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向玻璃盏上生

2020-08-05 20:46 作者:艺术志  | 我要投稿

该如何形容这件宝物,流光溢彩,玲珑剔透,熠熠生辉……

无数个美好的形容词叠加在这个玻璃莲花托盏上也不为过。

它宛如一朵夜幕里的出水芙蓉,又像是不动声色的暗夜精灵。它不会说话,静默地展示它的魅力。

这一件元代玻璃莲花托盏,它精美的外形和艳丽的色彩非常吸引参观博物馆的人们的眼球,也备受文博界专家们的关注,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品位和研究价值的文物。


这件玻璃莲花托盏为玻璃莲花盏、托各l件,以模铸法成型,其中盏由普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口、腹部为七瓣莲花式,底为假圆足,底心微内凹,以尖锐的莲瓣组成口,整个器型仿佛一朵正在盛开的莲花;托的内圈为八边形,斜内凹,口沿稍扬起作八瓣莲花状;瓣尖亦尖锐,平底,颜色比盏略浅,尖锐的瓣尖成为其造型上区别于后代的一大特点其器型较大,制作精巧,完整成套,造型华美,色彩艳丽,颜色高贵,是中国古代玻璃制品的瑰宝,极为珍贵,为元代玻璃器皿中的稀世珍品。


元代玻璃莲花托盏

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古代玻璃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中外交流已形成丝绸之路的雏形,即北方欧亚内陆草原,游牧民族进行了来往,中国古代玻璃已参与了这种交往和交流,中国自己的玻璃发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战国和两汉时期玻璃器皿从西亚等地传人中国,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


然而,中国元代出土的玻璃器皿较少虽然元代设立的“瑾玉局”是官办玻璃作坊,但是产量很少。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玻璃器皿是玉润晶莹的一种象征,所以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珍贵的物品,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它们最终流入高级寺院和贵族手中。


这件玻璃莲花托盏可能具有佛教文化特征,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

莲花在中国也有深邃的文化渊源。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二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本草纲目》载:“释氏用为引譬,妙理俱存:”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由此,莲花图案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

玻璃莲花托盏的造型也具有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5000年历史的瑰宝。讨论中国古代茶具,也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

唐代中国的茶文化已形成相当的规模,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首都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一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学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等有关。

茶道也是最早起源于唐代,唐以后茶道兴起和佛教有关,正所谓茶禅一味:古人有过午不食的习惯,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

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人静的必备之物,一般寺院专设有茶堂,法堂西北角设有“茶鼓”,茶鼓一敲先敬佛,僧人再开始喝茶。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它也被文人视为一种陶冶心性、体悟人生、抒发情感的风雅之事。

茶具是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人对品茶的茶具颇为讲究、中国的古典茶具主要以陶瓷为主,玻璃茶具极为罕见,玻璃器皿传人中国的时间虽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是一直以来中国的瓷器制造业都很发达,玻璃器制造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年代、国产或外来的判定、产地的推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有许多个案研究。从其外形特征及艳丽的颜色来判断,玻璃莲花托盏可能是从西亚等地传人中国的。

元初,统治者出于巩同政权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措施,遂使传统的工艺美术也得以复兴和发展。元朝尊西藏佛教为国教,梵像的传人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吸收,均给元代工艺美术带来殊变。

统治者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和精神享乐的需要,将战争中掳掠来的欧洲、阿拉伯地区及西夏、金、南宋的各行工匠组织起庞大的为皇家服务的官办手工业。匠籍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便于积累工艺经验,提高技艺,使官办手工业人材荟萃,技艺精湛,生产出了大量高级手工艺品和消费品,这套玻璃莲化托盏从它精美的外性、秀丽的色泽来看,就充分反映了元代工艺美术的发达。所以,无论就它的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而言,被定为国宝级文物,都是当之无愧的。



花向玻璃盏上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