一般达到施华洛世奇公司同样规模的企业大多已经上市,而施华洛世奇家族一直以来仍以私人企业、家族所有的经营方式在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对于施华洛世奇而言,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优缺点十分明显:一方面,对于传统技术和经营理念可以葆有良好的传承性;但另一方面,面对拓展新的方向及业务则容易面对阻力和缺乏创新动力。
而对于此次CEO罗伯特·布赫鲍尔提出的改革,仍需要通过股东大会的批准。但鉴于目前家庭内部意见分裂,这可能很难实现。不过,罗伯特声称自己已获得关键股东的支持。他表示,如果施华洛世奇希望拥有未来并继续保持其全球知名品牌的地位,就需要立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尽管这可能引发这个跨阿尔卑斯家族的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