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反驳新京报观点,为了流浪地球,为了中国科幻的未来,我选择希望

2019-02-09 21:00 作者:血染的风帆  | 我要投稿

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刘慈欣《三体》

   果然,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永远是一种奢望。

随着春节档的开始,电影流浪地球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顶级的特效,优秀的剪辑和不错的话题性成为爆款,截至上传时,电影票房已经突破了15亿,但随之而来的 是电影无尽的差评,二月7日,主流媒体新京报发布了文章流浪地球虽好 但降维打击了原著的价值观不可否认,流浪地球仍然有需要修改的不足。但对于贵报在文章当中的诸多不实点,up主将在以下几个观点对贵报进行反驳。


第一,AI都可以掌握人类命运了,却被一瓶伏特加烧成渣,它前世是个酒鬼吗?

光是这句话就已经透露了贵报对航空航天科技 航天历史信息的匮乏,这件事情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电影《太空救援》之中就已经为观众做了一次科普,苏联宇航员因为私自带酒上太空泄露酒精液体进入电器引发火灾,就影片视角而言,之前刘培强已经使用灭火器将moss砸出了电火花,还关闭了消防系统,酒上去只是助燃作用而已。

 

第二AI都可以被怀疑“背叛人类”了,卡车还要人开,你让马斯克怎么想?

   还是那句话,你已经透露了贵报对航空航天科技航天历史的匮乏本质,在影片中太空与地面的通讯发生过多次中断,这里有很多原因,木星引力是一方面,全球定位系统的极大衰落也是一方面。由于地球的移动,加上太空的复杂环境,传统的全球卫星定位可以说是gg了,需要建立新的卫星系统,即便说在电影所定义的年代,反抗军的设定也是联合政府不敢轻易将机器完全由机器控制的原因之一。


 

第三,地沟油论,

我很好奇贵报在这里的酸劲,对于中国科幻而言,这类电影不是饭局上可以随意点的饭菜,中国电影民众也不全是无肉不欢的食客,同时这肉并没有地沟油,仅仅只是糊了点,贵报可真会挑食。必须得说的是,中国在此之前,从未有这么一道名为中国科幻的大菜。这是从0到1的创新,值得被人铭记。



第四,但电影《流浪地球》 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好,有评论认为《流浪地球》实际上是“反刘慈欣”的。

        刘慈欣在发布会上都说这是成功的一次改编,我很好奇贵报是如何选择性找到此类评论的。


第五,问题是,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叙事的视角,情感的主线,又被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拉回到了“国族荣辱”的层面。

敢问贵报的评论员到底看过电影吗,这是一部国际主义电影,影片通篇未见“国族荣辱”一说,反倒是“地球荣辱”更加深刻。第一个凸显国际范的是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文语,

再见,太阳系!
Goodbye, solar system!
До свидания, солнечная система!
Au revoir, le système solaire!
¡Adiós, sistema solar

ظAuf Wiedersehen, Sonne!
안녕, 태양계!
さよなら、太陽系!
Adeus, sistema solar!


再有,结尾部分各种不同国籍的部队转向救援参与行动,还有合力推动撞针的场面,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

 

第六,人物塑造就更没办法给好评了。

流浪地球里的人物是由中科院的心理学专家敲定的,尽管台词略有欠缺(尤其是朵朵那一段),但就这样给予差评,未免太过草率。

 

第七,首先是剧本对原著的背离。

再次重申,原著作者刘慈欣认为剧本是成功的,的确,剧本在对原著的改编上有所欠缺,比如并未完全交代原著中的飞船派与地球派的争论,但笔者认为剧本的核心精神与原著作者精神并未背离,原著作者精神在三体中可以表现的更加直接。

 

看看吧,这就是虫子,它们的技术与我们的差距,远大于我们与三体文明的差距。人类竭尽全力消灭它们,用尽各种毒剂,用飞机喷撒,引进和培养它们的天敌,搜寻并毁掉它们的卵,用基因改造使它们绝育;用火烧它们,用水淹它们,每个家庭都有对付它们的灭害灵,每个办公桌下都有像苍蝇拍这种击杀它们的武器……这场漫长的战争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现在仍然胜负末定,虫子并没有被灭绝,它们照样傲行于天地之间,它们的数量也并不比人类出现前少。把人类看做虫子的三体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

——刘慈欣《三体》


在宇宙面前,地球也是是虫子,但地球,从未毁灭。


反驳新京报观点,为了流浪地球,为了中国科幻的未来,我选择希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