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自主品牌,才是大众最可恨的地方
提起大众,老一辈人的第一印象是皮实耐用,而年轻人的印象则停留在帕萨特A柱弯折的“名场面”上,但对于国内的汽车行业来说,大众汽车则上演了现实版的农夫与蛇。这个故事自然要从大众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合资车企上汽大众讲起。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中央决定引进外资,在上海进行汽车生产。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子健于1978年前往德国,最终同大众汽车达成了合作共识。1980年,大众以财务状况不景气为由要退出项目。在大众的威胁下,规划的产量从15万辆减少至2万辆,大众才同意回到谈判桌上。
在经历多达60余次的谈判之后,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先期以CKD方式组装生产,在经过几年的摸索之后逐步提升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上海大众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合资的先河。但对于德国人来说,一半股份在中方手里的上海大众,只能算“干儿子”,而且为了赚钱,大众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上汽在技术上的探索。

2006年的北京车展上,上海大众推出了一款名为NEEZA的概念车,号称“自主研发设计”。上海大众本想利用北京车展测试消费者的反应,为日后量产做准备,但等了几年,NEEZA项目最终不了了之。对于NEEZA为何没有量产,上海大众内部的人士透露称“大众不会为这款车型提供发动机和底盘”。
大众用发动机和底盘技术的封锁,成功导致上海大众自主研发的NEEZA项目流产,其心胸之狭隘可见一斑。在技术共享方面,自主品牌们不得不感谢日系车企,不管是皇冠换壳而来的红旗,还是沈阳航天三菱的4G63发动机,都帮助自主品牌克服了造车之路上的窘迫。

2012年,德国《商报》发布了一则报道,大众集团内部的匿名人士称,由于一汽集团2010年开始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体系地“剽窃(大众汽车)工程生产计划,盗用EA111发动机、MQ200变速箱等四项关键专利”用于开发自主品牌轿车,直接与大众旗下中低端车型竞争,背叛了双方“合资原意”,大众方面高度重视并将展开调查。
大众认为,一汽在长春发动机工厂打造的国产发动机与大众EA111发动机“仅是毫米级的数据缩减,且进气门位置都一样,绝对是该产品翻版”。对此,一汽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汽当时最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其先进性都已超过EA111发动机,“一汽没有必要剽窃一个已经过时的发动机技术。”况且,从来没有一个机构认为单凭缸径、缸心距等指标就可以指证剽窃。

不论是上汽大众还是一汽大众,都休想从德国大众手里获取一丁点技术资料。此前帕萨特减配,不少人臆想是上汽坑自己的同胞,但事实上,上汽对于图纸修改和零部件的采购都没有权利,上汽只是大众在中国的代工厂而已,所以帕萨特减配百分百是德国人的主意。
大众不仅打压与自己合资的自主品牌,其他没有合资关系的自主品牌,大众也不放过。2019年,大众在德国狼堡发布了全新子品牌捷达,其刀锋所指的,正是十万元左右的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捷达品牌目前推出了三款车型,覆盖了6-14万元的价格区间,而这个价格区间,正是自主品牌赖以生存的细分市场。

从过往的历史来看,大众对于中国的自主品牌怀有强烈的恐惧与敌意,生怕自主品牌崛起分走自己的蛋糕,上汽大众NEEZA项目流产,状告一汽抄袭发动机,推出捷达品牌,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德国人心胸狭隘的真实写照。
为了不让合资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德国大众将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的研发工作纳入了自己的“全球开发体系”,德国大众想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汽车行业永远囚禁在自己的“全球体系”之中,让中国的合资车企继续为它卖命赚钱,而没有翻身之日。比起减配和烧机油,打压自主品牌,才是大众最可恨的地方。