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alc的前瞻分析
特码苏那边已经正式注册了salc的相关商标,日本T联赛也有球星开始正式使用类似vis手柄样式的salc的选手注产品。我在上个月樊振东签约蝴蝶之后预测了会出salc,果不其然,算是言中了。未来的salc必然不只是某一支底板,就像张继科alc,林高远alc,波尔alc等等,salc系列很可能也是全面开花,预计樊振东salc,金标salc,波尔salc都是有可能的。
既然salc已经出了,这里可以进行一些前瞻性的分析。众所周知,蝴蝶的szlc系列是普遍比zlc系列更厚实的,zlc外置通常是5.5mm厚度,而szlc外置是5.7mm厚度。实际上szlc的纤维层也是比zlc更厚实的。可以这么说,szlc比zlc厚的主要原因还是szlc纤维层的厚度比zlc纤维层更厚。如果以szlc和zlc之间的厚度关系来分析,salc底板也可能是比alc底板更厚实的,因为salc纤维肯定也比alc纤维更厚实。像vis,波尔alc基本上都是5.8mm的厚度,那么salc系列的底板可能会来到6mm的一个厚度。但也不一定,毕竟salc系列是新品,有可能这个纤维做到6mm厚度会导致难以打透。如果厚了难以打透,那么未来的外置salc系列也可能会保持5.8mm的厚度。
salc的出现根源其实还是塑料球40+带来的巨大影响。有人说有szlc了,干嘛还搞szlc?实际上alc和szlc之间的手感和性能跨度确实偏大了,而salc的出现则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空缺。有了salc的话,alc,salc,zlc,szlc硬度和支撑性逐步递增,讲真,这个产品线真的就堪称完美了。
不得不吐槽外置alc打塑料球真的会震手,虽然vis正手可以通过配置狂飙来提升整体的刚性和支撑性,而实际上vis正手配狂飙的话是不会震手的。但是这个世界不只是狂飙的世界,而且大部分人反手还是打涩套,就算是vis反手配涩套也会震手。所以,salc的出现也是顺势而为,salc其实并不神秘,其原理和szlc是一个道理。salc归根结底,就是更高密度的alc的编织形态,同时厚度上salc也会比alc更厚。估计外置salc的厚度也会比外置alc更厚,但具体还得等底板上市之后来验证。预计4月1日,salc,樊振东系列底板就会正式和大家见面,在这之前,广告图片会提前发布。
有句话不得不说,人在挑器材的同时,器材也在挑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的话,无论是vis,还是968,你都难打透,难打出高质量的弧圈球。同理,驾驭salc的门槛不会低,估计比vis还要高一些,但不会高太多,只要基本功扎实的人,外置salc应该也是能驾轻就熟。毕竟,蝴蝶不会出一支有基本功的人都没法驾驭的底板,如果这么搞,没有基本功的人就更没法打了。
至于配胶,估计外置salc配刷油的狂飙会是比较好打的,但因为支撑力提升了,可能会比vis更难打透。外置salc肯定比szlc更能适配狂飙,szlc配狂飙在专业和业余界都算是相对冷门的一个配置。其实vis正手配狂飙已经足够硬脆顶了,只是反手配涩套确实有点震手,所以我个人都salc还是比较看好的,只要能把反手的震手感减少到很小,那么salc就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