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高空》第四章

小说借鉴了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全频带阻塞干扰》的格式及部分情节,融合本人对现代战争的见解和观点。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架空世界中发生的故事,与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关联。小说的主要人物名称部分借用《全频带》中人物的名称并仍处更新状态
2032年9月10日 6:30a.m. 北京
在一缕轻柔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林云缓缓睁开眼睛,印入眼帘的是医院那洁白天花板,她用微弱的力量缓缓将头转向窗口,窗外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草地上散落着几片金黄的落叶,仿佛是那翡翠上镶嵌的黄金。草地上还种有几棵树,由于刚刚入秋,它们的树叶大多显现出浅绿,浅黄而不是像深秋那样整棵树一片金黄,树叶随着轻轻吹过的风而微微拂动。
医院的外围是如此的安静祥和以至于林云甚至有些不相信自己在几个小时前经历了一场战争,不,准确来说是正在经历一场战争,用一个宗教迷信者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仿佛跨越了天堂和地狱的界限。她将视线重新移回自己身上,发现自己那身带血的军装早已被换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崭新的墨绿色常服,两颗一左一右的校星也分别移到了两肩之上,而她左肩上的伤口也已经被妥善处理过,不再继续往外渗血了。结合一些自己模糊的记忆,她大概猜到,自己估计是在去指挥部的装甲车上失血过多,昏迷了,才被送到医院救治的。
突然,一阵连续不断的强烈爆炸声伴随着大地的颤抖将林云从思绪中强行拉回了现实中,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军官,林云几乎马上辨别出了造成那阵爆炸的罪魁祸首——集束炸弹。这个名字的出现让林云不寒而栗:难道北约已经撕毁公约,开始使用这种国际上明令禁止使用的武器了吗?
不过转念一想,她又觉得自己刚才的想法很可笑,他们可是发动战争的人啊,只这一条就足够上军事法庭了,更不用说他们还在战争中使用了核武器,这早就说明了他们对打破法律和规则毫不在意,比起前两项,区区使用集束炸弹实在是轻得不能再轻的罪行了。再说,战争哪有规则可言,所谓的法律在真正的战争到来时连摆设品都算不上,只能被双方为了赢得胜利而肆意践踏,而且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他们赢了,那别说上军事法庭了,就连舆论大势都不可能是批评他们的……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让少校吃了一惊,庄宇此时还在空间站上,而和她从同一个学校出来的同学和战友几乎都在前线杀敌卫国,除了他们外,林云实在想不到还有谁能来探望自己了。
“请进……庄上将!”
庄晨辉上将高大的身影从门后出现,作为从上过前线的士兵一路攀升到军队指挥层的军人,庄上将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单兵作战素养放在军队中也算是拔尖的存在了,当然,这是在同龄的情况下。
林云下意识地想站起来,但肩上的刺痛突然袭来,让她的左臂完全使不上力,无法将她完全撑起,导致她只能勉强从床上坐起,当她还想再站起来时,庄晨辉却已经来到了她的身边,他用手轻轻将她摁了下去,脸上带着祥和的笑容,林云注意到,他的表情并非像是上级对下级,而更像是长辈对晚辈。
上将拉开床边的凳子坐了下来,并关切地问道:“身体恢复的怎么样了,林少校?”“感觉好很多了,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全恢复了,多谢上将的关心。” 庄上将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可惜啊,会议几个小时前就开完了,你当时还处于昏迷状态,不然我肯定得请你在会上讲讲的。”
“对了,会上讨论了什么,前线现在怎么样了?”这个问题像一道闪电一样突然划过少校的脑海,让她不由自主地问了出来。
上将笑了笑,再次温和的说道:“你这姑娘真的是,刚刚才满脸血污地从前线回来,才休息了不到一天又惦记着前线……不过我这次来还真不是闲着没事单纯来探望,我是有求于你。”少校脸上浮现出一阵浅浅的笑容,回答道:“要是那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我尽全力做,所以那是什么事?”
“你还没看战况报告吧,少校同志。”
“实不相瞒,我刚醒来没多久,确实还没看过。”
上将把随身携带的作战终端打开递给了林云,“这就是最新的战报,上面还有会议上讨论出来的初步的反击战术,你先看看吧。”
林云仔细地翻阅了终端上的内容,忍不住惊叹道:“战线距离渤海六十多公里!这是把半个天津市都丢了啊!这和我在前线看到的战况将导向的结果不一样啊,我仔细的计算过双方的战损比,结果是我们的伤亡率和北约的不相上下,有些战场上我军甚至以较小的伤亡就获得了极大的战果,拦下的敌人的进攻……这么看来即使我们挨了核爆产生的EMP,电子仪器全部失灵,那也可以把战线稳定在塘沽啊!”
庄上将用平静的语气对年轻的少校说道:“先别急着问,往下看看你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
听到这番话,林云迅速调整状态,将自己从极大的震惊中调整过来,继续读了下去。很快,她在一行行文字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我军处于极大劣势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太空力量的严重损失,即卫星的损伤严重,这一情况极大限制了我方的军事侦察,通讯导航和战场监控能力,使北约军队能通过战场信息的不对等在战场中掌握主动权。此外,敌军强大的电子干扰更是让我军通讯情况雪上加霜,这些因素导致敌军能将穿插迂回的战术优势发挥到最大,逐步瓦解我军战线,迫使我军不得不一步步后退以收缩防线,补齐缺口。
“所以现在我军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战场信息传输遇到了困难,被北约军队抓住了把柄,是吗?”林云抬起头问道。
庄晨辉点了点头,并开口说道:“针对这一问题,总部探讨出的解决方案和反攻战术就是放弃天津以收缩防线,用中部战区的主要兵力在已经做完备战准备工作的北京城打一场大会战,用本土作战的优势击溃北约军队主力,已达到攻守互换,进行战略反攻的目的。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上将停了停,在确保身边那位年轻的姑娘跟上了自己的思路后,接着道:“现在我们哪怕是收缩了防线,也无法改变战场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劣势,而由于我们的卫星系统被破坏,无法引导导弹,所以无法使用反轨道武器击毁北约的卫星,而敌人的电子干扰也是一个难以彻底铲除的因素。所以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们也一起拉下水。”
“您的意思是用全频带阻塞式干扰完全摧毁敌我双方的C3I系统,建立一个完全黑暗的战场以摧毁北约的实时情报共享情报和指挥方面的优势,是吗?来找我的原因就是想让我给出一个方案吧。”
庄晨辉心中暗暗称赞这个肩扛一颗校星的姑娘的不简单,同时也佩服起自己儿子的眼光和能力,他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现在的形势也由不得我们不用了,再说,运用全频带阻塞干扰取胜的经验我们也不是没有。我记得在一年多前的朱日和军演中,你们82集团军不就是搬出了一台新式干扰机反制了蓝军的进攻,为红军夺得了自军演举办以来红军的第三场胜利吗?”
听到这番话,林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一年多前的那场“血战”中。那场军演是她入伍以来参与的第一场也是最“惨烈”的一场军演,其给她留下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以至于她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当时82集团军所面临的处境的艰难程度比起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演习刚开始时导演部便戏剧性地为82集团军安排了一次热核打击,这不仅让82集团军损失了几乎全部的空军,还折损了近一半的兵力,而蓝军那变态般的电子干扰更是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他们受的干扰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几乎所有的通讯频道都被堵塞,C3I系统被完全瘫痪,指挥系统直接退回了一战模式,甚至更糟——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的时代。
为了改变战局,扭转颓势,82集团军搬出了一种全新的强大的干扰机,将整个战场笼罩于电子干扰的阴影中,使双方的通讯系统完全瘫痪。趁着蓝军的指挥系统陷入混乱的空档,82集团军集中了近乎所有剩余的兵力穿插于蓝军战线,斩首了他们的指挥部,险胜蓝军。而那台干扰机的设计者正是林云,她将其命名为“洪水”。
想到这林云开口道:“再给我几天时间完善洪水系统,之后我保证能在北京城中建立起一个能阻断所有电磁波的干扰阵地。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
离开医院的庄晨辉,在这几十小时中第一次没有让战争完全占据自己的思维空间,他回想起和林云的对话,又一次联想到了儿子。一提起儿子,他的心中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庄宇现在可以说是全中国,不对,全世界最杰出且最有潜能的青年科学家,别的不提,单是他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有关突破量子通讯发展遇到的核心难题的论文这一项就足够让他拿一次诺贝尔奖了。论文发表的当天就被政府连夜压了下来,第二天庄宇就收到了中科院的邀请。
不知为何,庄晨辉总感觉庄宇的成就有他妻子的功劳,庄宇的母亲也是一名科研人员,她是一位典型的科学家,总是要求得到最准确的实验数据,否则誓不罢休,而且她还十分重视自己的研究成果。然而,在庄宇四岁时,她却在一次实验室的意外事故中为抢救数据再次冲进了火海,然后就再也没能出来。
不过自从那之后,庄宇就像是被她附体了一样,完全继承了她的科研天赋和在学术上的严谨和向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进的坚定。自初中以来,他那以数学和物理为主的理科就一直名列学校的前茅,而正是在这段时间中,他迷上了量子力学。
“爸爸,您能想象到吗?电子就宛如一团云一样环绕在原子核的四周肆意运动,和宏观世界的任何物体的运动方式都不一样,其轨迹无法被任何人确定,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着迷的画面啊!我要研究量子力学,这将是我终身所追求的目标!”这在庄晨辉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庄宇之所以能在量子科学领域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估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庄晨辉开明的教育方式导致的,由于军中事务繁多,庄晨辉几乎从未干预过庄宇的成长轨迹,只是偶然提出自己的意见,默默地将他从可能犯的错误旁拉开。
记得有一次他到部队中视察,顺便带上了庄宇。在路过一处靶场时,庄晨辉特意停了一会儿,想看看庄宇的反应。通常,一个孩子要是在如此近的距离中听到从几十支步枪枪口中发出的震耳欲聋的枪声时,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但相同点是,那都是害怕的表现,哪怕是他所见过最大胆的也会情不自禁的眨一下眼。而令他感到惊喜的是庄宇听到后没有一点反应,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仿佛他并非是一个初次听到枪响的孩子,而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
紧接着,庄晨辉怀着极度兴奋的心情让庄宇到靶场上打上两枪,他希望能从儿子身上看到更多军人的气质。但很快他就失望了,因为庄宇真就只打了两枪,随后便轻轻地把它放回了桌上,眼神中似乎只透露了两个字:无聊。
但庄宇随后的举动却令他陷入的深深的震惊中,因为庄宇竟当着他和一众军官的面把95式步枪直接拆解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零件,随后又精准地将它们重新组装成了原形,重组的过程是如此的精确以至于庄晨辉真的产生了庄宇是一名百战老兵的错觉。
事后庄晨辉问过庄宇当时他心中的想法,庄宇心不在焉地回答道:“我对武器没有兴趣,因为那些东西被制造出来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杀人,它们是剑,而我要铸的是犁。”
“那为啥要把枪拆了再装回去?” 庄晨辉抱着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问道。
“我只是对枪的工作原理感兴趣罢了。”
上将彻底地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他带庄宇来到军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看看他对军中事务是否有兴趣,并引导他参军入伍,继承自己军队指挥层的衣钵,或者至少成为一名技术军官。但庄宇的表现却近乎是直接地告诉了他这是不可能的。
庄晨辉终究不是一般人,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决定让庄宇自己走出自己的路,而他则在一旁默默的为他提供建议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