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童年》读后感

2023-03-05 22:16 作者:bili_22245603112  | 我要投稿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高尔基(题记) 哥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他之前,笛卡尔也说过类似的话。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时光机”,通过《童年》,去了解来自一位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童年吧。 《童年》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以作者自身的童年经历为原型,讲述了阿廖沙三岁丧父后到前往“人间”独自谋生前的这段童年生活。而这段童年生活,却并没有应该有的天真烂漫与美好,而是压抑与不幸,我能不能说,阿廖沙曾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苦难童年呢?在那外祖父的家中,幸福和爱反倒不是家庭的主色调,而仇恨和金钱的贪婪才是,我该不该说,那外祖父的家其实是窒息的天地呢? 本书的角色刻画十分立体,拿阿廖沙的外祖父来说,他确实有善良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伴随着家业的衰落和对金钱的贪婪所致的吝啬,贪婪,专横与残暴。比如小茨冈,虽然乐观纯朴,但他争强好胜,喜欢逞能,因被遗弃所以为了获取夸奖不择手段。对了,那两位贪婪自私的舅舅,会让小茨冈去偷东西并把赃物据为己有,而对待偷东西的问题,除了阿廖沙的外祖母阻止不了以外,没人会批评他劝阻他,而是带着欣赏的态度。至于小茨冈的下场——在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因为逞能和雅可夫舅舅的自私,被压死了。 其实,难读也在于这儿,《童年》不仅仅讲述了作者自己的童年经历也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对于小市民家庭而言,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为了争夺财产而吵架,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而家庭的温暖对于利益而言,似乎就变得可有可无了。所以,真正爱护与关心阿廖沙,让阿廖沙感受到美好的唯一保护人,估计只有他外祖母有资格被这么称作。 根据这本《童年》再根据作者的《海燕》等作品和他的生平,不难看出作者度过的那些艰难岁月,以及他在灰暗的旧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也不清楚这样的经历,可不可以称之为“抗争”。希望有一天我可以真正读懂好书背后的思想,真正通过书中的文字与许多高尚的灵魂对话。

《童年》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