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音频技术工作阶段性总结(2016-2021)

2022-01-13 22:56 作者:华为0703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的话:作为第二大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一直以来我对已有的成果还没有一次彻底的评价,新年伊始就对代表性作品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评估,对问题进行深刻的暴露,才有利于推进后续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子不言吾不语s @小麻瓜亚亚酱 @CTR大逗逼 等同志给予了至关重要的帮助。文章仅发布于我的公众号@为哥的杂货铺子 和哔哩哔哩专栏@华为0703。2022.1.14)

一、历程

音频技术的研究按照科学技术试验项目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分批实施,从2016年2月起陆续开展研究。

第一阶段在2016年荔枝播客新兵营学习和14期播客制作的基础上,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录混音基础理论的学习,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装备,结合技术试验完成几件录音作品,再用半年时间强化理论和技能,并补充试验未验证的内容,完成后决定基本的音频系统组建方案,逐步向专业化靠近,用2年时间实现基本的音频系统组建。

这一阶段完成了理论资料的基础积累,结合项目完成3期播客和4期广播节目,开展了立体声拾音录音等技术试验并取得成果,根据试验结果,于2018年12月建立基础硬件设施,2019年2月正式建立软件环境,标志着第一阶段任务圆满收官。

第二阶段任务目标于2019年6月制定,以人声录音、音乐、现场音频三个领域为选题范围,设立技术专项,协同进行软硬件系统强化,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室建设可行性研究,并进行关键技术验证。

这一阶段先后进行了催眠音声后期制作、现场音频管理、歌曲人声录混音和虚拟歌手调校四大技术专项,完成9期催眠音声、9首录音的翻唱歌曲、9首虚拟歌手合成的翻唱歌曲、4次现场音频录制,执行1次现场音频综合管理任务,建立基于特定歌曲的人声录音、合成、后期技术研究体系,获得一定的协作经验;期间前往8场专业展览和交流会参观学习,到访4座录音棚参观交流,得到大量宝贵的经验。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975年春季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确立的植保工作方针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精神


在四大技术专项取得决定性成果后,于2022年1月3日起开展技术评估,至1月10日结束,形成了以马、列、毛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实践精神,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核心的指导方针,为下一阶段做好思想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准备。

 

二、各论

1关于播客节目与录混音基础操作:

https://mp.weixin.qq.com/s/7FUngw28QIgGcmzbuJf-vQ

参评作品:广播节目《目送》(2018.3)

评价:主要问题在声音缺频、缺细节,品质较差,分析主要受设备影响,另外与操作不规范有关。

结论:基本系统构建应当按照需求导向,综合声学环境选配,根据个人习惯选择DAW和效果器插件,后期尤其应当注意干音的早期处理,混音中EQ和混响的处理,并在全过程中尽可能减小由系统固有性质带来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声学和电磁环境、设备固有噪声、设备固有特性和音染等。

 

2关于催眠音声类作品的后期制作:

参评作品:催眠音声《S02E04学姐宿舍的催眠》(2020.2)

评价:大问题没有,缺少一些环境细节的构建,混音缺少一些技巧,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结论:已有的成果表明,经过数年的学习已取得一定的经验,但需注意积累扩充素材库,包括音效和背景音乐,应当进一步细化场景构建,创作过程中应当随时保持沟通;与播客节目相同,将问题尽量靠前解决,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3关于音乐人声录混音:

参评作品:女声翻唱《春归了》(2019.7录,2020.3混)

评价:细节把握不够,并且缺少技巧

结论:录音尤其应当注意录音声学环境,较语言录制更为严格。按照后续的结果显示,混音的基础问题已经基本消除,仍应当注意消除齿音等问题,需要在制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4关于人声合成的应用:

参评作品:虚拟歌手翻唱《祝酒歌》(2021.12)

评价:混音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个人的风格

结论:在选好合成引擎的基础上,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在于调校,核心是基本参数的相互作用。合成结束后的混音问题等同于常规人声混音。详见:


三、结论:

在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援助的情况下,完全从零开始,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自力更生发展录混音技术,在困难的条件下一步一步取得现在的成果,中间得到不少同志的帮助,也收获不少的建议,在推进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果显示,达到计划的预期目标,随着条件逐渐改善,部分项目略有超出,但距离主流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所有的工作必须重视源头,源头关系到后续阶段的工作量和最终成品的质量;要善于发现细微的问题,尽可能早期解决,不留后患;重视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实地调研,现场交流更为重要;必须重视一切建议,深刻揭露并接受提出的问题,并且要认真思考,追根溯源,寻找解决方法;及时吸收先进的经验,并与文献资料和实践相结合,以发挥最大作用。

 

 


音频技术工作阶段性总结(2016-202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